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慧海舟人论灾变之​八、加拿大北极圈内的冰冻热带森林

 慧海舟人ibxqzs 2020-04-10


1985年8月,加拿大地质学家玻尔驾驶直升飞机,在加拿大北部,距北极点只有几百公里的阿克塞尔·海伯格岛上调查时,意外地发现,在光秃秃的土地上竖着一些奇怪的东西,很像是化石森林,他将这一发现报告了加拿大政府。1986年6月25日,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地质系古植物学家巴森哥教授,率6人考察队来到阿克塞尔·海伯格岛,发现这的确是一片化石森林。只是有许多树木并没有完全石化,有的看上去就像刚砍倒不久,有的甚至还带有软木质部分,呈现出红色。这些树木种类很杂,有白桦、落叶松、冷杉等。这种情况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不得不考虑,是现在的气候带不同于那时侯?还是什么未知的机制把温带森林送到了冰天雪地的极区?是不是女巫实施了什么魔法,把森林给移动到极区冷藏起来了?这样的思维只是童话级别的,大概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们才会睁着大眼睛,乖乖地听着;如果小学生听到这种说法也会哈哈大笑,笑其太幼稚了。

早在19世纪,人们就曾在北极圈内发现煤层,经鉴定,这些煤是由一些东方红松和沼泽柏树形成的,目前这些树种仅仅生长在中国。北极的情况如此,那么南极呢?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来到南极考察,人们在南极洲发现了许多矿藏,除各种有色金属外,还有丰富的铁矿,煤的蕴藏量估计有5000亿吨,石油的蕴藏为400亿桶。当然,人们还发现了许多爬行类化石,也发现了不少植物化石。科学家把高纬度地区指示温暖气候的沉积物和化石,作为是热带或亚热带气候曾经达到极地附近的证据。传统学者的这种见解,笔者依然是认可的。但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学者们是群体性的茫然。地球怎么会象害疟疾一样,一阵“冷到赤道”,一阵又“热到极点”呢?能够说得清楚这种气候变化的原因吗?从传统学者的见解中我们可以察觉到,地球自转轴恒定不动的机械性思维的错误观点,确实是根深蒂固的。

从在极区发现的古代的煤层,到现在在距离北极几百公里的阿克塞尔·海伯格岛上发现的树木,而且是连根都在一起的树木,形成了冰冻的化石森林。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科学家们发现了这些历史上的真实记录,可是说不清楚其成因。如果仔细推敲一下,问题可能可以得到解决的答案。

那些树木是温带和热带生长的,它们是没有长脚的,绝对不会自己从温带跑到极区那样的“冰箱”里面去呆着。这一点笔者和读者的认识是一致的。树木无脚难迁徙,谁把地盘换了的?原本热带茂盛长,

半年生长半年息。突发天灾难生存,怒以残桩向天泣。难得冤屈有人鉴,可叹学者难懂起。

通常我们会推测上述现象是气候的突变造成的,导致气候突变的原因是什么呢?学者们会无可奉告。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气候的突变呢?于是丝毫不着边际的五花八门猜想就该出笼了。什么太阳不发光了;什么核冬天了;什么彗星撞击了;什么外星人的作用了;什么神仙发怒了……,反正谁也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去推理,只是假说,于是大家就以假当真。“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百姓们只能无可奈何地感到一片茫然!

除了可能的气候奇特变化以外,唯一留下可以进行推理思考的思维空间就只有地动了。地动可以有三种动法:一种是地球整体翻动,科学家和普通老百姓都会一致不加思考地说,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嘛!好吧,暂时就算不可能,先放置到一边,那就看看第二种地动如何。整体翻动不行,那就把地壳表层象多层象牙球的最外一层一样快速翻转一下,这就是美国哈普古德教授的“地壳移置”。这个假说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地球的整体性铁面无私地告诉人们,依据地球物理解析资料,地球虽然具有圈层结构,可是各圈层之间不许可相互快速移动。第三种地动方式是板块漂移,习惯于渐进变化的学者们说说,哪个板块能够仅仅经过一万多年的时间,就从热带位置漂移到北极圈里面呢?从极地到赤道沿大圆路径是大约10000千米,习惯于渐变论的学者们可以用10000年的时间作为分母,去求取板块的平均运动速度,那是1000米/年。传统学者们能够在地球上找出这样运动速度的板块吗?它与所谓的指甲生长速度般的板块运移速度实在相差太远了。唉!三种地动方式都行不通。   

请读者朋友跟着笔者尝试着思考一下:北极圈内陆面上的森林,其生长的时候需要有大量的阳光照射,我们可以设想把太阳搬到北极去嘛!嘿嘿!荒唐!那不可能!好,好,好,对,对,对,把这条思维线索掐断。我们另外设想一种地动状态嘛!太阳是恒星,就算它不动,那我们就把北极搬到低纬度地区去!把北极搬到低纬度地区去,其实就是地球自转轴发生一次翻转调整运动嘛!呃,你别说似乎有点聊斋啊!要说稀奇确实有点稀奇,但是它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值得思考的方向和空间夹缝啊!在太空中没有支点,又处于失重状态运转的地球,好象没有谁给它规定自转轴不能够翻转嘛!反复推敲解决这个疑难问题的思维过程,在地球整体翻动那一点上,人们都太马虎、太过于盲目自信了。为什么要一口否决地球翻转运动呢?砸开思维上的枷锁,让我们往这个方向尝试着深入探索一下:先把地球仪从支架上取下来,用一根竹筷穿过两极,把北极从现在的东倾23.5度的状态,向西北方向搬动大约90度,那么现在的北极就靠近了赤道,相应的南极自然也会翻转到赤道附近。这时候北极极区在极昼期间,相当于处于赤道附近,24小时都有太阳光直射,什么样的树木不能够生长呢?青草地怎么能够不大量出现呢?南极为什么不可以出现河流从大陆带来陆源碎屑沉积在海洋边缘的现象呢?如果地球自转轴从这种情况下翻转一次,到达现在的位置上,正常生活着的树木为什么不能够被自然放到“冰箱”里面去形成冰冻森林呢?那些以残桩形式留下的树木,是谁砍倒的吗?地球翻转运动的狂风,吹折了那些森林里面的大树木,那应该是何等狂暴的飓风啊!采用地球翻转的观点去解决冰冻森林的疑难问题,就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多简单的事情!哈哈,又是一个四两拨千斤!对于加拿大北极圈中出现的热带森林化石,地球翻转给出了不费吹灰之力就合理解答的机制和过程。那还会是假说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