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士谷其人其事

 鲶鱼上画壁 2020-04-10

徐士谷其人其事

毛静

今日偶见老家丰城建有一座徐士谷纪念馆,知闻后令人眼前一亮,这不仅意味着丰城有了第一座历史名人纪念建筑,也说明地方名人的地位得到认可和重视,这是值得肯定的。略有遗憾的是,纪念馆内的介绍内容颇令人默然,从转述文字看,内容基本是民间戏说取代了正式的介绍。诸如徐士谷想把道光皇帝骗到江西来的故事;偷窥咸丰帝妃也就是慈禧裙子的传说之类,这些段子看似有趣,编得却不见得高明,未有弘扬之功,却有误导之嫌。所以抽闲写点小文字,介绍一下徐士谷的其人其事。

徐士谷书法扇面之落款部分,其功力可见一斑。

 丰城人才,始于唐,盛于宋明,式微于清,大抵与江西总体趋势相适应。这里说衰于清,是从人才质量相对而言,毕竟在清代276年历史中,也产生了55名进士,比例占丰城整个科举史进士数量的八分之一。只是有清一代,再也没有能进入正史立传或脍炙人口的一流人物。乏善可陈之余,屈指算来值得称道的名人,可能就是袁守定、徐文弼、毛庆蕃和徐士谷寥寥几位了。另外,徐士谷的谷字本作“榖,与谷可以通用,他的字稼生,也与谷字相为表里,因此本处不再写“榖,沿以徐士谷称之。

  • 恩科朝元

 徐士谷(1803-1866)字稼生,号拙翁,一坊蛟湖(今拖船镇蛟湖徐家)人。拖船自清代中期以后,颇多做药材生意的大户人家,如泊濂朱氏、圭湖徐氏和郭厚聂氏,他们不但把持了樟树药墟的前三甲,拖船人还把生意做到了两湖和云贵川地区,经营范围也从医药扩展到了其他领域。徐士谷的父亲徐廷晨本在湖北襄樊经商,他不但有经济头脑,对文化教育也非常重视,喜欢与读书人打交道,毕竟在蛟湖徐氏村中读书风气很浓厚,科举也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在徐士谷中进士之前一年,族人徐锌庚(宝书)中了进士;一个甲子之后,儿子徐苞(徐钧溥)也中了进士。所以徐士谷的家族有着亦商亦儒的优良传统。

 因为父亲的原因,徐士谷出生在湖北,在他六七岁时,父亲徐廷晨就开始规划他的学业,并让儿子借读襄樊府学。徐士谷非常聪明,读书过目不忘。襄樊知府周凯(浙江富阳人,以翰林编修出守襄樊)经常到府学督课,对徐士谷非常喜爱,还把他招入自己组织的诗文结社,希望这个年轻人也能像自己一样高中进士、跻身翰林。

 由于清代同样执行原籍应试制度,所以徐士谷需要回江西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在他26岁那年,中式道光八年(1828)戊子科乡试第六名举人。八年之后的道光十六年(1836),经历两轮会试失利的徐士谷再次进京,参加本年秋天举行的戊申恩科会试,并顺利考中二甲第七名进士。排位的靠前,让他有了考选庶吉士的机会。在随后的覆试和朝考中,徐士谷脱颖而出,顺利录取庶吉士,成为一名准翰林(其朝考试卷内容,今天还保留在《徐氏族谱》中)。散馆之后,恩科朝元的他顺利留在翰林院做六品编修,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 青宫领袖

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之前,徐士谷在翰林院前后待了七年,期间还兼了司经局洗马一职,这个职务属于东宫僚属,这也让他获得了青宫领袖的美誉。但如果想积累更多政治资本,就要谋取外放学政或充任各省乡试考官的差使。道光癸卯是乡试的年份,徐士谷如愿获得了江南乡试同考官的差遣,随主考官、工部侍郎贾桢(字筠堂,山东黄县人)同赴南京主持乡试。我们不知道这次考试题目如题颜渊问仁”“赋得政如农功得农字里哪个出主考还是同考之手,但在人文渊薮的江苏选拔人才,的确是一件辛苦而荣耀的事情(法式善《清秘述闻》卷九)。

道光二十四年(1844),徐士谷负责教习新选拔上来的庶吉士,当然其中就有他在江南录取的那些门生。有了江南乡试经验,他又担任了本年的顺天乡试同考官,次年又充会试同考官,使他有了更多接近道光皇帝的机会,最后在道光的授意下,徐士谷入直上书房,成为皇帝身边的近臣。道光对这位上书房行走的饱学之士颇为垂注,先后赐给他参桂和一方端砚,徐士谷感戴君恩,把参桂寄回丰城供母亲膳用,又在村里建造一栋“赐砚楼”以侈其荣。

