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乡笺其六十六,春雨春耕

 枫叶zg3orif9c1 2020-04-10

  春雨散落在田野上,田水泛起了波澜,水没过脚背,漫过田埂,流向沟渠,汇入流经田野的小溪,一路往南,远了远了,流入大江大河,流到大海,也流入了人的心田……春雨是比较柔弱的,让它下个三天三夜也不足以引发涝害,刚好湿润了经过漫长冬季的山地,也湿润了竹林深处,浇起竹笋。而且人在下着春雨的夜里休息,也会十分舒适。清风、凉夜、虫鸣、小雨,一并汇成的夜的意境,宛如梦幻,此刻,人心也难免湿润了。不像夏日里的疾风骤雨那般逛荡、猛烈,往往一下就是一星期、半个月,容不得人们半分安愉,只怕洪涝成灾。也不像秋雨或者冬雨的连绵与寒颤,教人承受不住那份萧瑟和凛冽。


  尤其对于农人而言,春雨无疑是美好无比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人笔下的春雨,写出了农人们对春雨想要表达而无法诉诸笔端的喜爱。可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乡村入夜,一片安详与寂静,不期春雨晰晰而下,农人们因为挂念春耕而失眠,披衣起来,隔着窗户听着雨声,一个人微微而笑……这种诗意般的图画,在春天、在春雨飘飘的夜晚,最能引起人的共鸣了。


  乡人们是期待春雨的。春雨下了,地里的土块就松软了,稻田有水了,刚种的红薯也发芽了,桑树绿了,甘蔗尖儿黄了,鱼儿生殖了……这一切的存活与生长,都与春雨息息相关。广南乡里有句民谣,叫“三月雨儿豆芽配,人间织女牛郎对”,其中的意思是:三月的春雨浇出来的豆芽最甜最嫩,最好吃了,就像织女对牛郎,是人们最想见到的新人的配对。可以说,春雨在乡下,特别对像广南乡下这种以“基塘农业”为主要农业形式的地方而言,它是充满灵性的使者,也是救世主,就像人们心中的“水神”一样神圣。


  农历四月八,家家户户插。要是熟悉乡下种植水稻的耕作规律,那么自然会懂得并牢记这句俗语。人们为了抢在农历四月初八之前插秧,于是更加珍惜春雨之季的短暂。


  有时候春雨是在晚上下,可到了白天就停了。这时,人们就会起个大早,扛起犁头、铁耙,赶着老牛,戴上竹笠就出门去。也许他们并不急着做早餐,哪怕家里有小孩要赶早吃了去上学,他们也照样出门。毕竟在这样的早晨,五六点钟,乡村还笼罩在浓雾之中的时候,人们大半还沉浸在舒适的梦乡哩,更不说小孩了。不过,有时候也会遇上春雨“突袭”,比如在刚刚出门的时候就下起雨来,有时是在前往田地的路上,有时恰好正在耕作,这都会给农人带来一份忙碌中的惊喜。


  然而,尽管春雨突袭,可农人们的兴致却丝毫不减。耕田的耕田,筑田埂的筑田埂,排水的排水,小孩照样抓青蛙、玩泥巴,大爷大娘照样锄地,姑娘们还是埋头于荒地摘艾菜。一切都未曾改变,春雨突袭,只会让人们更加投入,更加热衷于眼前的劳作。


  唐人张志和的《渔歌子》写道:“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样的诗情画意,在当代中国的乡村之中可能少之又少,可终究还能寻觅到。


  一年之计在于春,桂林市郊的田野已然忙碌起来。春雨春耕,想必现在广南乡下也早已是一片热闹。此刻我的笔下,活现的尽是乡人们在田间地头,顶着春风春雨耕作的情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