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楹联知识

 侯皓然 2020-04-10

一、对联上下联的9种逻辑关系

1.并列关系
上下联在形式上平行并列,语气一致,上下联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事物,以表示同一主题的称为并列关系。
这种形式的联语常在句中用“也”、“又”、“既又”等,也可以不用关联,不用关联词,称意合法。
看游俊作成都武侯祠联: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作者抓住最能表现诸葛亮形象的两个方面,“两表”(即《前、后出师表》)“一对”(《隆中对》),对诸葛亮进行了歌颂。表现了他超人的才智和非凡的功绩。联语语言精炼,条理清楚,出语惊人。
此类对联,浓笔重彩。形象鲜明,但如果处理不当,会有单调和重复累赘之弊。
2.
连贯关系
上下联按时间顺序叙述连续的事件,或者按意义上的承接关系构成,称连贯关系,关联词多用“已又”、“才又”等。
例如:
台湾省已归日本
颐和园又搭天棚
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被逼将台、澎列岛割让日本,其后有些人主张办海军以图强,可慈禧却把海军的公款拿去建供她个人享乐用的颐和园,国人无不气愤,有人写出上联予以讽刺。
3.
递进关系
对句和出句的关系从小而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种关系被称为递进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况”、“更”、“不但而且”等。如一理发店联:
不教白发催人老
更喜春风吹面生
在叙事层次上,下联比上联更深一层,下联化用白居《草》中诗歌句“春风吹又生”,寓意尤浓,此为联句的高妙之处。有的联省去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而并不减其递进的意思。
如一旅社联:
进门都是客
到此即为家
联话末用关联词,但仍是表示一种递进关系,放入此类。
4.
假设关系
出句提出假设,对句作出结论,这种句法关系称假设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若”、“如”、“便”、“如果就”、“要是就”等等。
如启功所撰一联:
若能杯水如名淡
应信村茶比酒香
上联出句提出假设,对句推出结果,意思是说如果能将名利视为杯水一样清淡,你会觉得农家的清茶胜过酒的香醇。
5.
条件关系
即出句提出条件,对句得出结果,这种句法关系就是条件关系。
例如:
多勤寡欲
益寿延年
例如:
天地入胸臆
文章生风雷
例如:
略翻书数则
便不愧三餐
“多勤寡欲”是条件,“益寿延年”是结果,只有条件具备才能达成结果。以上三联均属此类。
6.
转折关系
出句推出条件,对句却从相反的方向去叙说,称转折关系。这种句法在对联中很常见。常用关联词“但”、“却”、“然”等,但也有不用者。如一理发店联: 虽为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上联“毫末技艺”在于抑,下联“顶上功夫”,意在扬。 再如:翁同龢自题联:
文章真处性情见
谈笑深时风雨来
此联虽未用关联词,不难看出仍为转折关系。
两种境界有弥缕之感,但其转折处却是山回路转,柳暗花明。关联词的取舍,全在于作者对内容的处理以及作者的文辞好恶,此无定法。
7.
选择关系
上下句分别说两件事,表示二者择一,称为选择关系或称取舍关系。
常用“宁不”、“与其不如”、“但”、“不”等,如: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联句以“宁不”关联直抒胸臆,表现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英雄气概。
再如一婚联:
但求天长地久
何必朝相暮依
可以看出,这是一对身居两地的新婚夫妇,为表达爱情的真挚而撰写的对联。
8.
因果关系
出句和对句分别推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一般出句讲原因、理由,对句讲结果、或做出结论,但也有倒装者。
例如一棉花店联:
聚来千亩雪
化作万家春
前一句是因,是说棉花大丰收的景象,后一句是果,是说大家有了棉衣,再不觉得冬天的严寒。
再如雁门关联: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多故人
此为因果倒装句式,出句是结论,对句是理由,倒装句式,可增添对联的文学色彩。
9.
目的关系
出句和对句是表示目的和行动的关系。或者出句是目的,对句是行动或措施,但也有互为倒装者。
看下联:
巧理千家事
增添万户心
出句说的是要做的事,即行动;对句说的是目的。
再看一联:
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
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
此联为石达开所作。出句是说再不能忍受“夷狄”对我们的压迫,意在行动起来;下联说的是要达到的目的,此联即为倒装式。