 徐士谷宦业的巅峰,是外放四川学政。当然,他为此也惹了麻烦。

 道光二十六年(1846),徐士谷任四川乡试主考,考试结束之后,正好学政出缺,道光帝遂留任徐士谷为学政,驻节成都。上任伊始,徐士谷就宣布要公正廉明地选拔人才,并在试院大门张贴对联,内容为“爱士士当自爱;欺天天为谁欺”,颇有振刷士风的意思(同治《丰城县志》卷十六《文苑》)。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阆中

  • 阆中风波

 清代学政的主要任务是主持本省学务,培养和选拔人才,所以除了在省城,学政平常还要按试诸府。就在徐士谷前往保宁府考试府学生时,却惹了一场大风波,为此还丢了官。保宁府也就是现在的阆中,担任保宁知府的,恰恰是他的同年进士、同时被选为庶吉士、同官翰林编修且同姓的徐之铭(贵州黎平府开泰县人,今锦屏县)。可能两人在翰林时就有过节,使两位同姓、同年、同官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事情的起因,是徐士谷在保宁考试秀才时执法过严。他不但将考试前点名没有应答的400名考生拒之门外,还在查验一名廪生的“甘结”(担保书)发现有问题后,将该考生杖打以儆效尤。这些丧失了考试资格的学生愤愤不平,便到府衙告状。徐知府见徐学政打了自己的学生,作为当地的父母官,并负有作育人才之责的徐之铭,认为这位前同事是故意借事为难自己,一气之下跑到总督耆善那里告状。耆善也对徐士谷担任乡试主考期间好酒使气,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事耿耿于怀,索性向道光皇帝参劾徐士谷贪杯撒气,没有文臣体统、与士论不谐等事。听从耆善弹词的道光皇帝遂对徐士谷进行了严厉处罚,立即将其夺职赴京,时间是道光二十八年(1848)二月:

 二月甲戌,谕内阁:前据耆善奏,四川学政徐士谷嗜酒任气,当因其尚无赃私款迹,仅予交部严加议处。兹据该部议奏,徐士谷身任学政,场规固应严肃,何得于酒后任性,将应名稍迟之文童逐出四百名之多?复将具保之廪生责打,以致外间啧有烦言。徐士谷着即照部议,降四级调用,以为学臣不自检束者戒。

 徐士谷贪杯误事,最后被人摆了一刀,只能自认倒霉。丢了官还丢了人的徐士谷被免职家居,而徐之铭则官运亨通做到了云南巡抚,他对此事自然耿耿于怀。此事过去15年后,徐士谷经过武汉,见到同科进士丁楚玉(子琳)的儿子丁柔克,忿然讲述了当时的情况。丁柔克为这位年伯大鸣不平:

      徐稼生年伯讳士榖,江西南昌府丰城县人,即张华、雷焕知剑气处也。与先大夫乡、会同年。公亦为四川学政,时某府太守与公亦同年同姓,太守为提调,因事龃龉,提调通禀请奏,公竟左迁。同治二年(1863),公过鄂时,执予手曰:”是非自有公论,人言盖棺论定,今虽未盖棺,而亦早定也”,欷歔累日而去(丁柔克《柳弧》卷二)。

 丁柔克虽然事后表达了对徐士谷的同情,但事情已无可挽回,徐士谷最终被废家居三年。

  • 起复委用

 徐士谷在家里待的时间并不是很长,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帝去世,咸丰帝继位,他很快想起了当年的帝师徐士谷,按照新帝登基的恩典,徐士谷被召回北京,重新担任翰林编修一职,徐士谷宦海沉浮十五年,兜兜转转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

 咸丰元年(1851),徐士谷再次被外派到福建,担任这一科的乡试副考,跟随主考官、比他早一年中式的通政使罗淳衍到了福州。这年福建乡试的题目是“邦有道危”,内容出自《论语·宪问》,全文是“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孙(逊)言。”意思是,天下太平,要言行正确;如果国家无道,也要正直为人,但说话就得小心了。从内容上看,我估计这道题可能应当是徐士谷出的,他只是借圣人的话,说出自己的意思罢了。

 咸丰二年(1852),徐士谷再充顺天乡试副考。熬到七年后的咸丰九年(1859),徐士谷终于当上了从四品的侍读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时年五十有七。此时的徐士谷已无当年上书房行走时锐意进取的斗志,日与翰林院的同僚们诗酒流连。

