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到底难学在哪?

 良身订造 2020-04-10

说起学中医人们的第一感觉就是难,古往今来学中医者成千上万,而正真成名成家的恐怕百中无一。到底是为什么中医如此之难呢?

中医的内涵太“广”太“博”

古人早已有云:学医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翻开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会发现,里面包含有:

天文:如:素问·天元纪大论、八正神明论中便记载着七曜(即日、月、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北斗、以及二十八星宿的运行规律,和对气候以及健康的影响。

历法: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阴阳别论、六节脏象论中记载了不同季节应以不同的生活方式来保证身体的健康愉悦,和不同季节对人体脉象的影响。

地理环境:如:素问·异法方宜论中明确指出地理环境对于体质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域使用的不同治疗手段。

心理:如素问·举痛论中指出不同情绪对人体健康的不同影响。

饮食: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指出不同的味道对于人体健康与部位的具体影响。

中医到底难学在哪?

中医理论不分科

在被科学主导的社会背景下,没有“分科”的中医理论,人们学习与理解起来便觉得模糊。

所谓科学便是分科而学,如现代医学,分为生理学、病理学、组织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等,看似条理分明,实为强行割裂,将人体看作机器一般。

在中医学中生理、病理并没有单独拉出了独立篇章,而是散见与中医经典中,中医的生理,病理是动态的,在中医学中,人体是动态统一的,而非死的机器。

中医将人体看作动态统一的,无法分科而学,分科便是僵化、便是静态,这对于适应了分科而学的的人们来说,看起来便模糊,学起来便费时、费力。

世界观不合

中医理论形成于千年前的中国,其理论建立在中国古典世界观中。近年来“西学东渐”,西方的世界观是以“质”为上,所谓以“质”为上,就是只相信看到的,在这种世界观下中医的经络、穴位、气等找不到实质,便被认为不可信。有相信者则努力想去研究、寻找实质,以去迎合主流的世界观,而走上了歧途,与中医渐行渐远。

急功近利,忽视理论

中医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任何脱离了中医学理论的中药使用都不能叫做中医。由于中医理论的庞杂,不少学习者不能在短时间内见到显著的效果,便跳过理论,直接学习方药,看似走捷径,实者是与中医背道而驰,如果中医学习者,人尽如此,不多时中医便真的沦为经验医学了。

迷信权威

中医理论过于庞杂,古往今来的医家们,往往是一家有一家的说法;一家有一家的认识和理解。不少学习者迷信某一个人,将其言论奉为真言,而其他人的言论一概不信,这又如何能够全面的认识中医呢?

中医到底难学在哪?大医精诚——孙思邈

总之中医的学习需要一种平心静气,保持怀疑的心态去追根溯源,才能学有根本,学有所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