分享

蒙自市建设滇南大健康中心的策略研究

 Budiye 2020-04-09

(2019-07-24 10:06:05)

  蒙自市应充分发挥地处北回归线的地理气候优势,打好“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积极推动生物经济与生态、生产、生活三大板块的融合创新发展,加快建设滇南一流的生物种苗繁育中心、独具特色的天然产品研制中心、享誉全国的全季式医疗康养中心、国际化的区域性交易展示中心,把蒙自打造成为北回归线上的健康之都、养生天堂

一、蒙自市发展大健康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速蒙自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蒙自市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施了“农业提升81111工程”、“工业倍增计划”、“服务经济倍增计划”、“四个融合四个保障”行动计划等系列举措,努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新型工业示范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高地,特别是要依托气候、区位、海拔、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养生养老、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生物制药、医疗保健等相关产业。可以说,发展大健康产业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蒙自顺应新时代发展、满足人民对健康的需求、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为此,蒙自要积极抢抓国家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和云南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的重大机遇,统筹生物医药、健康食品、生物农业、医疗器械等健康产品制造和休闲养生、健康管理等健康服务行业,打造专业化、高端化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集群。

(二)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的内在要求。在过去,人们治病意识强,防病意识弱、保健意识差,大健康概念尚未普及,健康产业发展滞后。在预防方面,国内健康管理企业大都还处于体检、健康咨询等初级业态,运营模式亟须创新;在治疗方面,生物医药虽然作为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其发展面临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制约;在保健方面,尚缺乏统一标准和认识,资源分散,良莠不齐,难以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社会需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健康需求持续增长,对健康服务模式和健康产品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人们对大健康理念的理解,健康产业逐渐与人们生活变得息息相关,需求越来越大。

(三)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鼓励下,该市石榴种植总面积达到12.5万亩,枇杷、苹果、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种植也渐成规模。但由于缺乏大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支撑,这些农产品得不到就近就地及时转化。而通过发展大健康产业,上马营养健康食品加工企业,不仅可以实现石榴、枇杷等农产品的就近转化,增加农民直接收入,而且企业的发展壮大还可以解决大量农民就业,对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四)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要。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2.41亿,占总人口的17.3%。一般认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达到10%,即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超4亿人,老龄化水平达30%以上。在庞大的人口数量、老龄化加剧、医疗技术突破、医疗体制改革等背景下,大健康产业必将迎来井喷式发展,2017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达到6万亿元,预计到2030年国内大健康产业的产值规模有望达到16万亿,占到GDP的15%以上。

二、蒙自市发展大健康产业的优势所在

  (一)具备优越的自然资源优势。蒙自市城区海拔1307米,全年平均温度18.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相对湿度79%,是宜居的天然温室。全市位于全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中的绿洲上,北回归线横贯蒙自建成区,带来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和资源优势。与我国其他北回归线重镇普洱、文山、桂平等地相比,蒙自市的环境温度、湿度更加符合人体的最舒适温度、湿度,常年日照长于其他地区,能够保证人们享受充足的户外活动。天然温室为全市发展养生养老、康体旅游等健康服务业提供了独特优势。

  (二)具备独特的文化优势。蒙自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文化发达,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集边地文化、中原文化、党史文化、军旅文化、西方文化等多元文化为一体的丰厚历史积淀和文化资源富矿。蒙自在云南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云南近代历史文化名城,清末民初,云南80%以上的进出口物资通过蒙自转运,近代云南第一个海关、电报局、邮政局、外国银行、民营铁路、外资企业、驻滇领事馆、火电站等“诸多第一”先后在这里产生,成为云南近代工商业文明的重要发祥地。1928年,中共云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蒙自查尼皮村召开。1938年,西南联大文学院、法商学院曾迁来蒙自,闻一多、朱自清等著名教授驻蒙讲学,留下了大量文化遗迹。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项、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项。县域内居住着汉、彝、壮、苗、回、哈尼等19个民族,各民族历史文化及传统习俗既一脉相承又风格各异,形成了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和风土人情,是红河多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地。蒙自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旅游资源景点有185处。

