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人用中药需要注意啥?

 图书 馆员 2020-04-10
老年人用中药需要注意啥?怎么吃?吃多少?哪些中药要减量?

人老了,身体的一些机能就会发生变化,比如“四少”。

老年人细胞数减少、细胞内水分减少、组织局部血液灌流量减少、总蛋白减少等简称为“四少”现象。

1.辨证论治,严格掌握适应证

老年人体虚多病,病情往往复杂多变,若药物使用不当可使病情急转直下,甚至无法挽救,故首先应明确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2.熟悉药品,恰当选择应用

(1)增加毒性:麝香保心丸与地高辛等强心类药物联合用药;

(2)降低疗效,必要时间隔服用:抗酸类(胃溃疡药)西药避免与含黄酮类的中药如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银杏叶片等同时应用,以间隔1小时为宜;

(3)降低疗效,必要时增加剂量:培元通脑胶囊、益心通脉颗粒、活血通脉片等含有甘草、人参、鹿茸等成分与降糖药二甲双胍、消渴丸、阿卡波糖和胰岛素产生拮抗。

3.选择合适的用药剂量

一般应从“最小剂量”开始

甘草1~3g能调和药性,5~15g能益气养心,大量服用或小量长期使用,患者可出现水肿、低血钾、血压升高等;

大黄用量1~5g泻下,小剂量0.05~0.3g收敛而便秘;

苏木量小和血,量大破血。

长期使用含马兜铃酸制剂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

长期使用黄花夹竹桃(含强心苷),会发生洋地黄样蓄积中毒。

胖大海作为保健饮料长期泡服,易致大便溏泻、饮食减少、脘腹痞闷、消痩。

长期服用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紫雪丹、至宝丹等,会因蓄积而出现慢性汞中毒等。

老年人使用某些中药或中成药要酌情减量。

1.阿胶、熟地、玄参等汁厚滋腻,易滞胃膈;

2.甘草、大枣、炙黄芪甘味过重,使人气壅中满;

3.黄芩、黄连、黄柏苦寒燥剂,易伤脾阳;

4.川芎耗气、红花破血;

5.六神丸、牛黄解毒丸(片)处方中有雄黄;

6.牛黄清心丸、磁朱丸处方中有朱砂;

7.舟车丸处方中有轻粉;

8.疏风定痛丸和跌打丸处方中有马钱子;

9.三物备急丸、三物白散、九龙丹处方中有巴豆。

中药药理知识:老年人合理应用中药的原则,建议收藏!

老年人大多身体不好,年轻时不注意休养,老了就容易留下病根。而且老年人身体差,药品的选择更应该注意,所以中健医考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老年人合理应用中药的原则:

1.辨证论治,严格掌握适应证

(1)疮疡日久、大失血患者即使有表证也应慎用解表药;

(2)表虚自汗、阴虚盗汗禁用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

(3)实热证、津血亏虚者忌用温里药。

(4)羚羊解毒片有疏风、清热解毒功效,治疗外感风热效果好,用于外感风寒者则会加重病情;

(5)川贝止咳糖浆治疗风寒感冒咳嗽有效,若用于肺热咳嗽则会加重病情。

2.熟悉药品,恰当选择应用

(1)麝香保心丸与地高辛等强心类药物联合用药,会造成相同或相似功效的累加,产生拟似效应,诱发强心苷中毒,出现频发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2)一些患有胃病的老年患者将银杏叶及其提取物制剂和法莫替丁片同时服用,可产生络合效应,形成螯合物,影响疗效。因此,在服用抗酸类西药时应避免与含黄酮类的中药如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银杏叶片等同时应用;

(3)患有糖尿病的心脑血管患者用培元通脑胶囊、益心通脉颗粒、活血通脉片等含有甘草、人参、鹿茸等成分的中成药使降糖药的疗效降低。因为,甘草、人参、鹿茸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可以促进糖原异生,升高血糖,与降糖药二甲双胍、消渴丸、阿卡波糖和胰岛素产生拮抗作用,导致降糖效果降低。此外,含有糖皮质激素样物质的中药甘草、鹿茸应避免与阿司匹林合用,防止加重对胃黏膜的损伤。中健医考。

中药药理知识:老年人合理应用中药的原则,建议收藏!

