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电影《安尼亚拉号》,我想说点儿不一样的

 皮皮中尉 2020-04-10

本文导读:

《安尼亚拉号》探讨的其实不是一群悲催的人漂流太空,而是整整一个大陆贪图安逸错失机遇,然后在历史和未来当中迷失,在现实竞争中失控的悲催现实。


深邃莫测的宇宙,默默前行的飞船,冰冷孤寂的星空,渺小无助的人类,这就是时长两个小时的北欧电影《安尼亚拉号》,给我留下的全部观感。直到影片结束,坐在显示器前面的我还隐约觉得头皮发麻,周身发冷……


看完电影我忍不住好奇登陆“豆瓣电影”,想搜索一下网友的影评,看自己的感想是否与各位大神耦合同频。结果很意外,一来这部影片是典型的小众化科幻电影观者寥寥,所以影评也没有几篇,二来网友的评论几乎都是围绕剧情展开对人类命运的哲思,与我本人的想法大相径庭。可是这部气氛冰凉的电影又实在让我不吐不快,不妨在此说道说道,说点儿和大伙儿想的不一样的。

《安尼亚拉号》讲述了一个比较直白干涩的科幻故事。

影片一开始,未来的地球厄运连连,火山爆发、暴雨如注、气候恶劣,接着镜头一转,揭示人类不得已的做法,逃离地球迁往火星。影片中的八千多名旅客登上了巨大豪华宛如太空邮轮一样的飞船“安尼亚拉号”,打算经过23天的航行,到达第二个家园。

为了躲避太空残骸,飞船紧急避让,结果一颗螺丝钉击中了飞船的核燃料箱。船长下令放空燃料,虽然避免了机毁人亡,却导致飞船彻底失去了动力,只能顺着惯性偏离轨道,漂向宇宙的深处。

于是,八千乘客和所有船员一起,成为与世隔绝的“安尼亚拉子民”,自成社会系统,自成生态。他们带着希望与绝望,孤独与悲伤,开启了太空漂流模式……

相对于情节跌宕起伏的好莱坞电影、注重思辨与细节的法国电影、挥洒歌舞热情的印度电影,这部由几十年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小说改编,由瑞典导演低成本制作的北欧电影,显得十分冷峻。不仅剧中女一号无论身材相貌都显得不那么出众,连只能算半个男一号的船长也始终表情生硬声音低沉。如果忽视前面铺陈的宏大叙事背景,观众会以为这是一部地方电视台拍摄的真人秀,一部研讨封闭形态下人类社会如何演进的纪录片。

女主人公MR,是飞船上MIMA厅的管理员。这个MIMA厅的运作机制我没看太明白,大概是一种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和使用者的思维连线,通过畅想美好时刻放松神经。当乘客们得悉自己的火星避难旅程告吹,今后要在太空漂流一辈子后,顿时陷入了情绪崩溃,于是以往倍受冷落的MIMA厅“生意”火爆起来。虽然同样情绪崩溃而且筋疲力尽,但乐观开朗的MR还是鼓起勇气笑脸相迎,直到MIMA厅由于连续运转不堪重负,死机了。

按照我不太适应的北欧电影路数,接下来空虚绝望的MR与冷傲的女船员伊莎盖尔惺惺相惜,成了无人关注的同性恋人,还一起加入了乘客们自发组织的教派。大家在“安尼亚拉”号中一天天挨着时光,等待奇迹发生。

十年后,一枚由人类发来的高速探针被“安尼亚拉”号捕获。一阵狂喜后,大家却发现根本打不开探针,也无从知晓里面是不是装载了宝贵的回程燃料。历经争执争吵和争斗,人们陷入了更加深不可测的绝望。

又过去了十四年,MR等少数人还活着,还在有气无力地祈祷。五万年后,“安尼亚拉”号早已陷入一片死寂,飞船却漂流到了另一个文明星球的所在……

我想说的,无关宇宙星辰人类命运,因为这是一向注重思考和信仰的北欧导演的作品,所以我认为这部电影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暗喻着对欧洲大陆的反思,所以我想谈谈欧洲。