  (三)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蒙自市是红河州州府,是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区,经济社会发展居于全州前列,到2018年末,全市GDP达208.25亿元,而且通过市委、市政府的持续引导,一大批有实力、有眼光的企业家转型愿望迫切,为该市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四)具备优良的区位交通。蒙自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为历代屯兵重镇,有“中国兵城”之称,是兵家必争之地。蒙自是“滇南中心·国家门户”,是滇南、滇东南枢纽城市。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外联内通一环四纵三横全通畅全辐射”的省内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一环——蒙自绕城高速;四纵——开河高速、蒙屏高速、国道G326、省道大庄至马鞍底:三横——蒙文砚高速、省道马塘至中村、省道蒙自至古木;全通畅——辖区所有通乡镇、通村委会、通自然村的公路全部实现通畅;全辐射——蒙自与周边县市全部通高速,州府辐射其他县市。随着昆明至蒙自动车的开通,弥勒至蒙自高铁的开工,蒙自机场的建设,蒙自在云南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中更加凸显。

  (五)具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全市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目前,蒙自聚集了红河学院、红河卫生职业学院等20多家省、州属文化卫生教育科研单位。全市辖区内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1个,其中州属5个、市属276个。全市有养老服务机构36个,总床位841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15张。

  三、蒙自市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一)激活优势,发展大健康产业。把健康产业作为全市未来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出台推进健康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扶持政策,认真编制蒙自市养老产业发展规划、蒙自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从市场准入、产业集聚、科技创新、人才保障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在工作推进中要按照“重点突破、示范引领、多业融合”思路,分步实施推进。加大健康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推进天马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博爱医养康复中心、圣爱医养园、南山颐养苑养老园区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我市健康产业的规模品牌效应。力争到2020年努力把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打造成产值超过10亿元的重点产业,把蒙自市打造成为全省乃至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基地。

(二)转型升级,推进全域旅游。以推进省级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区为抓手,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加快我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主动对接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全域按照景区标准统筹科学规划,把全市作为一个整体旅游目的地来整体规划、集群发展、深度开发。加大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提升旅游需求要素供给的质量和数量,打造区域旅游亮点,引导游客深度体验。积极推进并融入“一部手机游云南”建设,抓紧落实智慧旅游发展、汽车营地建设等部署。紧扣蒙自拥有的三个百年(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过桥米线),积极主动融入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不断完善旅游设施,把旅游同铁路文化、法式文化、民族风情文化、现代农业观光、饮食文化、红色文化和宗教洞经音乐文化发展相融合,积极发展休闲娱乐、农业观光、民族风情旅游业,将蒙自建设成为集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以争创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示范市、旅游标准化示范市、打造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不断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节庆经济、会展经济,做强旅游项目,打造旅游品牌。精心打造蒙自过桥米线节、蒙自石榴节,把特产和美食做成文化、做成产业。深入实施活力蒙自建设,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展演、季季有节庆、年年有创新。力争2020年实现旅游收入107亿元以上,实现旅游增加值32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8.5%。

(三)突出特色,全力打造特色小镇。按照一环、四片、多点的城镇空间布局,推进文澜、新安所、雨过铺、草坝四个片区组团式发展,构建以城市为中心、集镇为重点、中心村为节点的城镇发展格局。加快全省一流的特色小镇碧色寨滇越铁路小镇建设,力争早日创建全国一流的特色小镇。以碧色寨滇越铁路小镇为龙头,带动尼苏小镇、过桥米线小镇、石榴公园、新安所等一批特色小镇旅游开发。到2020年,培育打造5个具有产业导向型的州级特色小镇,力争不少于3个特色小镇成为省级特色小镇。市级财政每年安排特色小镇以奖代补经费,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对文化价值和遗产价值较高的城镇、村落逐步开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工作,编制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制定具体保护政策和措施。

  (四)补齐短板,提升服务能力。全市要积极抢抓国家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和云南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的重大机遇,加强对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扶持,加大生物医药产业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州财政资金支持,整合各部门财政扶持资金,重点支持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和延伸产业链的技术创新,大力支持加快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项目建设。采取贴息、补助、资本金注入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市内有发展潜力的生物医药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途径做大做强。立足企业主体,发挥企业在产品、技术上的创新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逐步形成有效的核心竞争力,促使蒙自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要积极统筹生物医药、健康食品、生物农业、医疗器械等健康产品制造和休闲养生、健康管理等健康服务行业,打造专业化、高端化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集群,并结合互联网及信息技术运用构建“大健康+医学+互联网”创新型特色产业体系。全力推进健康产业重点项目落地,竭力帮助企业解决存在困难,争取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见效,让企业在蒙自安心投资、放心发展,并不断深化合作领域、拓展共赢空间。运用大数据、信息化等新引擎,方便医保支付,减少群众“跑腿”、“垫资”,减少“大处方”、“大检查”等过度医疗现象。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加强医疗服务行为监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