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疝气:简单高效的古法灸治

 阳光男孩007007 2020-04-10

昨天,有灸友跟潇湘君咨询,小儿疝气,该灸哪里?

正好这段时间在研读台湾灸书《灸疗临床治验精选》,我把相关内容拍照发了过去。

《灸疗临床治验精选》P43

该书介绍说,这是源于《医宗金鉴》的取穴之法,配合百会穴,效果更佳。书里没有写明肚脐下方两侧的灸点是什么穴位。

《灸法医鉴》古代灸法临床中也收录了《医宗金鉴》关于疝气的灸疗方法,这里有更加具体的引用描述:

“刺灸心法要诀:灸疝气穴歌......灸疝痛偏坠奇穴法。用杆心一条,量患人口两角为则,折为三段如△字样,以一角安脐中心,两角安脐下两旁尖画处是穴,左患灸右,右患灸左,左右俱患,左右俱灸,艾柱如粟米大,灸四壮。”

此方法在典籍《景岳全书》《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针灸聚英》中都有记载。

当代艾灸大师周楣声教授在《灸绳》中也引用介绍了此方法,说“此即今之所谓三角灸”。周老先生认为,依此取穴与足少阴经之中注穴极相近,或者说就是中注穴

周老还说,艾灸此处,不但对下腹及前阴诸病有卓效,对腰痛效果亦好。 

但是,周老在书中强调,“以直取患侧为宜,如按照古法左右互取,反而影响疗效”。换言之,哪边有病灸哪边,两边都是,则两边都灸。

其实,怎么艾灸疝气,古代典籍中有很多的记载,取穴各异。潇湘君追求简单取穴,所以着重介绍这种三角灸法

另外补充一种取穴方法,那就是大敦穴。《医学正传》《薛氏医案》《备急灸法》《外台秘要》等医学典籍记载的疝气灸疗法,都只取这一个穴位。

古籍一般都是艾炷直接灸,对于现在的小儿来说,直接灸不适合推广,建议采用艾条悬灸,或者采用《张氏医通》的方法,不贴肉,用厚蒜瓣衬着,也就是隔蒜灸,免除小儿的痛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