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佳丽
姓名:陈锋荣 年龄:39岁 职业:吴江标盾化纤织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格言:不做全能冠军,只做单项冠军。 陈锋荣是名“纺织二代”,他父亲干了一辈子纺织,自己体内有着“纺织基因”。和父亲相同的是,陈锋荣创业初始,就和纺织结缘;不同的是,陈锋荣并没有在传统的行业里随波逐流,而是专注于防静电面料的研发生产,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经过多年的打拼,陈锋荣的“导电布”已成为盛泽纺织业内一块响当当的“招牌”。“不谦虚地说,在盛泽,如果你提到我陈锋荣,就能想起'导电布’;提到'导电布’,就能谈到我陈锋荣。只有在防静电面料领域做到最专业,那么我才能算成功。”陈锋荣说。 “纺织二代”摸门道 2001年,陈锋荣进入纺织行业,在父亲开的一家小织布厂里做机修工。对于机器的拆卸、组装,陈锋荣很有兴趣,机器被他摸得透透的。他认为,做一行,就要专精于一行。3年后,陈锋荣自主创业,在盛泽成立了锋荣纺织,主要销售市场上最常见的白胚布。 当时,陈锋荣的公司产品单一、单价不高、利润微薄,还有不少债务,导致经营风险较高。陈锋荣考察市场后,重新定位产品的生产销售模式,改做成品面料,并尝试在网上发布产品信息。一次,陈锋荣接触了防静电面料后,对这种产品产生了兴趣。 “当时,防静电面料的供货权和定价权在别的企业手上,价格波动很大,供货渠道也不顺畅。我单纯销售面料很被动。”陈锋荣说,自己每天在市场上来回奔波,并没有赚到多少钱。于是,他决定从防静电面料的销售员转型成为生产商,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带着问题做研发 “当时盛泽有很多公司生产防静电面料,但是没有专门做这类面料的公司。”陈锋荣说,考察过市场后,他于2009年成立了专注于研发生产防静电面料的吴江标盾化纤织造有限公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陈锋荣而言,“利其器”就是从了解防静电面料的两个生产大国德国和日本开始。为何在品质相同的情况下,国内和国外的防静电面料价格相差如此大?带着疑问,陈锋荣陆续前往德国和日本调研,并请教了多名专家,最终答案指向了一个关键词——导电纤维。 原来,国产的导电纤维在带电荷量、点对点电阻方面与日本产的导电纤维不相上下,可是纤维强度比后者低20%,这导致了两者市场价格的差距。“国产导电纤维每公斤卖280元,日本导电纤维每公斤能卖580元,两者的使用效果差不多,可价格却差了很多。”陈锋荣说,认识到这点后,他于2017年年初成立了实验室,引进了六条导电纤维生产线,研发新型导电纤维。实验室成立后不久就攻克了难题,有效提升了纤维的强度。 专业车间效率高 实验室成立后,陈锋荣又建立了一个属于标盾的专业化车间。这样的“大干特干”让有些亲戚朋友不理解,他们总说陈锋荣太着急了,要一步一步地做生意。但陈锋荣认为时间不等人,他决心把专业和创新的精神融入企业的研发生产工作。 “我做事情,首先要攻克难题。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优秀的创业者需要魄力和胆量!”陈锋荣带着记者来到标盾专业化生产车间,只见仓库内的工人们正在忙碌地工作着,打卷、包装、送货分工明确,有条不紊。数米高的货架上有序摆放着上百款面料,每款面料都有属于自己的标签,有助于客户快速挑选。 标盾的专业化生产车间就建在公司里。“客户在公司里谈合作,走出去就能到车间看面料,很方便。”陈锋荣自豪地告诉记者,目前标盾每年能生产100多种新品防静电面料,今年他准备继续提高研发生产的效率,做出更多品质好、功能强的防静电面料。 图为陈锋荣。 2020-04-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