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孩子解决问题 从学会系鞋带到自己过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迈向更独立的里程碑。当孩子发现他有能力解决面对的问题,就能带给他们快乐与成就感。当他遇到阻碍时,例如:被玩伴嘲笑或是无法拼好一块拼图时,你可有几个步骤来帮助他: 委以重任。爱首先要使用,爱谁就用谁。用孩子才能让他有担当,替孩子等于害孩子。 怎么让一个孩子有责任和担当?一,对自己负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给别人添麻烦;二,对集体负责,能帮谁就帮谁;三,对家庭负责,家庭的事情主动做,家务活谁会做对谁有好处;四,对国家负责,国家好、大家好,国富民强。有责任感的孩子无论孩子成绩不是最优秀,他也是最受重用的人。 我们的孩子怎么才能有责任心?我送各位两句话,用了多年,效果还不错。 第一句话,对儿子说:“有儿子没儿子就是不一样。”男人应该有阳刚之气。有男孩干嘛不用?你要做高山,让孩子做小草,孩子永远是小草。你要做大伞,让孩子做小鸡,孩子永远是小鸡。如果你做小草,让孩子做高山,他就能长成高山。你做小鸡,让孩子做大伞,孩子就能顶天立地。这就是培养男孩的方法,男孩只能放养,不能圈养,只能使用,不能伺候。 第二句话,对女儿说: “有个女儿真好。” 女儿如果从小缺少父爱,将来会找一个父亲般的丈夫。有个爸爸经常和女儿说: “有个女儿真好。” 有一天他发烧,“爸,你别哭,我给你拿药去”,女儿说。 爸爸说: “有个女孩真好。” 说这句话就得轻轻柔柔,不要傻乎乎的。所有女儿都愿意听这句话。 如何给孩子更好的陪伴? 用心的陪伴,可以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帮助孩子快乐成长。 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作为家长这时不要急着插手,可以先问孩子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而往往问不到几个问题,事情就已经很清楚并得到解决了。家长不妨可以一试。 给孩子树立明确的规矩 家里一定要有规矩,也就是纪律,但是纪律不是向孩子展示你的权威,而是帮助孩子建立自律的工具,对小孩的行为要有理性的约束,这样他们才能茁壮的成长。 别再以“爱”之名,行“害”之实 爱,不应该是痛苦的体验,爱里应该有耐心、尊重、呵护、倾听。 不少父母曾对子女说过这样的话:“我没有时间带你去玩,有玩的时间多学习一下行不行?”,“你怎么这么爱管闲事”,“你再这样我不要你了”;在对孩子的行为感到不可理解时,有的父母会说:“你是傻瓜吗”,“你长大不会有出息的”甚至在发火时总结说一句:“看你这个样子,不成器的东西!” 长期研究儿童心理的专家指出,在中国家庭中,家长(微博)与孩子对话的结果往往是“噎死孩子、憋死孩子、急死孩子、吓死孩子”。事实上,大量的儿童心理问题就源于父母不恰当的语言表达以及因此而生的误解与矛盾。在持续的“语言软暴力”环境中,这些心理问题有可能被延续、固化甚至激化。 专家介绍,2008年的一项家庭教育心理问卷调查显示,家长从内心中把孩子看成一个比自己差的弱者,从语言和行动上都不断挫败孩子;当孩子更多表现出弱点时,又对这个“弱者”持续否定,更加强化了孩子的“失败者”形象;当孩子开始自我放弃时,心急的家长就开始迫不及待地一边埋怨一边“代劳”;因 为内心瞧不起孩子,所以漠视孩子的情感,忽视孩子的成长需要,一味强调自己的要求:学习、学习、再学习……如此教育模式下,孩子就成了一个自卑、无能、无目标、无眼界的惊弓之鸟。 所谓情商高,就是懂得温和地说话。 情商高的人,不管是茶余饭后的闲聊还是日常见面的寒暄,不会掺和是非,在背后议论别人的长短,而是尊重事实,不多言不多语。 意志力对于孩子,既要接纳和支持,也需要适度约束 “意”是念头,“志”是行动,这两者都需要“力”,也就是能量的支持。 “意”所代表的意念是无形的,往往以创造力的方式呈现出来,对于孩子的这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我们如果理解并接纳,就可以让它历久而弥新;而“志”所表现出的行动则是物质的,有形的,在孩提阶段会以本能、冲动和欲望这几种简单的形式呈现出来,所以这些行动力不仅需要理解,还需要给予一定的约束,才能将其引入正途。 