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瓜霜霉病如何防治?防治黄瓜霜霉病特效药有哪些?

 新用户11995576 2020-04-10

黄瓜是广大群众喜欢的蔬菜之一,可是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会让黄瓜大量减产,严重影响市民们的生活,所以农民朋友和经销商们要积极有效的防治黄瓜霜霉病,确保黄瓜正常生产!那么黄瓜霜霉病应该如何防治呢?防治黄瓜霜霉病有哪些特效药呢?

黄瓜霜霉病俗称为黑毛病,有称之为跑马干,在全世界凡有黄瓜栽培的地区均有发生,是黄瓜生产上发生为普遍、具有毁灭性损失的病害。此病的发生特点是气流传播、再侵染频繁、潜育期短、流行性强。也是我国黄瓜生产上主要的病害之一,特别是北方地区,露地及保护地栽培的黄瓜发病均较重。黄瓜霜霉病在田间流行很快,叶片可在短期内迅速枯干,后全株枯死,减产高达30%——50%;就全田而言,从零星发病到全田普发流行成灾,时间也很短,一旦流行,提早拔秧,大大缩短采收期。

一、黄瓜霜霉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偶尔为害蔓茎、卷须和花梗。幼苗期子叶易感病,正面呈现不均匀的褪绿、黄化,逐渐产生不规则的枯黄斑,背面产生黑灰色霉层,并很快变黄干枯。成株发病多在植株开花,结瓜之后,初期叶上产生水渍状淡绿色斑点,因受叶脉限制而成多角形病斑,颜色由淡绿转为黄色,后成淡褐色焦枯状。叶背产生灰色至灰黑色霉层,为病菌的孢囊梗及孢子囊。病害严重时,由于病斑数目多,扩展快,多数病斑相互愈合,导致叶片提前焦枯死亡。通常叶片不脱落。中、下部叶片上多为大型病斑,多角形。后期上部叶片多呈现淡黄色、不规则圆形、微微隆起病斑,边缘黄绿界限不清晰,数量多,扩展快,致使全叶发黄,但霉层产生缓慢。抗病品种上病斑小,圆形、叶背很少产生霉层。

二、黄瓜霜霉病病原

病原菌为色藻界卵菌门霜霉目古巴假霜霉菌。病菌菌丝在寄主细胞间隙发育,产生吸器伸入细胞内吸收营养。

三、黄瓜霜霉病发生流行规律

在我国南方全年可以种植黄瓜,病菌能不断发生和为害。在北方的保护地中,冬季病菌可在温棚内的黄瓜、甜瓜上侵染繁殖,春季传入大棚,进而为害露地黄瓜和甜瓜。8——9月甜瓜拉秧后,病菌又侵染秋季黄瓜及秋冬茬甜瓜幼苗,苗床上子叶即可严重受害,如此反复循环侵染。但在北方保护地黄瓜未发展之前,冬季有1——4个月瓜类断茬期,病菌如何越冬仍值得探讨。大多数人认为,病菌是借季风的作用,从温暖的南方将孢子以接力方式,渐次接替从南向北传播而来。

露地病害多从低洼潮湿地段开始发生,并出现于距地面较近的叶片,形成中心病株后再向四周扩展。孢子囊主要经气流传播,其次是雨水传播。病菌从气孔或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在细胞间隙蔓延,产生吸器伸入细胞内吸收营养。

霜霉病发生和流行与多雨、高湿、昼夜温差大等条件密切相关,还与寄主品种的抗病性以及栽培管理条件有关。

1、品种黄瓜不同品种对霜霉病抗病性差异很大。通常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抗病性差,多数品质好的品种抗病性也较差,抗霜霉病性与抗蚜性之间有明显的紧密关系。

2、湿度湿度与发病关系密切,高湿是发病前提,湿度高利于孢子囊的形成。空气相对湿度在83%以上,经44小时病斑上就可以产生孢子囊。孢子囊的萌发需要水滴或水膜存在,干燥时不能萌发。在有水滴和适温条件下,孢子囊只需1.5小时即可萌发,2——3小时即可完成侵染。在干燥条件下保存在叶面上,2——3天后孢子囊即失去萌芽力,而新鲜叶片立即冰冻(零下30摄氏度),孢子囊经58天仍有萌芽力。

3、温度此菌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广。黄瓜生长期内的温度基本能满足病菌的发育。孢子囊在5——30摄氏度均可萌发,适15——22摄氏度;侵入温度10——25摄氏度,适16——22摄氏度;孢子囊在10——30摄氏度均能形成,以15——20摄氏度为适。温度还影响病害的潜育期:15——16摄氏度时为5天,17——18摄氏度4天,20——25摄氏度3天,25摄氏度以上及15摄氏度以下8——10天。露地开始发病的气温为16摄氏度,适于流行的气温20——24摄氏度。夜间冷凉、白昼温暖、多雨潮湿的气候利于病害流行。棚室中病害发生受小气候影响很大。温度过高,通风不良,夜间结露与发病的早晚和发生程度显著相关。

4、光照孢子囊的产生要求光照与黑暗交替的环境条件。病菌在强光下孢子囊产生的量大,原因可能是增强光照促进了寄主的光合作用,为病菌提供了更多的营养物质。

5、叶片生理年龄不同部位的叶片抗性有明显差异。顶端数片嫩叶发病轻或不发病,距地面较近的老叶发病也轻,以成熟的中、下层叶片发病较重。嫩叶可能是气孔尚未形成或气孔较少而发病轻,成熟叶上可能是由于叶内可溶性氮与糖的含量急剧下降而发病重。老熟叶片因钙素积累较多而较抗病。