二、九种禁忌

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对欠平衡;四忌失替应留意;五忌乱脚六孤平;第七切忌三平尾;八忌上重下边轻;九忌初学用僻典,浅显易懂也求精。

【一忌合掌】

合掌是指一副对联中,同比或上下比同时出现词义相似、相近、雷同,也就是意思重复的字、词。

一副对联,必须上下比的词语异义相配,才算合格。在作联时,有人误认"词类相对",以为上下联意思相同才是对仗工稳,其实这是犯了合掌的毛病。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字数总是有限的,若在有限的空间里重复一件事,还有什么意思?所以,合掌是对联的第一大忌。

比如:

五湖传喜讯;

四海送佳音。

"五湖""四海"同指广阔的地域,""""意思相似,"喜讯""佳音"更是同义词。这样的对联即便是其它方面再怎么好,读起来也让人觉得味同嚼蜡!就没意义了。

【二忌重】

重是指不规则重字,有规则重字是巧联,无规则重字是病联。

请看:

百鸟鸣春歌盛世;

一龙降世兆丰年。

两个世字不在同一个位置上,犯不规则重字。

【三忌失对欠平衡】

在联语中,结构、词性等应该对应的地方没有对应上,就是失对。失对包括联内节奏失对、数词失对、叠词失对、词性失对等。

例如:

奥运精神传友谊;

圣火辉煌映和谐。

此联中用"辉煌""精神"属于词性失对,即形容词对名词。

【第四失替应留意】

失替也是语病的一种,在同一联(上联或下联)的词语中,平仄应给交替、有规律的出现才对。上联的第246个字应是仄、平、仄,或是平、仄、平;下联的第246个字应该是平、仄、平,或是仄、平、仄。如果不管上下联第246个字出现连续两平或两仄,就叫失替。

【五忌乱脚】

脚,是指上联或下联的最后一字。必须遵守上联仄收尾,下联平收尾,即上仄下平,违背了这个规律就是乱脚。

比如:

九州迎圣火;

百载圆一梦。

上下联最后一个字都是仄声,这就违背了上仄下平的规律,读起来很别扭,是因为乱脚,就不符合联律了。

【六忌孤平】

孤平是指平脚句(下联)里,除最后一个字是平韵外,其它都是仄韵,这就叫孤平,上联的孤仄也不可取。

【第七切忌三平尾】

三平尾、三仄尾都是对联的大忌,在撰联时很容易被忽视,不管几言联,只要尾部连三仄或连三平,都是对联所忌讳的。

比如:

爆竹声声辞旧岁;

梅花朵朵迎新春。

"迎新春"三字都是平声,这就犯了三平尾。你不觉得读起来很别扭吗?这也就是对联为什么要求联律,没律的句子就不能给人美感,没有昂扬顿错的节奏,就不能算对联了。

【八忌上重下边轻】

我们知道,一副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如果上联写得气势强盛(),而下联写得气势软弱(),就会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这就叫上重下轻,上重下轻也是对联的病症之一。

比如:

听铁马声声关山入梦;

看银钩笔笔书画萦心。

此联立意,可以用"银钩笔笔""铁马声声""书画萦心""关山入梦"气势上就大大减弱,明显的气势不足,有损整副对联的美感。

如果上联的气势很低,用下联来补倒是可行的。

比如:

南邦庙死个和尚;

西竺国多一如来。

上联就没一点气势,如果下联不能补上,就很尴尬。

【九忌初学用癖典】

对联用典会增加对联的可观性,使对联显得更高雅。但是若用癖典,使人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就不好了,你不能每人都去解释一遍吧?特别是对初学者,一定要弄清所用典故的来龙去脉,不然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对于对联爱好者来说,只要认真避免以上九忌,就不愁对不出好的对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