3.选择合适的用药剂量

(1)老年人肝肾功能多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或合并多器官严重疾病。因此,用药要因人而异,一般应从“最小剂量”开始。尤其对体质较弱,病情较重的患者切不可随意加药。甘草1~3g能调和药性,5~15g能益气养心,大量服用或小量长期使用,患者可出现水肿、低血钾、血压升高等;大黄用量1~5g泻下,小剂量0.05~0.3g收敛而便秘;苏木量小活血,量大破血;

(2)长期使用含马兜铃酸制剂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使用黄花夹竹桃(含强心苷),会发生洋地黄样蓄积中毒。胖大海作为保健饮料长期泡服,易致大便溏泻、饮食减少、脘腹痞闷、消痩。长期服用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紫雪丹、至宝丹等,会因蓄积而出现慢性汞中毒等。故慢性患者长期服用中药需注意调节药物品种,避免不良反应;

(3)老年人使用某些中药要酌情减量。如阿胶、熟地、玄参等汁厚滋腻,易滞胃膈;甘草、大枣、炙黄芪甘味过重,使人气壅中满;黄芩、黄连、黄柏苦寒燥剂,易伤脾阳;川芎耗气、红花破血;

(4)有些常用的中药或成方制剂,含有有毒的物质,老年人也不宜久服和多服。六神丸、牛黄解毒丸(片)处方中有雄黄,雄黄中含有硫化砷;牛黄清心丸、磁朱丸处方中有朱砂,朱砂中含有硫化汞,舟车丸处方中有轻粉,轻粉主含氯化亚汞;疏风定痛丸和跌打丸处方中有马钱子,马钱子中含有士的宁;三物备急丸、三物白散、九龙丹处方中有巴豆,巴豆中含有巴豆毒素等。

老年人用药切忌滥用|方法

老年人往往同时患多种慢性疾病,因而用药量较多,药物滥用的危害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为保障健康,老年人有必要掌握一些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了解一些用药原则及有关药物的作用机理等。老年人用药切忌滥用。

  剂量宜小不宜大

  老年人吸收功能下降,常发生药物在体内分布不均,加上肝脏供血的减少、吸烟等使药物的代谢发生变化。老年人的肾排泄能力有下降,使药物分解变慢,体内蓄积增加,易产生毒副反应。因此,老年人用药剂量应随年龄增加而减小。

  老年人除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类等药物可以用成年人剂量外,其他所有药物,都应低于成年人剂量。一般来说,60~80岁者,用药量应为成人量的3/4~4/5﹔超过80岁者,用药量为成人量的1/2。

  品种宜少不宜多

  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据统计,同时使用5种药物以下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10种为10%,11~15种为25%,16~20种为54%。

  当用药超过5种时,就应考虑是否都是必要用药,以及依从性和药品不良反应等问题。凡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可考虑停止使用﹔如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时,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使用5种及以下药物原则。

  另外要重视非药物疗法,这仍是有效的基础治疗手段。如早期糖尿病,可采用饮食疗法﹔轻型高血压,可通过限钠、运动、减肥等治疗﹔老年人便秘可多吃粗纤维食物。

  疗程宜短不宜长

  老年人肾功能减退,肾脏血流量减少,对药物和代谢产物的滤过率减少,故老年人尤其是肾功能减退的老人,在使用由肾排泄的药物时,一定要注意减量服用、慎用、甚至禁用。

  因为用药疗程越长,越容易发生药物蓄积中毒,有时还可能产生成瘾性和耐药性;泻药和利尿剂可引起严重低血钾症﹔安眠药久用可产生依赖性等,所以,老年人用药疗程,应根据病情及医嘱合理缩短。

  方式宜偏中不宜偏西

  根据老年人代谢下降、反应迟缓的生理特点,老年人用药以中西医结合为好。对急性病,用西药能使疾病迅速得到控制,而后采用中药调养﹔对慢性病,则以中药治疗为主,传统观念认为,中药比西药作用缓和,副作用少,老年人使用中药治疗更为安全些。

老年人的用药禁忌(中药制剂)

老年人合理使用中药的原则

一.辩证论治,严格掌适应证

1.如疮扬日久、大失血者即使有表证也应候用解药,表虚自汉、阴虚盗汗禁用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

实热证、津血亏虚者忌用温里药。

再如羚羊解毒片有疏风,清热解毒功效,治疗外感风热效果好,用于外感风寒者则会加重病情

而川贝止咳糖浆治疗风感冒咳嗽有效,若用于肺热则会加重病情。

2.熟悉药品,恰当选择应用。如麝香保心丸克与地高辛等强心类药物联合用药,产生拟似效应,诱发强心苷中毒,出现频发性早博等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老年人的用药禁忌(中药制剂)

