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菏泽》(三十三)新文石人街的来历在...

 风清气正会当时 2020-04-10
《话说菏泽》(三十三)新文


石人街的来历



在菏泽城里有一条街道叫石人街,说起这条街道的来历,还要从一个久远的故事开始:



因年代久远,时间已无从考证了。菏泽是一座濒临黄河的城市,有一天,滔滔的黄河水突然冲破堤坝向菏泽城咆哮着奔涌而来,惊慌失措的人们有的爬到了房顶上,有的爬到了护城堤上,大部分人则被洪水卷走了,哭叫声、哀嚎声、呼救声不绝于耳。



在滔滔的洪水中,有三个人爬到了同一棵树上,一位是将军,一位是财主,一位是瓜农。在树上待到第二天的时候,财主感到十分饥饿,又看到洪水根本没有退去的意思,就从身上取出一个大元宝对瓜农说:“我用一个元宝换你一个瓜怎么样?”瓜农说:“不卖,我要留着自己吃呢。”财主眼一黑,掉进水里淹死了。那位将军一直面色凝重地盯着涛涛奔流的洪水,听着房子倒塌的声音和乡亲们绝望的呼叫,他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我可是奉旨来保护曹州百姓的啊,却只能亲眼看着乡亲们淹死的淹死,饿死的饿死,我还有什么脸面去面见圣上呢!”瓜农一看将军是一位心系百姓的好官,就主动拿瓜给他吃。这位将军却拒绝了瓜农的好意,拔剑自刎了。



当将军掉落水中的时候奇迹发生了,曹州城里瞬间出现了七十二个大坑,洪水全部流进了大坑里,瓜农惊奇地发现那位将军拿着那把剑正一动不动在树下站立着,当他走近了仔细看时,发现将军变成了石头人。瓜农把将军变石人的消息告诉了活着回来的乡亲,人们都不约而同地前来拜祭,从此,大家都把立着石人的这条街道叫“石人街”。


石人的故事也许只是一个传说,但石人却真存在,直到1966年既“文革”初年被毁。据附近的老年人讲,这尊石人塑像头戴凤帽,身穿鱼鳞铠甲,双手按剑,威风凛凛地站立在一座一米多高的石座上。



其实,这尊石人是有真实来历的,他的名字叫石珪,是一位兵马都督总管山东诸路都元帅。



石珪是泰安新泰人,是北宋泰山学者石介的后代,此人相貌魁梧、体力过人,他生活的年代宋金交战、兵戈四起,正是十分动乱的年月。自金世宗推行以“女真为本”的民族政策以来,石珪本来一边耕种、一边学习的美好生活被打破了,他于是在新泰组织民兵建立了抗金的队伍,后来逐渐发展到六万余人,连续攻克了新泰、兖州、滕州、莱芜、单县等十余县,公元1216年,义军首领郝定建立了大汉政权,石珪被封为太尉,后在龟蒙山大破金兵张都统、李霸王。



公元1218年,石珪等人归附南宋继续抗金,1219年3月,因南宋宝应县县令贾涉对原义军首领的陷害,石珪发现南宋只求与金议和,害怕将来对自己不利,就派心腹刘顺去蒙古国觐见成吉思汗表达了归附之意,后归附了蒙古。公元1223年,成吉思汗加授石珪为紫金光禄大夫、东平兵马都总管、山东诸路都元帅。1223年7月份,石珪带兵攻克了曹州城,但在与金将周倜连战数昼夜后因马匹扑倒被擒。金世宗劝降无果,就下令把石珪放进了一口四周堆满炭火大缸里被烹杀于街市。



元朝建立后,政府在曹州城为石珪立庙追祀,立像于街头,明朝万历年间立像又被重塑,从此,立有石珪雕像的街被称为“石人街”,再后来,石珪的武士形象逐渐与“泰山石敢当”融合起来,鲁西南一代的民众都把石珪当做“石敢当”来祭拜以保佑平安。


根据史料记载,公元1128年,宋东京留守杜充为阻止金兵南下,在滑县李固渡决开黄河,大水在菏泽一带一直漫流40余年,菏泽、雷泽、大野泽、孟渚泽被泥沙淤平;公元1344年,至正4年,黄河在曹县白茅村和菏泽城南的金堤决口,菏泽全境被淹......



关于石珪的传说肯定与一次洪水有关,至于是那一次的黄河决口已无从考证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