6、栽培管理

(1)育苗时间。秋茬黄瓜和秋冬茬甜瓜8——9月育苗发病重,而10月上、中旬育苗发病轻。这是由于露地菌源量尚大,易于引起幼苗发病。

(2)灌水。滴灌较漫灌发病轻。行间铺膜,可降低湿度,同时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利于提高植株抗病性。

(3)二氧化碳气肥。增施二氧化碳后,叶片病斑小,病情指数降低。

(4)地势低洼、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肥料不足、浇水过多、地面潮湿等因素均可加重发病。

四、病害控制

在选种抗病品种的基础上,改善栽培条件,创造利于黄瓜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并结合及时药剂保护的综合措施。

1、品种目前保护地种植的黄瓜抗病品种较多,如津研、津春、津优等系列。

2、生态防治即利用棚室的密闭条件,根据黄瓜与霜霉病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要求的差异,科学控制棚室温、湿度,使其利于黄瓜生长发育,抑制病菌发生发展,达到防病目的。秋冬茬黄瓜生长前期室外气温较高,开花坐果后,1——2月份气温很低,要采取各种措施,保温、提温、降低湿度。如地面覆膜、拉天帘、多层覆盖等方法增加棚室内温度。早晨揭棚后拖擦棚膜,增加透光量,使棚室温度迅速增至25——30摄氏度,湿度降至75%左右,实现温、湿度双控制;下午使棚温下降至20——25摄氏度,湿度降至70%左右,实现湿度单控制,且此温度利于光合物质的输送和转化。上半夜降至15——20摄氏度,湿度保持在70%左右;下半夜降至11——13摄氏度,低温对霜霉病发生不利,对黄瓜生理活动也无影响。当夜间棚外气温稳定在12摄氏度以上时,可整夜放风,实现温、湿度双控制。

还可采用高温闷棚。即选择晴天中午,将棚室密闭,使黄瓜生长点部位温度迅速上升到44——45摄氏度,保持2小时,然后多点缓慢放风,降温,可杀灭病菌。如高温闷杀与药剂防治、灌水相结合,防效更好。

3、加强栽培管理采用滴灌、渗灌、膜下暗灌,以降低湿度,减少发病;行间铺草或铺膜,可保温、降温、增加二氧化碳,提高黄瓜的抗病力;从定植到根瓜采收一般不灌水,盛瓜期需灌大水时,选择晴天早晨,灌后关闭棚室,使棚温上升至30摄氏度,维持1小时后再通风排湿;适当推迟育苗时间,避开病菌传播高峰期,减少苗期感染;苗床上清除病苗、病叶,进行药剂保护,使幼苗不带菌。定植缓苗后,利用前期高温、低湿的有利时机,培育健壮幼株,推迟发病时间;摘除下部老叶,以利于通风透光,减少湿度。

4、配方施肥,补施二氧化碳气肥自进入盛瓜期,叶面追施促丰宝等多元复合肥,补充营养;也可叶面喷施尿素加0.3%磷酸二氢钾。另外,补施二氧化碳气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5、化学防治:

①适宜的防治时间和次数黄瓜霜霉病蔓延速度很快,预防和发病初期施药控制其发生流行。定植缓苗后喷洒1次药,以预防病原菌侵染;开花初期应及时喷施1次杀菌剂,防止植株受病原菌感染。发病初期即田间急性型病斑大量出现后立即开展防治,一般田间叶病率达到5%时开始用药,隔7——10天(多雨天气6——7天)再喷1次,连续2——3次,注意每月喷雾次数不多于4次。大雨、大雾后及时防治,效果较佳。

②科学用药一是用好用足对口药剂,在一定范围内,用药量越多,杀灭病原菌的效果越好;二是提倡不同药剂合理轮换使用,尤其要注意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之间的交替或混用,既可以有效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又能提高防治效果;三是进行药肥混喷,防病的同时提高黄瓜产量;四是掌握好喷药时间,根据药剂对温度、湿度和光照的要求,把握好喷雾时间,一般不宜在中午前后喷药;五是大力推广使用弥雾机和低容量喷雾,这样药液雾滴细、附着力强,杀菌全面,不留死角,可保证喷药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效果。

③对口杀菌剂药效较好的有80%大生可湿性粉剂、58%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2.2%普力克、50%安克、53%雷多米尔、60%灭克可湿性粉剂、52.5%抑快净水分散粒剂、72%霜疫清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甲霜灵铜可湿性粉剂、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25%烯肟菌酯乳油、25%阿米西达悬乳剂、69%的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另外植物源药剂石楠枝、合欢叶、必效散、大黄、侧柏叶等提取液的抑菌效果也较好。

黄瓜霜霉病在我国各地发生普遍、危害严重。一般在3、4月份,越冬茬和早春茬黄瓜霜霉病较难控制。虽说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且从黄瓜苗期到成株期均可以染病,但生产实践证明:黄瓜霜霉病在寒冷的冬季或炎热的夏天很少发病,在春天或秋天容易发病,华北地区尤其是这样。以上就是关于黄瓜霜霉病防治方法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