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的格局不同孩子的结局不同

 老玉米棒 2020-04-10

父母的格局不同

孩子的结局大不同

爸爸曾给我讲过一件身边的真事。
邻居莫叔叔家原本有3个女儿,但因莫叔叔的哥哥,没有孩子,就把最小的女儿过继给了哥哥。 
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教育方式,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叔叔高中毕业,就跟着父母经营一家粮油店,生活还算富裕。
在他的意识里,孩子读不读书,长大都能糊口。
大不了跟他一样,卖粮油,日子也能过得不错。 
而他的哥哥嫂嫂都是80年代的大学生,体制内工作,赚钱不多,可对孩子的教育却是呕心沥血。
他们会和孩子一起5点半起床晨读。
他们很少给孩子看综艺娱乐、泡沫电视剧,但却允许孩子看各种各样的书籍,名著、自传、漫画,甚至是一些经典的武侠小说。
他们在乎孩子的成绩,但更注重修炼孩子的内心。
考试没考好不要紧,重要的是是否知道原因,是否有直面失败的勇气和奋起直追的毅力。
他们积极引导孩子参与公益活动,让孩子看民间疾苦,知世事炎凉,也让孩子见识古道热肠,珍惜烟火人情。 
16年后,莫叔叔的两个女儿,一个高中辍学,一个读了大专。 
后来,早早嫁人,沿袭了父母的活法。 
而过继给哥哥的那个小女儿,历经2次高考,最终圆梦厦大。
后来,自己筹钱出国读书学习摄影,现在是地方小有名气的摄影师,过着令两个姐姐无比羡慕的高品质生活。
有句话说:不登山,不知山高,不涉水,不知水深,不赏奇景,怎知其绝妙。 
孩子没有看过星辰、大海、神话、圣贤,就只能生活在一个世俗的、眼下的、渺小的世界。
而父母没有足够的眼界、学识和胸怀,就会因自身的局限性阻碍了孩子所能到达的高度和深度。
父母的格局,决定了孩子的结局。
一等格局的父母培养卓越的孩子,
二等格局的父母培养优秀的孩子,
三等格局的父母培养普通的孩子。
想要让孩子出类拔萃,父母就要提高自己的格局。 

做有格局的父母,要善用“第三种力量”
亲子专家黄静洁在《父母的格局》中讲到:
成就一个孩子,有三种力量。
第一种,是父母亲情的力量。
即父母自身的学识视野以及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
第二种,是知识的力量。
因为,读书是每一个孩子成才的必经之路。 
而第三种,是很多父母会忽略的,就是借助身边的人、事、物的力量去教育孩子。 
比如:
(1)给孩子树立一个除父母之外的榜样
小外甥的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无论姐姐用什么办法鞭策他,都毫无用处。
直到有一次,姐姐的一个空军朋友,来家里做客。
小外甥被空军哥哥不凡的气质,渊博的飞行知识,深深吸引,一直缠着空军哥哥。 
看着儿子一脸崇拜的样子,姐姐灵机一动。
从此,“空军哥哥”就成了小外甥人生的标杆。
李静洁说:有了楷模,孩子自己就会变优秀。
果真,从那以后,只要提起“空军哥哥”,小外甥就充满学习的劲头。 
所以,帮孩子找到人生的辅导员,让孩子用别人的优秀挑战自己,是为人父母的智慧。 
(2)学会利用“挫折”、“错误”。
鲁迅先生说: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任其跋扈,在门里是暴主、是霸王,但到了外面,便如施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 
一类是终日给予冷遇和呵斥,让孩子畏葸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看似听话,放出去,则像刚出笼的小禽,绝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由此可见:教育孩子,极左极右都不可取。
只有恩威并济,既让孩子脱离父母的肩膀,凭一己之力站在地面上,又让孩子深信父母是爱他的,只是爱有规则。
而想要达到恩威并济的境界,父母必须学会“走一步看十步”,好好利用“挫折”、“错误”,让孩子从挫折和错误中得到成长。
(3)带孩子见世面,看世界,爱生活。
《我的孩子不是天才》中说:
 一切伟大的教子真理,一切神秘天才的秘密,都蕴含在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当中,藏在生活、学习的每一个细节当中。
因此,一次旅行、一次聚餐、一场电影、一本书、甚至是一通电话……都有可能帮助父母把知识转化成孩子的内动力。 
只要善于捕捉生活,到处都是教育。 

作家武志红说: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运。
但是,命最好的孩子,不是世袭父母的权力、金钱和资源,而是受荫于父母的观念,格局和视野。
父母站得高些,看得远些,知道如何取舍,何时进退,知道什么时候给糖、什么时候扎针,知道怎么给孩子方向性、原则性的引导…… 
父母的格局越大,孩子的可能性就越多。
而这,才是为人父母的最高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