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 火 炉

 nmcd350 2020-04-10

散文: 火  炉

作者:(陕西)石桂霞

入冬后,西北的天气就冷了。

那是我小时候,爸爸总是在入秋后,开始准备冬天烤火的木柴。

黄昏时分,爸爸把捡到的木柴和挖出来木柴根背回来,放在院子里,等有月光下的夜里,集中锯木劈柴。按相同的长短一节一节锯好,再一分四瓣劈开,木根据掉“四肢”,和劈好的木柴放一起,剩下中间的疙瘩,不好劈,只能堆在一起。如果劈好的是湿木柴,要呈井字形垒搭起来,这样通风好容易干透。如果是干木柴直接呈一字形堆积,不管是井字形,还是一字形,一是整齐划一,干洁好看;二是便于取柴,取多拿少都顺手。都在檐下阶上,避免雨雪淋湿。柴根疙瘩冬天烤火最好,无烟无火焰又耐烧,不像木柴,适合做饭烧水,火焰大,快烧快灭,不停地添加。

七十年代初,低处秦岭山区的许多乡村都没通电。做饭取暖都是靠木柴。尤其是冬天,谁家都是围着木柴火炉取暖过冬。火炉是砖或土块围成的四方形,用泥抹光就是敞开式的火炉。钢铁箍成圆圈再焊接三条腿,就是“三角子”,放在火炉正中,上面就可以架上水壶烧水,人口少的家庭放上锅做饭。为了做饭时候方便添柴,在火炉正对着的屋子的横梁上直接挂上长长的铁链子下来,打个吊钩,可以挂水壶,如果挂锅做饭,就可以买两边带耳朵的锅,拴上几桶扭成的弧形把手,挂在铁钩上,红红的火焰跳动着,伴着低低地呼呼声,照着红扑扑的脸。每个人的面部和四肢前半部都靠近火炉,被火烤的暖暖的,可后背永远都是凉凉的。这是因为再冷的冬天,再黑的夜,不睡觉不能关门,哪怕虚掩也不行,这是故乡风俗习惯,只要有人在家,一定要大开门户。

冬天晚上是游门子(串门)的旺季,你来我家,我去他家,闲谝乱传。游门子能游出古话,围着火炉子烤火,能烤出许多传奇。到谁家都是讲古话,听传奇。小娃们缠着老人讲古话。古话开头就是古时候怎么怎么,早以前怎么怎么,进入鬼怪狐仙、蛇精缠身一类的古事讲说。姑娘们在一起讨论针线活,中青年男子们胡吹一些乱七八糟不适合没成年的话题。我记得有几个老年人,每到我家都讲自己和他人的奇遇,每次讲的内容都不同,都非常恐怖又很吸引人。讲到离奇处,我就莫名流眼泪,当然不是伤心,是害怕到胆颤心惊,不敢往门外看,总感觉他讲到的情节会随时出现在门外,被我看见。

冬天的晚上,妈妈和二姐手拿针线,边做烤火一边活做,柴火燃尽的时候,活做的差不多,人也困了,睡觉的时候,火炉里只剩下一堆灰。

围着火炉的时候,妈妈手不闲嘴也不闲地唠叨着:女孩子从小从如何学做针线、茶饭,懂理晓德、尊老爱幼,长大了嫁人如何孝敬老人,相夫教子等。如何修身立德,灌输勤俭节约的训诫。她常常说,当家知勤俭,衣食懂节约,口歌在嘴边不能忘:比如,细水要长流,日子才能有源源不断地供给;再比如,死水怕勺舀,新的没来前,不能花光旧的;还比如,坐吃会山空,再有万贯家财,也抵不起闲下来吃喝。有时候也讲人是怎么来的,猫和牛的来历。都如何做人做事的谚语、歇后语以及生活方面小窍门。

生火也是有窍门的:先有少量的干草,前面架一些细小的干柴,而且要交叉,留出空隙,划着火柴,基本上一点就燃,等到火苗完全起来,细柴开始燃烧了,才能逐步架上大柴。我那时候小,总是不得窍,妈妈总是教我一边怎么做,一边要我记住这样的口歌:“人心要实,火心要空。做人做事一定要实实在在;生火要留出空隙,火才能着起来”。

直到举家迁居,开始了煤炉到集中供热取暖,做饭由炉子过渡到当下的燃气灶,慢慢远离敞开式火炉。烟熏火燎里生存度日的温暖和快乐,只有留在记忆深处。

现在,父母相继离世,每到寒冬,一场场大雪落下来,爸爸妈妈的坟莹都覆盖着厚厚的白雪,他们隐身地下,永远躺在冰冷黑暗的冥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