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成王败寇,笑到最后的人才会被人崇拜。可到刘邦和项羽这却相反,很多人更喜欢失败的项羽,而不是胜利的刘邦。 其实这其中的原因有二:第一、这也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史书的记载更偏向项羽,而现代人了解历史就是从书本中得到的知识,受到作者的影响,很多的现代人反而更欣赏作为失败者的项羽。第二、项羽在最好的年纪戛然而止,所以人们对他更多的是惋惜,而登基后的刘邦手段狠辣,自然是没有已经去世的项羽形象好。 在《史记》的记载中,项羽是个君子,而刘邦是个实打实的小人,下面举几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来说明一下。话说当年的刘邦在对战项羽失败以后,落荒而逃。但是,逃亡路上的刘邦居然因为嫌弃儿子增加马车重量拖累自己逃跑,就三番两次把儿子刘盈推下马车,如果不是车夫夏侯婴相救,这刘盈可能早就丧命在亲父之手了。虽然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是古人也讲究虎毒不食子,刘邦这种为求自身生存而牺牲儿子的做法显然是受到了史学家的鄙视。
还有在轰动一时的鸿门宴上,项羽明明有机会做了刘邦,但是却因为顾忌兄弟情(当然也可能是因为项羽并没有把刘邦放在眼里),或者说是项羽更希望和刘邦在战场上决一死战,所以就把刘邦放走了。
况且,项羽在他最美好的年纪去世了,而刘邦就不一样。登基后的刘邦一一除掉了当年那些跟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们,虽然说狡兔死、良弓藏这个道理并没有太大的错误,但是阴险狠毒的形象还是留在了别人的脑海里。所以说,更多的人们比较偏爱项羽。 参考资料: 《史记》《汉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