意志力之于孩子,就像阿拉灯的灯神一样,充满了令人惊叹的力量。然而这令人生畏的神仆却没有分辨和约束自我的能力,所以,我们要非常小心的呵护这股“神力”,约束这位“神仆”,不可让它将孩子引入歧途。 中国人总是教育孩子做“乖孩子”,称赞孩子时也多用个“乖”字。“乖”有两个含义,其一是乖顺,就是温良、听话,其二是乖巧,就是伶俐、机敏,把这两个含义统一起来就比较全面了。不过,这两个含义也可以从坏的方面理解,比如乖顺是循规蹈矩,乖巧是察言观色,二者的结合就更令人讨厌了。 仔细分析起来,孩子真正可爱的和值得鼓励的“乖”,其实包含了三个因素。一是通情,就是善解人意,关心和体察他人的感受,这是同情心,是善良。二是达理,就是讲道理、懂道理,这是理解力,是聪慧。三是在通情达理的基础上,能够克制自己不合情理的欲求,这是自制力,是节制。所以,“乖”应该是善良、聪慧、节制这三种积极品质的综合表现。倘若抽去这些品质,只要求孩子盲目地听话,训练出来的就不是通情达理的乖孩子,而是逆来顺受的呆孩子,甚至是阳奉阴违的坏孩子了。 做孩子的朋友不易,让孩子也肯把自己当朋友更难。多少孩子有了心事,首先要瞒的人是父母,有了知心话,最不想说的人也是父母。 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孩子。从根本上说,这就是要把孩子看作一个灵魂,亦即一个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个体。而且,在孩子很幼小时就应该这样,我们无法划出一个界限,说一个人的人格是从几岁开始形成的,实际上这个过程伴随着心智的觉醒早就开始了,在一二岁时已露端倪。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则是一种教养,而如果没有教养,爱就会失去风格,仅仅停留在动物性的水准上。 任何一个孩子都决不会因为被爱得太多而变坏。相反,得到的爱越多,就一定会变得越好。当然,我说的“爱”似乎需要做界定,比如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正确的方法之类。但是,不管怎么界定,基本的内涵不容怀疑,就是一种倾注全部感情的关心、爱护、鼓励、欣赏、理解和尊重。只要是这样,就怎么爱也不过分,怎么爱也不会把孩子宠坏。 没有孩子的时候,生活多么艰苦,都可以忍。有了孩子,就不一样了,做父母的总想为孩子争取好一些的生活条件。一个人无论怎么清高,在这一点上都不能免俗,我认为也是最可理解的。 心理性疲劳,是由于心理上的弦绷得太紧而导致的。是人的主观体验的一种疲倦感,它的危害性,不仅会引起人的生理疲劳,而且还会导致孩子对学习的厌倦情绪。要想消除孩子的心理疲劳,光靠保证睡眠时间是不行的。心理疲劳严重的,还可能发展成心理病态,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如何和孩子在一个起点上,1、要舍得将时间给孩子(孩子在长大,但我们平台让我们每天半小时和孩子一起读经,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这就像我们在银行存钱一样,存的有,以后肯定就会有支取的。没有舍就没有得。)、2、在互动中与孩子一起成长,3、在尊重中与孩子一起成长。4、快乐地陪伴孩子。5、学会聆听孩子(和孩子随便聊天)。6、认识孩子,也要让孩子认识父母。7、关注品行,少关注分数,一定要每天半小时读经。 教育不能重来,父母必看 做妈妈容易,生个娃就可以了, 爱迪生有个智慧母亲,最后他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 一个学习型的母亲,培养出一个学习型的孩子! 不求把孩子一定要培养成一代伟人,只求不要因为你的教育毁了孩子! 孩子的缺点是在用牺牲自己的方式来唤醒我们心中的爱,促使我们成长。 如何面对学生成绩波动的问题 1、心平气和地面对孩子学习上所发生的一切变化 有很多家长忍不住,特别是听到老师的批评和建议之后,火冒三丈,就跟孩子触犯天条似的。其实你读了上面的建议之后,你就会觉得这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完全没有必要发火。保持您的优雅姿势远比老师的期望更重要。 