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村官书法入国展, 风格多样天分高

 甄事馆 2020-04-11

对于刚过而立之年的应立博,刚过去的2019年可以说是大有之年,在举国瞩目的第十二届国展上,他的行书和草书两件作品均入展。在随后不久公布的“全国第二届‘沈延毅奖’书法篆刻展”评审结果,应立博的行书作品又获得一等奖。

遇明师,书法走上正途

应立博是辽阳灯塔人,辽阳历史上出过不少书法家,最著名的应该是“压倒三江”的王尔烈,近代则有金毓黻,也是人杰地灵之处。应立博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书法,后来又拜当地书法名家刘宝义为师。书学二王,从小立下了正统的根基。

后来随着中考、高考、考研,乃至被选派去当村官,书法是有间断的,但埋下的艺术种子却在伺机发芽。五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应立博有幸遇到了书法真正的引路人,那就是时任灯塔市书协主席苏德永。

应立博遇到了名师,路子正,也等于找到了学书的捷径,缩短了一般人学书法的进程。一年以后便崭露了头角,先是在辽宁省青史伟业杯书法电视大赛获青年组二等奖,继而在辽阳市第三届群众书法电视大赛获一等奖。随后又走向全国,2016-2017年,连续三次入选中书协举办的展览。

获大奖,书法路子宽

应立博这次获全国第二届“沈延毅奖”书法篆刻展一等奖的作品是行书,内容是节录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苏德永让他学董其昌,这幅作品足以见证他学董学得很到位。

整幅作品从宏观上,给人一种静穆的感觉,隐约有一丝半缕禅意。总体看董其昌风格明显,很萧散,但也有二王的影子。用笔自然、简洁,结字灵活、渊源有自,布局疏朗,气息贯通。一如董其昌用墨求淡,给人一种天真、率意的感觉。看是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

立博学书的路子是比较宽的,除小行书外,还擅长草书,十二届国展入选的就有他的草书。除小字外,他还喜欢大字,他的大字行书对联给人的印象也很深,如“诗堪”、“官到”行书七言联,明显是学何绍基的。从他的作品中能看到他学颜真卿、苏轼、刘墉,可谓转益多师。

从字的线条上看,质量较高,没有坚实的正体书做基石是达不到如此效果的。尤其是今年的十二届国展,他一人入选两件书法(不同书体),引起了书坛的关注。别人十几年或几十年也做不到的事情,他在短短的五年间做到了,这看似偶然,但其中也有着必然。

眼界高,书法进步快

梁山舟说过:学书要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也就是说学书法天分最重要,多见是开阔眼界,多写是功夫。立博是有天分的,天分好就是悟性好,悟性好就能对事物理解得透彻,进步就快。

但仅有天分是不够的,还要见得多,提高眼力。“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就是这个道理。在德永老师的影响下,他经常看古帖,经常到博物馆去看古人真迹,努力营造一种“与古为徒”的氛围。最近辽宁省博物馆的“又见大唐”书画展,他来看过数次。

其实,董其昌书法取得的成绩,就得益于年轻时在有明第一藏家项元汴家看到的晋唐书法真迹,立博也许是又受到董其昌的启发吧。见得多了,书法起点就高了,审美能力便随之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就增强了。

当然腕下的功夫必不可少,笔冢、墨池这些励志的故事,也时刻鞭策他苦练基本功。悟性好,眼界高,临池也就少走弯路,这是相辅相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