银杏叶及其提取物制剂和法莫替丁片同时用。可产生络合放应,形成螯合物,影响疗效。在服用抗酸类西药时应通免与含黄酮类的中药如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银杏叶片等间时应用,应分时应用,一般来讲,以间隔1小时为宜。
老年人的用药禁忌(中药制剂)

对有糖尿病的心脑血管患者用培元通脑胶量、益心通脉颗粒、活血通脉片等含有甘草、人参,鹿茸等成分的中成药使降糖药的疗效降低。

此外,含有糖皮质激素样物质的中药甘草、鹿茸应避免与阿司匹林合用,防止加重对胃黏膜的损伤

3.选择合适的用药剂量。甘草1-3g能调和药性,5-15g能益气养心,大量或小量长期使用,也者可出现水肿、低血钾、血压升高等。
老年人的用药禁忌(中药制剂)

大黄用量1-5g泻下,小剂量0.05~3g收敛

苏木量小和血,量大破血,

长期使用含马兜铃酸制剂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

长期使用黄花夹竹桃(含强心苷),会引发生洋地黄样蓄积中毒。

胖大海作为保健饮料长期泡服,易致大便溏泻、饮食减少,消瘦。

长期服用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紫雪丹,全宝丹等会因蓄积而出现慢性汞中毒。

二.老年人使用某些中药要的酌情减量,如阿胶、熟地、玄参等汁厚滋腻,易滞胃膈;

甘草,大枣,炙黄芪甘味过重,使人气臃中满;

黄芩,黄连,黄柏苦寒燥剂,易伤脾阳;

川穹耗气,红花破血。

如六神丸、牛黄解毒丸(片)处方中有雄黄,雄中含有硫化砷:牛黄清心丸,磁朱丸处方中中有朱砂,朱砂中含有硫化汞,舟车丸处方中有轻粉,轻粉主含氯化亚汞;
老年人的用药禁忌(中药制剂)

疏风定痛丸和跌打丸处方中有马钱子,马钱子中含有番木鳖碱;

三物备急丸、三物白散,九龙丹处方中有巴豆,巴豆中含有巴豆毒素等。

三.老年人合理服用滋补药的注意事项

1.阴虚的选用轻补型滋补剂,如生脉饮:

2.阳虚的应服用温补型滋补剂,如龟灵集:老年人肾阳虚的临床表现,腰部酸疼,腰膝酸软,怕冷,手脚冰凉,夜尿多,浑身无力,吃饭饭量会减少,容易失眠!
老年人的用药禁忌(中药制剂)

3.肾阴虚的老人宜服用六味地黄丸:肾阴虚证临床表现主要有头晕耳鸣、腰膝酸痛、、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脾气急躁,失眠多梦、咽干颧红、舌红少津。
老年人的用药禁忌(中药制剂)

4.心虚老人宜服人参归牌丸。 泛指心之阴、阳、气、血不足的各种病证。一般症状为心悸、心痛、气短、健忘、易惊,心中闷闷不乐,睡卧不安,面色不华,自汗,肢麻,舌淡胖嫩,或嫩

中医讲究按季节时令使用滋补药,即“春暖平补”“夏暑轻补”,“秋燥润补”,“冬寒大补”

珍爱生命,请合理用药

老年人用药的规律性

由于老年人器官功能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人到老年患病难免,有些老年人一身数病,为防止滥用药,做到有的放矢,就必须根据病情正确选择药物。首先要抓主要矛盾,分清轻重缓急投药。能用一种药物解决问题,就不用两种,不要主药、辅药,中药,西药面面俱到一起上。

其次,选择高效低毒、副作用小、安全性大的药物。如失眠、焦虑的老年患者,最好使用安定,它无成瘾性,可以久服;若效果不好,可改用其他药,如眠尔通、利眠宁等,最好不要固定一种,要经常更换。

再有就是老年人最好不要用新出现的药,这些药物疗效不确切,安全程度也很难估计。总之,老年用药是一个精深的问题,医生和患者要密切配合,及时检查总结服药情况,适时调整,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老年人用药“五先五后”

一、先取食疗,而后用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所以,能用食疗的先用食疗,此乃一举双得。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食疗后仍不见效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选择用药物治疗。

二、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老年人多患慢性病或有老病根,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进行调理。

三、先以外用,后用内服为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等可先用外敷药解毒、消肿,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

