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归常识,认识传染与感染

 Tomsp360lib 2020-04-10
作者:姚弥 

本文整理了传染病的一些重要概念,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等)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除传染病以外,还包括非传染性感染性的疾病。
 
感染及其分类
 
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感染的三个必须因素:病原体、人体和它们所处的环境,三者之间此消彼长。感染有不同的分类:
 
医院感染: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交叉感染:患者或医护人员直接或间接传播引起的感染;
社区获得性感染:在入院前已存在的感染,具有明确的潜伏期且入院后发病。
 
感染的五个结局
 
清除病原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被机体的防御能力或免疫能力清除。
 
隐性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引起或轻微引起组织损伤,而临床上不出现任何症状。大多数病毒性传染,此种隐形感染最常见,其数量远远超过显性感染(数倍以上)。少数人可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持续在体内,成为无症状携带者。隐性感染是传染病流行的重要传染源。
 
显性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引起明显组织损伤,引起疾病的表现。大多数传染病,显性感染只占全部受感染者的一小部分。
 
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可以持续在人体内,继续生长和繁殖,而不表现任何疾病状态。
 
潜伏性感染:病原感染人体后寄生某个部位,长期潜伏,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引起显性感染。
             
致病
 
是否引起疾病,取决于两个能力,致病能力(侵袭力,毒力,数量和变异性)和机体的免疫能力。
 
侵袭力:病原体在人体内生长和繁殖的能力。
 
毒力:毒素和毒力因子帮助病原体进入细胞的能力。
 
数量:病原体的数量与致病能力成正比。
 
变异性:病原体可因环境、药物等因素发生变异。变异可逃逸机体的免疫应答。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源: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不同病期的患者(发病早期传染性最大),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感染性动物。
 
传播途径:通常有呼吸道传播(飞沫或气溶胶),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如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触)等。
 
人群易感性:对传染病缺乏特异免疫力的人。接种疫苗可以增加人体对某些传染病的抵抗能力。
 
影响流行的因素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可以影响病原体在外环境的生存能力,也可以降低人体的免疫力。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生活条件和文化水平。
 
传染病的预防
 
管理传染源:早期发现传染才能及时进行管理。
 
切断传播途径:包括隔离和消毒。隔离有严密隔离,呼吸道隔离,接触隔离,保护性隔离(免疫力低的易感者)。
 
保护易感人群:非特异性保护有改善营养、锻炼身体、避免与患者接触等,特异性保护是疫苗接种。

最后,想说一句,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最好的预防措施是,尽量不出门,不去人多的地方(特别是医院),勤洗手,戴口罩。再强调也不为过zi
参考文献:人民卫生出版社.《传染病学》(第九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