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两岁的可可不知道怎么了,总是和可可妈反着来。不管让他做什么,人家总是一句“我不!”这让可可妈无计可施,比如不让他吃饭时看电视,人家宁可不吃饭;不给他吃零食,躺地上打滚儿哭闹,不管可可妈怎么妥协可可就是不听等等,家里经常是“一地鸡毛”。可可妈还说,每天都要费脑子和小家伙斗智斗勇。 我家二宝还不到两岁,大宝也已经五岁了,所以暂时还不用和2岁的“小鬼”斗,但却也有点害怕,因为2岁时期的宝宝俨然给人一种“叛逆期”提前到来的错觉。 那么,为什么孩子在2岁会进入“叛逆期”呢?在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中,第一阶段就是自我中心阶段(2—5岁),又称前道德阶段。 2岁之前,孩子没有独立意识。2岁以后,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别开来,而把外在环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皮亚杰认为儿童在5岁以前还是“无律期”,顾不得人我关系,而是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往往按自己的想象去执行规则,规则对他的行为不具有约束力,没有义务意识,在游戏中没有真正的合作。
2岁的孩子到底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呢?❋对“不!”、“我不”莫名着迷 在2岁孩子的世界里,所有的事情没有对错之分,却存在着别人说的和“我”说的两种认识。那么,为了证明“我”是对的,他们就要否认其它所有的话,来维护自己的权威。这时,一个“不”字,不仅语调重,而且代表了全盘否决的意思。 说“不”让孩子感受到语言的威力,因此他们会频繁对身边的人使用这个“武器”来反抗。 涛涛被奶奶带着时,可以说过上了“国王式”的生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让他十分惬意。这也是最让涛涛妈头疼的事情,因为一旦把涛涛从婆婆那儿接过来,涛涛吃饭时总是让她喂,不喂就不吃,涛涛妈使尽浑身解数,用零食奖励法、游乐场引诱法等等,人家就一个“不”字。但涛涛妈死活不让步,抱着“你闹吧,反正饭你必须要自己吃”的态度,和涛涛对峙了半天,最后险胜了涛涛。 ❋一点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哭闹 相信这也是让宝妈们最无奈的了。一言不合孩子就成为“哭神”,眼泪珠子扑簌簌地往下掉,比如快要吃饭时孩子非要吃零食,宝妈们为了盖着的健康考虑,不让孩子吃,孩子就会哭闹;带着孩子去超市,孩子看上一个玩具,但宝妈们不买,孩子会哭闹等等,而宝妈们每天小心翼翼,也躲不过触发孩子的哭点。 ❋自私不讲理,“破坏大王”本尊 2岁既是孩子的叛逆期,也是孩子对于物权的敏感阶段,这个时候,孩子会认为什么都是自己的,如果没有及时纠正,慢慢就会变得“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去建立独立,在家变成“小霸王”。而且各种玩具被扔的到处都是,宝妈们都会陷入跟在宝宝后边收拾或者宝宝在自己后面破坏的“怪圈”中。 吉吉妈经常和我说“哎呀,我不行了,快被孩子折磨死了”。原来,吉吉两岁多了,不知道哪一天,突然从乖乖的小绵羊变成了捣蛋不讲理的“小恶魔”,刚买的玩具才两天就坏了、吃饭时趁大人不注意饭就被倒出来了、各种图书被他弄的“面目全非”…………吉吉妈除了跟在后面收拾烂摊子,啥都做不了。 虽然2岁的孩子很“可怕”,但也是塑造孩子的黄金时期
学好以下五个方法,帮助孩子顺利渡过“叛逆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很多家长在面对“不安分”的孩子时,情绪都容易失控,往往采取“以暴制暴”的方法来迫使孩子压制其内心的想法,可得到的却是孩子多倍的“反攻”。所以,家长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即使再生气也要用平静的语气和孩子交流,以静制动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接纳和理解孩子的行为。孩子无理取闹,不过是为了得到大人的关注,因为被关注了才证明自己是一个有存在意义的个体。但对于哭闹的孩子来说,任何的安慰、安抚和告诫,都是苍白无力的,所以,家长不妨就让孩子尽情地闹。接纳孩子的“叛逆”行为,理解孩子的心情,等到孩子安静下来,再去给他一个拥抱和安慰。 ✰给孩子多种选择,化解“不”的攻击力。孩子爱说“不”,大多数是自主选择的机会太少甚至没有,自己的意愿无法得到满足。所以,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较多的选择,征求孩子的意见。如吃饭时问孩子愿意用大碗还是小碗、穿衣服时问孩子喜欢哪个颜色的等等。
枕边育儿经: 虽然两岁的孩子容易把生活弄的一团糟,但父母可以用智慧把日子变得有意义。两岁是叛逆期也是黄金期,家长们千万不要只看到“小恶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