四、 先用内服,后用注射有些中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剂病好得快,其实不然。药剂通过血流向全身,最后进入心脏,直接危及血管壁和心脏。因此,能用内服药使疾病缓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剂。

五、先用成药,后用新药近年来,新药、特药不断涌现,一般地说它们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疗效,但由于应用时间较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副作用还没被人们认识,经不起时间考验而最终被淘汰的新药屡见不鲜。因此,中老年人患病时最好先用中西成药,确实需要使用新、特药时,也要慎重,特别是对进口药物尤其要慎重。

老年人用药的特点和原则

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与年轻人相比,有自己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用药时要特别注意。

1、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肠蠕动减弱,血流量减少。老年人的这些变化,虽可影响药物的吸收,但经研究表明,大多数药物对老年人无论在吸收速率或在吸收量方面,与青年人并无显著差异。但需在胃酸性环境中水解而生效的前体药物,在老年人缺乏胃酸时,则其生物利用度大大降低。如弱酸性药物(水杨酸类、双香豆素类、呋喃妥因、萘啶酸及巴比妥类等)离解度增加,吸收减少。

2、老年人血浆蛋白随年龄增加而有所降低,青年人为4%克,而65岁~70岁者可减至3%克左右。老年人单独应用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时影响虽不明显 ... 

老年人用药须当心

大量的临床医学资料表明,近年来老年人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多。据统计,六、七十岁老人用药后发生有害反应比成人高出3至4倍。

人到老年,机体各系统功能日渐衰退,特别是心、脑、肾等主要脏器老化,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解毒能力降低,使药物容易在体内蓄积而造成过量和中毒。同时由于老年人消化道粘膜变薄,细胞数减少,腺体分泌、血液供应、酶的活性不同程度降低,胃排空时间缓慢,影响药物的吸收,也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另外,老年人同时患几种慢性病,服药种类多,时间长,一次要吃几种药,再加老年人记忆力差,视力减退,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吃错药或服量过大的危险。为了减少服药中的差错和毒副作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用药品种不宜过多,对患多种疾病的人,用药时也应抓住主要矛盾,区别轻重缓急,一般以三至四种为宜,据临床医学专家和药物学家研究发现,同时服一至五种药的病人约18.6%有副作用,服用六种以上药物的有81.4%发生毒副作用。

二是严格控制用药量,有些老年人治病心切,往往随意加大剂量,而且服用时间过长,这是很危险的。国家药典规定,老年人用药剂量为成年人的四分之三。各类药品使用说明书上的用量也为成人用量,一般应减三分一或四分之一量服用为宜。

 三是不要轻信广告宣传和某病友介绍的所谓新药,使用新药应严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新药虽有疗效,但其毒副作用,尚不十分清楚,滥用极易造成不良后果。

 四是对老年人的失眠、便秘等常见病、多发病应采用药、针炙、理疗、气功、运动、饮食等综合疗法,安眠药、泻药只能偶尔使用。

 五是对需长期服药物的老年人,要谨防成瘾,可在同类药品中交替几种,不能自始至终只用一种药物,疾病痊愈后要及时停药,麻醉药品连续用药不能超过5天,解热止痛剂一般在症状消除后就应停药。

 六是对家庭中所储药品,最好制作一小药箱,对内服、外用、急救及各系统用药分类存放,科学管理,减少差错,同时要经常清理更新,对过期、霉变、受潮、标签不清、用途不明的药品要及时清理掉。

摘自《健康百科》

三因制宜 合理用药

临床疗效是中医的生命,而中药用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举足轻重,在确定中药在处方中的剂量时,要因时、因地、因人,三因制宜。

所谓以病情为中心,就是要因病施药。首先,中医师在临床诊病过程中必须要确定疾病的病位。病位有在上、在中、在下之分,用药用量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上、中、下三焦运用的中药药性不一样。其次看病情,急性病、新病中药用量相对宜大;慢性病、久病用量宜轻。主要是急性病、新病病因相对单纯,恢复较快,所选方剂药物味数较少,中药用量要重一点,希望一鼓作气一战而胜;慢性病、久病病情复杂,病程长恢复慢,选用的方剂药物味数相对多,用量宜轻。第三,病有虚实之分,实证邪气实,人体正气也不太虚,用量宜大;虚证人体正气虚,邪气也不盛,大多是慢性病,用药剂量宜轻。

当然其他还有很多因素需要中医师在处方用药考虑用量大小。比如,如果病重药轻,药不胜病,就无异于隔靴瘙痒;病轻药重,则药过病所,徒伤正气,还可以造成中药资源浪费,加重病人家庭和国家经济负担。临床怎样辨证用药,其实中药在方剂中的用量道理也基本相同,也要根据病情不同药量发生相应的变化。