 两年之后,饱受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祸乱的咸丰帝去世,同治皇帝又在慈禧发动的“祺祥政变”后登基,再也无心恋栈的徐士谷厌倦了仕途,他利用母亲去世、必须回家守孝的机会,离开京城回到江西,即使三年守孝期满相国倭仁写信召他回去也婉言谢绝,从此再也没有回到北京,直到同治五年(1866)去世,时年64岁。

五、身后评价

同治《丰城县志》在谈到徐士谷时说:

(士谷)生平工诗、古文辞,历事三朝,雍容文学侍从之班三十余年,而秉性刚介,居官不谒显贵,与人不轻往还,七典文衡,通剌者焚之,馈金者却之,矢公矢慎,终始不渝。同所取多绩学士,簪笏半朝堂。

 地方志对徐士谷的美誉可以说是无以复加的。虽然他因个性太强导致后半生官运不顺、宦迹不显,但他在地方很有影响力。特别是同治初年“粤匪”(太平军)祸害江西,他站在支持政府的立场上坚决抵抗,并为此出谋划策。特别是在帮助鲍超的“霆军”收复丰城的战斗中,他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了在赣江架设浮桥的行动,使鲍超顺利率部渡江,一举击溃“长毛”残余势力,鲍超能在老城留下“挂剑巷”的佳话,徐士谷功不可没。

 徐士谷与曾国藩关系非常密切。曾比徐晚一科中进士,入翰林院也晚两年,视徐为前辈。我们今天检索《曾国藩全集》,可以找到十多篇相关文章,在曾的记录中,徐士谷经常到他那里吃饭、喝茶,谈天下大事。从曾国藩回徐士谷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到徐向这位中兴名臣提了很多请求帮助的问题,大到指名要调鲍超到丰城解围,小到请曾国藩为去世的母亲写墓表,不大不小的事,则是希望曾能帮自己介绍去省城一些大书院或白鹿洞书院主讲,毕竟在丰城的龙山书院讲学多少有点屈才。对于这位学长的需求,军务繁忙的曾国藩都以学弟的身份尽量满足(见《曾国藩全集·书集·日记》相关条目)。

 徐士谷与张之洞的关系尤为人津津乐道。张是咸丰二年(1852)顺天乡试的解元,当时担任副考的徐士谷力排众议,坚持要录取本来要打掉的一份试卷。主考官金国钧取来一看,对此卷大加赞赏,并取为第一。拆名一看,正是16岁的张之洞。同治二年(1863)张之洞考中进士,并且是探花,他辉煌的政治人生就此开启,只是当年录取他的恩师徐士谷早已出都返籍;等张之洞结束庶吉士并授编修之时,徐士谷已在故乡去世。所以张之洞把座主赏拔之恩报答在了徐士谷儿子身上,其子徐苞(钧溥)中了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以后,已是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对他着意栽培,一直给予提拔重用。后来徐苞调到宜昌做了知府,正是张之洞的运作。徐苞这个正四品的实职,已超过了乃父的级别。

徐士谷父子均善书,在诗文方面,徐士谷以诗见长,徐苞则以联取胜。徐士谷的诗属于工稳的台阁体,虽无警句,但也算四平八稳(只有英法联军破北京时其所作读书今日用,故里仰文山一句算是值得称道)。最后以他在咸丰元年(1851)赴福州就任副主考时,与主考罗淳衍(广东顺德人,官至户部尚书)、同考黄赞汤(江西吉安人,官至河道总督)和查文经(湖北京山人,官至江苏按察使)等人同游福州名胜鼓山所作五律一首,作为本文结尾:

碧天吹落海涛秋,尘壒抽身作漫游。万谷笙钟催左鼓,半霄风露落东瓯。泉寒佛为清诗骨,路滑兄先拜石头。几辈残碑卧苔藓,可能名共此山留。(《鼓山艺文志·诗补》徐士榖《咸丰辛亥同罗椒生通政黄莘农司寇两前辈查少泉廉访游鼓山》)

     徐钧溥书法之落款部分,其印文为“徐钧溥原名苞”“甲午进士中书”。

毛静,笔名剑川,江西丰城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古文献专业访问学者,原南昌大学博物馆部长,现从事学术出版。为江西省书院研究会副会长,湖南师范大学民族与人类学中心兼职副研究员,丰城市文化发展顾问。著有《邓子龙传》《近代江西藏书三十家》《游刃商儒——白马寨古村档案》《藻丽嫏嬛——浒湾版刻图录》《寻找王阳明》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