2、认真了解、分析孩子在这段时间学习、生活方面的进步 这里的进步,不仅仅是考试分数,包括生活习惯、责任承担、学习计划、自我管理、认知水平、待人接物的态度,等等。对于进步的方面,一定要表达你的赞赏、欣赏,越具体越好。比如,“上次你帮妈妈及时找到那个资料,真是帮了我的大忙,我还忘记谢谢你了”...千万不要加“但是”,不要以为这是一个教育孩子的好机会,不要以为随时随地的教育孩子是一种教育智慧。赞扬孩子就真心实意,彰显您的风度,也让孩子觉得温暖。 3、珍视孩子取得的进步 如果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孩子没有达到预期的进步,家长怎么办?孩子已经进步了,之前的办法不是挺好吗?莫非您还想让孩子半学期的时间,在学习方面做到一夜暴富?一般来说不大可能,任何人的进步都是需要一个铺垫,需要一个一个进步的阶梯。您说,多么好的激励机会,多么好的改善亲子关系的时机,却被我们内心更高更快的期望所泯灭了。随之泯灭的还有信任、价值感等。 如果你忍不住对孩子发火,请这样做吧 【1】首先,接受生气的事实,不必内疚,要让孩子知道你对他此时此刻的情绪反应是什么。 【2】其次,客观地表达出自己的感觉,你对孩子的担心。比如说:我生气是因为我担心你;而不是说:你这个孩子怎么总是这么让人头疼!不要翻旧账、给孩子贴标签,或是口无遮拦地指责。 【3】最后,可以直接告诉孩子,我们的期待是什么,孩子如何做会更好。这样可以明确给孩子指出一条可以避免“闯祸”,或者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 【4】若上述3步你发火当下没有做到,请在意识到不妥、感到内疚的当下(最好在同一天内),去跟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包括告知孩子你发火的原因(你爱他,只是不喜欢他的错误行为);为你的情绪失控说对不起(只是为情绪失控说对不起,不能为此想要弥补孩子,而放弃之前自己在坚持的原则,否则功亏一溃),最后跟孩子再次讨论引起你发火的事情本身,包括你对孩子的期待,并就某件事定个规则,做个约定等。 【5】跟孩子说对不起不丢人,它是愈合孩子内心伤口的良药。当然,说对不起之后,等孩子情绪稳定了,还要记得冷静客观地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让他知道下一次应该怎么做。 【6】最后,冲孩子发火的次数不能过于频繁,没完没了。请至少只在孩子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时责骂,而不是永远唠叨、对孩子表现出不耐烦。 能够控制情绪是人成熟的标志,是人一生学习的课题。父母在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过程中,自己也同样成长了,这是多好的机会!所以,不要内疚,要成长! 假期孩子必须养成的好习惯――计划习惯 孩子们被憋了大半个学期,假期一到,很容易玩起来就疯,怎么拉都拉不住。等到假期的最后一刻,才猛然想起来寒假作业还没有写完,很多该做的事都没有做。 因此,假期开始的时候,家长就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假期计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看电视,什么时候运动,最好每天都计划好,让孩子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有个掌控,不至于临近开学,孩子们手足无措,一家人也都陷入了兵荒马乱。 如果假期计划总是不能很好地执行的话,一是因为孩子的自控力差,二是家长没有很好地起到监督的作用。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完成假期计划,家长可以实行奖励制度,但是要把握好度,不要让孩子以为执行计划就是为了奖励。 做智慧的爸爸妈妈,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心开始。 |
|
来自: 新用户4593139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