医疗卫生改革的方针要求用药要“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所以笔者并不主张在临床治病时以大剂量用药取效。这是因为人体本身是一个自主系统,一般情况下自身有较强的修复能力,中医师用药是帮助其恢复失调的阴阳升降功能,帮助人体驱除外来邪气和体内病理产物,而不是像西医那样采取对抗疗法。现在有很多疾病不能根本治愈,疾病(病邪)与人体(正气)共处,长期共存。

中医治病的特色是以人为本,关注病人情志诸多因素,重视医患沟通。医患相得,邪气乃服。作为中医师在处方用药考虑中药用量时,始终不要忘记中医与西医的本质区别,即:西医治人的病,中医医病的人。这也足以说明,中医治病并非加大中药剂量才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唯一途径。如果有这样的意识,医师在处方用药考虑中药在处方中的用量时,自然就能让中药用量恰到好处,就不会因为究竟是用量大还是用量小疗效好困惑不解。总之一句话,考虑中药用量在治病方剂中的大小要以病情为中心,多因素全方位考虑,恰当就好。

(刘世峰 重庆市荣昌县人民医院)

轻松降压,把握9大用药技巧

1、使用长效降压药 提倡使用长效降压药物,每日服用1~2次,保证24 小时血压平稳,减少血压的波动。

2、不要随意换药、停药 降压药物只要有效,不必经常换药,更不要随意停用。合理治疗方案的制订,可能需要数周甚至1~2个月的摸索。长效的降压药物需要几天或1~2周才能发挥最好的降压效果,因此,在调整方案时不要着急。收缩压<100毫米汞柱时,应咨询医师是否继续用药。如需换药,最好不要突然停药,尤其是普萘洛尔、美洛托尔等β受体阻滞剂,应缓慢停药,以免血压反弹。

3、禁忌人群警惕服药 选药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如充分考虑妊娠、心绞痛、肾功能不全、禁忌证等因素。

4、多数人睡前不宜服降压药 忌睡前服用降压药物,因其极易导致血栓形成,引发脑卒中或心肌梗死。具体用药请咨询医生。

5、降压标准个体化 对于仅患有高血压而无并发症者,应降压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老年患者血压应降至150/9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或肾病患者应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

6、降压不能太快 对有脑动脉硬化、肾功能不全及老年患者,降压不可过快过猛。

7、联合降压 中等危险或低危险度患者可只用一种药物,而高危险度和极高危险度患者则应同时联合几种药物降压。

8、对症选择降压药 老年人降压多以钙离子拮抗剂和利尿剂为主,年轻患者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合并糖尿病或糖尿病肾病者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但血肌酐≥265微摩尔/升时慎用;合并冠心病时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合并心衰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利尿剂,并在心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

高血压患者脑出血后要缓慢降压,应首选钙离子拮抗剂,降压幅度不超过治疗前血压的20%。脑出血后或者收缩压长期≥180毫米汞柱时,禁止使用阿司匹林,当收缩压控制到160毫米汞柱以下再考虑使用。

9、顽固性高血压需住院 同时服用3 种及以上降压药物,血压仍在目标水平(140/90毫米汞柱)之上,或至少需要4 种降压药物才能使血压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者,属于顽固性高血压,建议住院详细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高血压。o+!q^, 百拇医药

(陆志刚副主任医师每周一上午、周三下午有专家门诊,每周四上午有特需门诊)(陆志刚 陈歆)

感冒用药七注意

春季气候变化无常,是感冒的多发季节。通常,患者感冒后,首选就是买感冒药吃。笔者在此提醒广大患者,感冒后不能盲目选择感冒药。因为感冒药的品种繁多,加之人的身体个体差异,在选用感冒药时一定要注意以下禁忌。

开车别吃氯苯那敏 感冒药中最常用的抗过敏成分是氯苯那敏,它可以缓解流鼻涕、打喷嚏、流眼泪、瘙痒等症状。但是它有使服药者产生嗜睡的副作用,从事驾驶及精密仪器操作等工作的人要慎用。

高血压患者别用伪麻黄碱 含伪麻黄碱和去氧肾上腺素等解充血药的感冒药能减轻鼻塞。但这类药可能使部分人心率加快或出现震颤,还可能升高血压,所以高血压患者禁服。常用的通鼻喷雾剂可以迅速有效地缓解鼻窦充血引起的鼻塞,但连续使用五天以上,可能引起药物依赖。

