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去世之后,大权就被太后武则天独揽。起初,武则天还无法名正言顺地掌管天下,只得让自己的儿子们当皇帝,自己却在幕后掌握实权,她先后立了两个儿子当皇帝,分别是唐中宗李显以及唐睿宗李旦。 武则天的野心,朝野上下都看得清楚,可是却无人敢去干涉。原因很简单,从名义上讲,武则天是太后,从现实来讲,早在高宗在位之时,她就已经实际处理朝政,甚至一度与高宗并称“二圣”。多年的主政经历,让武则天积累了大量的亲信人马,这些人大多身居高位,所以就算她再有野心,那些反对她的人,也只能是有心而无力。 但是有一批人却不一样,那就是李唐皇族。 身为皇族,他们天生高贵,号召力强,而且唐朝不像后世的明清那样防着藩王,不少皇族也是掌有兵马的,因此这些人,就成了武则天最为忌惮的眼中钉。而且李氏皇族与武则天之间,也有着鲜明的利益冲突,武则天虽然是李家媳妇,可一旦她当了皇帝,江山就易姓了,至于以后是否还能回归李唐,则是未知之数。 一旦江山彻底姓武,李唐皇族也将失去原本的崇高地位,个人利益乃至身家性命都将难以保全。所以无论武则天是否对这些人采取行动,彼此间的不信任甚至冲突,都是不可避免之事。 武则天废掉唐中宗李显,使得皇族对她的不信任达到高点 李唐皇族对武则天的不信任,在她废掉中宗李显之后,达到了高潮。 某一天,武则天借明堂完工之机,准备在大唐东都洛阳宴请皇室成员,并举办祭神仪式。原本只是一次普通的皇家聚会,却让李唐皇族们人心惶惶,大家纷纷认为,武则天此举就是在摆鸿门宴,去是容易,要想活着回来,恐怕就难了。于是大家就心照不宣地开始暗暗准备,只等时机一成熟,便联合造反。 黄国公李撰伪造诏书,琅琊王李冲将计就计,试图煽动李唐皇族“大造反” 当此之时,李唐皇族普遍缺乏安全感,这种局面,被细心的黄国公李撰捕捉到了。 李撰是高祖李渊的孙子,韩王李元嘉的儿子,他借着自己身份的便利,就伪造了一份睿宗李旦的诏书,诏书里李旦声称自己被幽禁,希望诸王能够发兵救驾。李撰伪造好诏书之后,就把这份诏书发给了琅琊王李冲。 李冲的父亲李贞,就是太宗李世民第八子,排名尚在高宗李治(第九子)之上,也是太宗诸子中比较重要的一位。李冲收到诏书之后,或许是觉得这份诏书的煽动性还不够大,于是就伪造了皇帝玺另搞出一封密信,声称神皇(即武则天)准备将李氏江山交给武氏。李冲相信,经他这么一加工,皇族成员们一定会更加愤慨,造反的事,也就更有希望了。 李冲期待的“大造反”并没有出现,反倒连累了自己的老爹 然而令李冲想不到的是,假诏书以及假密信发出去之后,并没有出现他所期待的李唐皇族大造反的局面。原来大家虽然早对武则天不满,也都早有反心,可是真正有胆量亮出反旗的,却没有几个,大家都在等别人先出头,自己则坐壁上观,等形势清晰之后再做出对己方最有利的选择。 所以到了约定好的起兵时间,诸王之中,就只有太宗八子李贞起了兵,其他的皇族成员,一个个都迟疑不决。李贞是李冲之父,他带头起兵,多少也是因为对儿子太过信任,觉得局势有利才贸然行之。然而最终起兵的就只有他一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说,李冲这一波操作,等于是亲手把自己的老爹推向了死亡。 诸王按兵不动,李贞独力难当,最终兵败自杀,全家无一幸免,父子皆被悬首示众 由于起兵的皇族成员只有李贞一人,武则天对付起来就比较轻松了,仅仅派了几员大将便将李贞的反军打得一败涂地。 李贞一路败逃,朝廷军则一路追击,最终到了穷途末路之际,李贞听从了手下的劝说,服毒自尽,以免受到更大的羞辱。他的两个儿子,李冲、李规以及女儿女婿等亲属,也都被杀或者自杀。其中李贞、李规以及李贞女婿裴守德的首级,还被悬挂到城门上示众。 李贞作为太宗李世民的第八子,原本可以过一世安稳富贵的日子,可惜命运并不掌握在他的手里。当然了,如果他能够像其他诸王一般做缩头乌龟,或者他的儿子李冲没有伪造皇帝密信,结果也许就不一样了。就算一直活在武则天的淫威之下,总也好过兵败自杀,父子被悬首的下场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