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4月5日,天朗气清。这清明节难遇的晴天,激起我心里万株小草萌芽的痒,于是便戴起口罩到楼下的汀棠公园拥抱疫霾散去的暖春。 “予观夫春之胜状,在城之汀棠。佳木翠,野花香。曲桥小岛,长廊古亭,锦鳞游泳,百鸟齐鸣。”站在汀棠公园东入口最高处,公园的壮阔全貌尽收眼底,范文正公的《岳阳楼记》便涌上我的心头,一句改写的感慨脱口而出。 向南行走数十米,踏赤桥,绕回廊,春光照暖,蜿蜒曲折。曲廊在左,玉湖在右。日光下澈,锦鳞浮现。鱼儿或佁然不动,或俶尔远逝,来来往往,轻快敏捷,似乎在与游人嬉戏玩乐。 出了滨湖平台,就到了最南边的人文雅韵区。颇为出名的玩鞭亭就在这一地带,相传此处是东晋明帝被叛军王敦追逼,仓皇逃跑丢下宝鞭的地方,顾名玩鞭亭。不过,比起玩鞭亭,我更钟情于沿湖的那处亭子。亭子飞檐四翘,四周环水,从西南望去,宛若泊于岸边的篷船。置身亭中,风吹云动天不动,水推“船移”岸不移,“船在湖中走,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甚是真切。 玩鞭亭 过了亭子西南方的小桥,就到了古色古香的风雨长廊中。这条长廊呈古代建筑正宗的朱红色,长廊内侧有墙壁隔着,墙上有砖砌的镂空图案,当镂空图案掩映着背后的绿茵,墙面就像剪纸一样精致可观了。长廊外侧是汀棠碧波,天上的飞云,岸边的绿树被廊檐的形状圈进视野,描了边框。这种墙壁隔而不隔,围廊界而未界的独特设计效果像极了苏州园林,景致的深度也由此延展。于是,在光和影的纠缠与斟酌中,我拍下了称心如意的照片。 (父子二人欣赏对岸的浮州春晓) (汀湖之心) 赏过人文雅韵,自然造化也不得不感受一下。夹在汀苑和生态漫步道之间的狭长地带,各色各样的古树名木林立其中。桦树树干笔直入云,像手持三叉戟的战士正气冲天;柳树枝蔓婀娜婆娑,有的还会弯腰浸入水中成双成对。四月的香樟还没散发香气,但它的枝干却像张牙舞爪的神兽,向四面八方捕捉着春的气息。 路过一处树林时,园丁正将一个走向生命终结的大树根装车搬走,树根的身上还裹着曾经拥抱它给予它生命元气的泥土。我凑近闻了闻,潮湿的泥土气并不让人嫌弃,因为它陪伴这棵树成长,也陪伴它老去直到死亡。一如树下静坐或散步的老人,晚年享受着天伦之乐的围绕,也曾给予他的后代有力的臂膀般的呵护。 除了树木,汀棠公园的桥梁也别具一格。这里的拱桥形如古鼎,尽显厚重与端庄;现代漫水桥左边是供人休息的坐台,右边是索链连接的小石墩,设计出不对称的美。还有一处坡度较为平缓的拱桥,远远望去,不禁让人想起“苏堤春晓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的绝美佳句。 到达生态漫步区时,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半小时了。一道光晃着我的眼睛,我像收到了神奇的讯号一样抬起头望着天空。这时我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刚刚布满灰云的天空竟然打开一个豁口,蔚蓝的天空在一圈灰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奇幻。这个口子好像一面天空之镜,又好像一个天眼,不知道天上的神仙是不是正在透过它看着人间的一切。 不一会儿,轰隆隆的震动声唤醒我熟悉的记忆——这是高铁来了!不知我是不是与火车结缘,从离家上大学,又从毕业来芜湖工作,8年的时间就像火车一样一晃而过。往返之间,少到个把小时,多到二十几个小时,已经数不清自己坐过多少次火车,走过多少里路。但是,坐在火车上,风景后退,梦想向前,如今的我在芜湖已经有了家的牵绊,未来的我还要在芜湖绘出更多彩的生活。 (飞驰而过的高铁) (现代化公厕) (儿童活力区) 汀棠公园有生态田园的野趣,也有江南水乡的风光;有历史文脉的传承,也有新时代发展的时尚。一年细算良辰少,春光美景汀棠寻。汀棠的美无以言说,幸好我没有错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