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民国《荣县志》 谈艺文志编写

 方志荣县 2020-04-10


荣县地方志办公室  李国权

民国18年(1929)刻印成书的《荣县志》,分为沿革、建置、疆域、山脉、水道、物产、食货、人士、列女、秩官、社祀、礼俗、古迹、金石、事纪等十五篇,附图表、叙录二篇。全书约15万字,各篇之末,多附有赵熙的按语,文字精辟,可谓画龙点睛之笔。是志行文严谨得体,加以标点断句,事为创举,为旧方志之佳品。

该书由荣县著名诗词家、书法家赵熙总纂。民国6年(1917),荣县成立修志局,赵熙任总纂(《赵熙集赵熙年谱》为民国11年有误),虞兆清,曹靖任分纂,县知事廖世英任提调,各乡保为采访。局址在县署西荷花池南斋,时值蜀滇两军在县内交战,9月,蜀军入城,毁修志局。是年冬,滇军反攻,蜀军回驻荣城,以修志局为牧马场。战事平息后,重整房屋,新置办公用具,重行编写志稿,民国17年(1928)修成,次年刻印成书。

民国《荣县志事纪》中记载:赵熙曰:今志建议于县士张玺方。其后廖芷才来官,迺延熙为总纂,虞拔贡兆清、曹茂才靖为分纂。开局署西荷花池南斋,省役之繁而令长自任提调。继以军行多故,请张肖威汔玺方代之,分任内、外诸务。数年来,曹纂乡贤、列女诸传。选举、学校、津梁、市镇诸表,其全书胥拔贡一人之力。自图表外,熙徒一一参订而已。诗曰:“我独贤劳,虞拔贡绩也”。而延之久者,厥故数端,其一年驻军毁局,器案皆空;其一年驻军以局为牧马之场,事平,重缉丛残,虚牝日力,此其一故也。不设专任採访之人,取具于乡镇各保,求详不可,责速尤难,此一故也。旧时案牍,前令侯昌镇例检焚之,由是访今之难,倍于考古,此又一故也。是志名曰:“续修”,全不与《旧志》立异同。事成创举,览者开卷得之。

从民国《荣县志》编纂历程来看,自民国6年(1917)成立修志局,到民国18年(1929)刻印成书,历时12年,其间有滇蜀军战乱影响近2年。常说盛世修志,而在当时军阀混战的荣县,《荣县志》的编纂出版实属不易。

民国《荣县志叙录》陈诉了全书的篇章构成,共设17篇,有沿革、建置、疆域、山脉、水道、物产、食货、人士、列女、秩官、社祀、礼俗、古迹、金石、事纪、图表、叙录。发现唯独缺少了艺文志,不禁要去疑问,是什么原因少了艺文志呢?当前,加强传统文化建设已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之一,而艺文志的作用在其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更需要我们去挖掘艺文志的内容了。

在民国《荣县志叙录》中,赵熙多次提到了章学诚,也提到了艺文志。其中记载:章学诚之言曰:“修志者,续前人之记载,非毁前人之成书。理宜新、旧并行。”公哉允也。章又言:“辞气当去鄙倍。” ……惟艺文一志,是关学术源流,本七略之遗,循四部之迹,为之最其指要,别其条流。古称辨章百家归之治本也。又艺文与经、籍、志稍异。经、籍,记部目而已,艺文则篇章可入。荣则《王庠文集》五十卷,复载《宋史》。晁子正《郡斋读书志》、李有庆《琴轩集》,或非关文献,或有目无书,余更杳焉。若夫坊市之格言,生徒之讲义,俗诗未能成体,杂述乃等造谣。比之庸滥诗文,径登篇第,是维求辱,于九流六艺远矣。……至会稽章氏以博辨张其史学,一时方志从风。其匡缪正俗之功,廓清本钜。

章学诚(1738-1801年),会稽人,清代史学家、思想家、方志学奠基人。他写出了《方志辨体》、《方志立三书议》、《记与戴东原论修志》和《修志十议》等方志学论文。他确立了方志立“三书”的体例,即志、掌故、文征各成一书,仿纪传正史之体而作志;仿律令典例之体而作掌故;仿文选文苑之体而作文征。三书相辅而行,缺一不可,从而解决了方志学术性与资料性的矛盾。 

赵熙较为重视章学诚的地方志理论,从民国《荣县志叙录》中可以看出,但民国《荣县志》未收录艺文志(或称文征),似乎进行了解释,与发现艺文质量不高有关。今查阅现存的几部旧志,有乾隆、嘉庆、光绪几个版本,均有艺文志,对于仅仅10余万字的旧志来讲,其所占的比重还都不小。其中:嘉庆《荣县志》的艺文志设宸翰、传、志、记、序、奏议、书、跋、考、録、引、启、碑、墓表、墓志铭、行状、祭文、赋、诗、词、典籍、金石,大约有6.8万余字;光绪《荣县志》的艺文志设文、诗词赋、书籍,大约有5万余字。这些艺文志都是关于本地文化的宝贵资料,其中不乏刘兼、陆游、黄庭坚、王庠等大文人的作品。我们今天要使用这些资料,还只有分别查阅这些旧志,着实有些不便。

读古代《荣县志》,发现在古代旧志中《艺文志》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不可或缺,不禁要思考在当代县志编修《艺文志》的问题。查阅我县在解放后编修的两部县志,关于艺文都是在附录篇中设了“地方诗文辑存”栏目,均在6000字左右,对于100万字左右的新县志而言,实在是微乎其微。再查阅我县周边的一些县志,发现存在的问题大同小异。如:1992年版《五通桥区志》,在附录篇设诗文选录,约5000余字;1990年版《仁寿县志》,在文化篇设民间文学,收录故事和民歌约4000字;1991年版《宜宾县志》,在附录篇收集文献和文艺作品2万余字;1991年版《犍为县志》,在文化篇收录歌谣4000余字,在附录篇收录旧志序和著述8000余字。从章学诚的方志立“三书”体例的理论来看,个人认为,解放后编修的新志,普遍存在对《艺文志》不够重视的问题。一方面存在收录太少,篇幅太短的问题;另一方面纲目设置不重视,不太合理,造成缺漏较多的问题。如何来解决既存的问题呢?有两点思路和看法,请行家指教。第一,单独编修《艺文志》,以补修志之不足。第二,在第三轮续修县志时,单设艺文篇,补收以前漏记艺文。民国《荣县志叙录》记载:“赵熙曰:艺文与经、籍、志稍异。经、籍,记部目而已,艺文则篇章可入对篇幅较长的书籍、文章可收简介和目录,对简短的诗文可全文收录,从而解决新方志资料性不足的矛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