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左宗棠的名字,我们往往会肃然起敬,称其为“左公”,而这份尊敬,则来源于他的一大功绩,那就是收复新疆。如果没有他,新疆这片富庶土地的命运将会如何,是我们不愿意多想的。 但是左公在完成这一大业的时候,遇到了许多困难。当时阿古柏在英国和沙俄的支持下侵占了新疆,左宗棠请命带兵收复国土,却遭到了李鸿章的反对,他认为国家钱财有限,不应该浪费在当时还十分贫瘠的新疆上,不如集中力量去保护繁华的南方。 好不容易,左宗棠细细剖析局势,向当时主政的慈禧说明了若是新疆丢失,和它相邻的国土安全也无法保证的道理,这才得到了出兵的许可。 在随后的筹集军饷的过程中,他又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没钱,为此他向众多英国旗下的银行借了大批银两,而且利息颇高,为什么他会做出如此选择呢? 清政府的财政情况,已经无法支撑一场战争的进行 连年的战争和自身的腐败,已经将清朝国库掏的一干二净,虽然有慈禧的支持,但当时能够给左宗棠的,只有200万两白银。要打仗,这点银子是根本不够消耗的。左宗棠想尽办法,也没能再掏出多少钱来,迫于无奈,只能选择向外国银行求助。 而银行也看出了他的窘迫,刻意要求了很高的利息,但是左宗棠最终还是选择接受了这个条件,因为较高的利息也意味着较快的到款速度,新疆局势可以说是一瞬万变,如果继续拖下去,情况恶化,原来可以取得的胜利可能会化为乌有,说不定要付出的代价比利息还高。 故意选择英国银行,左宗棠也有自己的算盘 当时外国银行那么多,为什么偏偏要选择英国银行?因为阿古柏背后的支持者就是英国。 以清朝当时的国力,对付阿古柏还可以,如果想要和英国斗争,实在是太过困难。而在那个时候,有能力在中国开业的外国银行家,都是背景深厚之辈,与自己国家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英国银行也不例外。 左宗棠借了他们的钱,其实就是为清政府加上了一层保险。为了不至于让自己的钱打水漂并取得高额的利息,这些银行家会运用自己的影响力来干涉英国政府高官的决定,让他们保持中立甚至转而支持清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左宗棠的压力。 高利息也是为了逼迫各省政府加快还钱。 清朝在统治新疆期间,一般使用“协饷”的方式来应对新疆当地的军政支出。 所谓“协饷”,原因是新疆本身财政困难,难以维持本地政府的正常运行,为了解决此事,清政府从户部和其他富裕的省份调拨银两到新疆,因为这些银两大多数是用在了军事方面,所以称之为“协饷”。 而在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国力衰落,拨给新疆的“协饷”数额大大减少,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导致了新疆统治的不稳定,被阿古柏钻了空子。 按照规定,两江、浙江和广东等省份应该按时交纳“协饷”给清政府,但实际情况却是多有拖欠,到了光绪年间,拖欠的金额已经达到了2740万两。左宗棠就把自己借的钱分摊到这些省份头上,责令他们还钱,以此来代替拖欠的“协饷”,同时利用高利息来逼迫他们尽快还钱,防止这些省份故意找理由拖延。 一石三鸟,左宗棠高超的政治智慧,从此可见一斑。也正是这样的他,才能够在风雨飘摇中取得战争的胜利,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 参考资料: 《左文襄公年谱》《清史稿》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