感冒药最好别混用 同时使用不同的非处方感冒药,可能会无意中摄入超过推荐剂量的某种或某类药物。有关专家指出:“注意不要服用两种含有相同成分的药物,如果你吃的是复方药,可能就不该再用别的药。”即使是单方的感冒药,最好也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胃病患者慎用阿司匹林 感冒、发热、肌肉酸痛时,还会用到布洛芬和阿司匹林等。但要注意,如果平时因防治血栓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他的疾病而使用上述药物时,在用于治疗感冒前,应征求医生的意见。胃酸反流或胃溃疡患者应慎用阿司匹林,因为它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

 肝不好别用对乙酰氯基酚 对乙酰氯基酚是复方感冒药中常用的解热镇痛成分,可安全地和解充血药或止咳药合用。但过量饮酒或有肝炎、肝硬化等肝功能不良的人如果使用量过大,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便秘慎用可待因 止咳药的常见成分有右美沙芬和可待因。通常,可待因只推荐用于剧烈咳嗽。有便秘倾向及便秘者用后可能加重便秘风险,应当慎用。咳嗽较轻时可选择含右美沙芬的感冒药。t?&v+, 百拇医药

儿童感冒勿服成人药 不少家长将成人感冒药减半给孩子服用,“这种做法相当危险”。由于小儿的耐受性与成人不同,不但存在剂量上的差别,而且有的药还属小儿禁用。例如速效伤风胶囊,主要含有氯苯那敏、对乙酰氯基酚、咖啡因和人工牛黄等。对乙酰氯基酚肝毒性强,3岁以下儿童禁用。还有感冒通,会导致小儿血尿和肾功能损害。此外,像银翘片、康必得等也尽量不要给3岁以下孩子服用。

解开老中医看病的秘密

很多人喜欢找老中医看病,觉得他们很神秘:他们看医,往往只简单地问一问,让病人伸一伸舌头,把把脉,也不用开什么化验单, 就胸有成竹的开出中药方等治疗方案。病人按老中医制定的方案调理(治疗)一段时间,往往花钱少,效果还非常好。

看似很简单的“老中医看病”过程,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他山之石可以为鉴,解开这个秘密,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医,为了从中吸收到有益的东西,来指导我们的日常养生实践活动。其实,“老中医看病”就像法官判案一样:首先,得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然后再通过分析这些资料,从而找到罪犯,定出罪名。

同样,老中医看病,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五官、舌像等)、(嗅患者所发出的一些特殊气味,和认真听取患者的有关身体病情的诉说)、(有针对性的询问患者一些相关的身体状况和病情等)、(主要是指把脉)等四种中医常用的诊断方法,收集到患者所有的相关身体健康状况的资料,再通过分析这些资料,判断出患者的病位(如肝、心、脾、肺、肾等)和病性(如阴虚、阳虚、血瘀等),再根据这些病位和病性的判断(即诊断),定出一套适合的调理(治疗)方案。这样的调理(治疗)方案,当然也就会非常适合患者的身体(病情)状况,其效果当然就好。这就是一般老中医看病的整个过程(其实,也就是中医中常讲的“辨证论治”的过程)。

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的养生保健活动,要想取得好的效果,也应该像“老中医看病”一样:首先,通过自己所掌握的一些自诊知识收集到有关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资料,再通过分析这些资料,从中判断出自己最需要养生保健的部位(相当于病位)和这些部位所发生什么问题(相当于病性),再根据这些需要养生的部位和这些部位所发生的问题,定出合适自己的养生方案(注:如果不能明确判断或者病情严重者应该去医院相关科室就诊,以防耽误病情)。这样的养生方案当然是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案(即个性化的养生方案),而不是盲目从众。如下图所示,法官判案、老中医看病与养生保健类比图:

解开老中医看病的秘密

法官判案图

解开老中医看病的秘密

老中医看病图

解开老中医看病的秘密

养生保健图

通过以上图的对比,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要进行合适的养生保健活动,就应该学习有关“病位”(如肝、心、脾、肺、肾等)和“病性”(如阴虚、阳虚、血瘀等)等中医基础知识和一些自诊的常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一些具体的病证的养生保健方法。

在这样的学习之后,我们的日常生活养生保健活动,不会再神神秘秘、懵懵懂懂、从众式的,而是清清楚楚、很靠谱、很个性的养生活动,是真正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行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