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记载是否为真,既然工匠被杀,司马迁如何得知陵墓构造

 汗青正浩 2020-04-10

皇帝作为古代历史中位高权重的人物,在其一生之中的各个方面都得以彰显尊贵,无论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去世之后陵墓的建造,都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

秦始皇作为我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其尊贵程度自不必多说,而加上他的野心,在刚刚登基时甚至就开始筹谋自己的陵墓建造。

秦始皇陵作为我国规模巨大的一个陵墓群,虽然目前还未挖掘,但其影响力之高,历朝历代的皇帝陵墓无人能够出其右,而当时负责修建陵墓的人在竣工之后均被杀害,司马迁为何能够如此详尽的描述陵墓内部的结构呢?

修建皇陵的工人未被尽数杀害

秦始皇陵的修建一共用了37年的时间,直到秦始皇于沙丘驾崩,这样浩大的工程还没有结束,在秦二世继位之后,整体陵墓的修建才潦草收尾,秦始皇随即被葬入其中,不过即便收尾的工作没有做好,由于前期总够的储备工作,对整体陵墓的完成度影响也不是巨大的。

根据记载,整个陵墓的修建一共分了三个时期来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量自然也需要巨大的人工消耗,根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总共动用了73万名工匠,而由于每一期所修建内容的不同,加上需要四处去召集人口,这些工匠在当时也都是被分批送入陵墓之中去参与修建的。

而如此巨大的人数肯定会不断地消耗,37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青年人变为老年,这些工匠大多数又是被抓来的农丁或者罪犯,自然在心理上十分抵触,想要逃脱。

而在皇陵修建的最后阶段,当时陈胜吴广发动的起义兴起,当时的胡亥为了镇压起义,听从了臣子的提议,将修建皇陵的几十万罪犯组成了一支军队前去对抗。而得到自由的工匠们出来之后自然也就有逃跑的,皇陵内部修建的秘密也就这样传开来。

《史记》之中的素材大多来自工匠口述

司马迁在撰写《史记》这本巨著时,曾经游览四方与许多人交谈,借此来达到对历史真相的复述,而撰写与秦始皇陵相关的内容时自然就要找到与之相关的那些工匠,他们就是上面提到的工匠逃兵们。

在偷偷逃跑之后,这类工匠对秦始皇陵中的所见所闻就成为了司马迁在《史记》之中撰写这一部分的主要素材,由于工匠们是亲身参与过修建工程的,自然他们所说的内容也都相当真实,这些言论被司马迁采纳编撰到了书中,这也成为了我们现在留下来的史料。

司马迁也借鉴了秦朝史官的记录

在每个朝代之中都有几乎都会设置一位官员,那就是史官,他们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记录当时所处的整个朝代中各个时间段发生的重要事件,以供后人借鉴,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痕迹。而面对修建秦始皇陵这类大事件,秦朝史官肯定有详细的记载,可能对内部的详细的构造未加描述,但在整体的修建组织、人力物力上肯定有着些许记载,而这些也就成为了后来人得以查阅的资料。

在1975年,湖北出土的了一座秦代古墓中,陵墓的主人在秦代有着诸多官职,还发现了1000多枚秦朝的竹简,其中记录的内容证实了秦朝存在史官一职。而他们在当时所留下来的资料,极有可能就成为了司马迁撰写《史记》的重要参考,再加上作者本身的主观意识,也不难产生一些编撰历史,如此才构成了我们在司马迁笔下见到的秦始皇陵。

参考资料:

《史记》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