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草药汇编》:喜树【别名】千张树、水桐树、旱莲木 【来源】珙桐科旱莲属植物喜树根、果及树皮、树枝、叶均入药。秋冬采果,晒干;根、树皮、树枝四季可采,洗净晒干;叶春至秋季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苦、涩,凉。 【功能主治】抗癌,清热,杀虫。用于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膀胱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外用治牛皮癣。 【用法用量】临床多提取喜树碱用。每日10~20毫克。 《中药大辞典》:喜树【别名】旱莲、水栗、水桐树、天梓树、旱莲子、千张树、野芭蕉,水漠子、旱莲木、南京梧桐。 【性味】①江西《中草药学》:"苦涩。" ②上海《中草药学》:"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试治各种癌症,急、慢性白血病,银屑病以及血吸虫病引起的肝脾肿大等。 ①江西《中草药学》:"制癌,消结。对胃癌、直肠癌、膀胱癌有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亦效。" ②《新编中医学概要》:"破血化瘀。治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慢性髓性白血病有较好疗效;对急性白血病只能暂时缓解症状。"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根皮3~5钱;果实1~3钱;或制成针、片剂用。 【注意】上海《中草药学》:"一般认为果的作用较根皮佳,但毒性较大。" 【别名】旱莲、水桐树、天梓树、野芭蕉、旱莲木、水漠子、南京梧桐、、水栗子、水冬瓜、秋青树、圆木、土八角、千丈树 【来源】药材基源:为蓝果树科植物喜树的果实或根及根皮。 【性味】味苦;辛;性寒;有毒 【归经】归脾;胃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结消症。主食道癌;贲门癌;胃癌;肠癌;肝癌;白血病;牛皮癣;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根皮9-15g,果实3-9g;或研末吞;或制成针剂、片剂。 【注意】内服不宜过量。 1.《【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根皮9-15g,果实3-9g;或研末吞;或制成针剂、片剂。 【注意】内服不宜过量。 “忌用铁器煎煮、调制。”一般认为果的作用较根皮佳,但毒性也大。”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鲜用。 【性味】味苦;性寒;有毒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汤洗。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喜树"条。 【功能主治】治牛皮癣:喜树皮(或树枝)切碎,水煎浓缩,然后加羊毛脂、凡士林,调成10~20%油膏外搽。另取树皮或树枝一至二两,水煎服,每天一剂。亦可取叶加水浓煎后,外洗患处。 【注意】忌用铁器煎煮、调制。 《中药大辞典》:喜树果【来源】为珙桐科植物喜树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尚未脱落时采收,晒干。 【性味】性寒,味苦、涩;有毒。 |
|
来自: 青青草somjmsyx > 《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