就像这部电影整体晦暗低沉的情绪一样,“安尼亚拉”号上所有人在得知飞船偏离航向漂往宇宙深处后,同样的晦暗低沉。包括船长在内,大家默默接受命运,似乎事不关己,没有做出任何扭转命运的尝试,甚至连最基本的想法念头都没有。事实上从偏离航道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丧失了活力,心照不宣默认了这一结局。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分裂,他们只是个体,他们只有胆量认同自己的自由,却没有胆量为整体做出牺牲和奉献。这就像如今的欧洲一样,即使有了欧盟这样的共同体,有了欧元这样统一的货币,他们其实还是个体,一遇到危机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如何解脱。比如现在蔓延的疫情,大家在大难临头时不是联合起来共同面对,而是互相封闭边境忙着截留物资,谁都帮不了谁。难怪塞尔维亚总统会流着眼泪说,所谓欧洲团结只是一个童话,能帮助他们的就只有中国!

影片中不时涌现出八千乘客中老年人的形象,表情阴沉,不发一言,机械地按照船员的指示生活作息,彬彬有礼地向MR提出想留在MIMA厅里多享受一下情感安慰。这也暗示了欧洲老龄化的现状,整个社会因为年轻人的缺失而丧失了动力,只能随波逐流,选边站队。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当飞船截获探针后,却发现探针的科技含量已经超出了自己的理解范围,死活就是打不开!这又象征了曾经用“文艺复兴”引领世界的欧洲,如今已经体会到了科技领域被次第超越的尴尬。曾经科技发达的欧洲,如今站在5G时代的门槛上,已经失去了足够的话语权,只能在“用华为还是不用华为”之间做简单的选择题,想想又是一番悲凉。

而那位掌握一船人命运的船长,作风强硬表情高冷,从头到尾都是在用官样文章搪塞惊慌失措的乘客,始终习惯用各种原因理由安慰自己的失职无能。当面对下属质问时,他毫无办法毫无理性,只能回答,“我们想做什么都可以,因为这是我的船!”欧洲靠什么样的盟主领头?靠的就是船长这样强词夺理耍权威却没有能力弥补承认过失的人。这种人隐喻的是哪个国家?想必不用我多说了吧?

最最令人深思的则是这些乘客对某些理念的痴迷。请注意,是痴迷而不是信仰。痴迷跟信仰最大的不同,就是不懂思辨习以为常,沁入骨髓而不自知。在漂流的日子里,这些痴迷宗教的人会搞出各种五花八门的仪式来表达内心的诉求,会冷漠不屑地围观任何与群体行为不一致的人,也会不约而同听信船长的徒劳安慰报喜不报忧。就像现实中那个中学还没毕业就靠着质问各国领导人和倡导环保游行而名声大噪的瑞典少女,就像一见到敌视的国家二话不说就习惯性“双标”的新闻媒体,他们忙着为自己划线,为别人贴标签,条件反射式地赞成,条件发射式地反对,没时间也没能力去甄别对错。

要我说,《安尼亚拉号》是部十足的心理片,而不是科幻片。它探讨的其实不是一群悲催的人漂流太空,而是整整一个大陆贪图安逸错失机遇,然后在历史和未来当中迷失,在现实竞争中失控的悲催现实。

小编其人

小皮流流(另一网名:皮皮中尉):现为某主流媒体主任编辑,“天涯文学”签约作家,“360个人图书馆”原创达人;在本职中品味业务骨干的充实,在读书写作中聆听先哲的教诲,在陪伴妻子女儿的过程中体会最纯真的快乐。

历史推荐

罗振宇是骗子吗?

家有小女  自在欢喜

写作,绝不苟且

听说“小升初”改摇号了,我送女儿进了语文辅导班

家庭教育的难度,;绝对超乎想象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中最好的教材

小小说:《噩梦》

阅读能力,才是响当当的硬功夫!

为什么方鸿渐的女人缘这么好?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们在“爸鼻马迷”不见不散。

关注公众号

鼓励支持小编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