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每当清明临近,我们祭祀祖先、怀念亲人,传统的方式多为扫墓与焚烧祭品、冥纸(冥币),以期许祖先或者亲人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好好生活,不愁生计;虽然是一种迷信,但也是以一种传统的方式表达亲情的挂念。 有钱能使鬼推磨,焚烧什么祭品,都不如那个世界的一般等价物冥币来的方便,人们想当然的认为有了冥币,就可以在另外的世界买买买。但对于冥币的研究,却鲜有人为之,毕竟这种东西会让人心生不祥之意。 但是有不信邪的外国评级公司居然评级了我国的一些冥币,还引来了轩然大波,很多人认为这是毫无底线的商业行为,也有人认为是文化差异;其实这类评级的冥币并不是我们今日所见的冥纸,也是有一些历史的。 简单总结一下,我们经常说的冥币,并非只有今天到了清明节常见的纸钱(冥纸);其实可以分为三类,硬币类,纸币类,电子虚拟钱币类。 冥币古已有之,古人下葬或习惯厚葬,尤其有身份者墓葬随藏品中多会有钱币,有当世流通的钱币,还有专门为下葬特别铸造的钱币,这类随葬冥币有专属的名称瘗钱,直到民国还存在。瘗钱可能与正常钱币一样或有类似的钱文,但材质五花八门,有陶、瓷、木、玉质的,还有用铅、锡等等,高规格一些的墓葬也有用贵金属,这些有出土发掘佐证,从工艺看一般制作相对粗糙,重量会减小或铸币风格与流通货币截然不同,是专门作为陪葬使用的一类钱币。 纸币一类,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纸钱了,很多灵异恐怖片里也经常出现,尤其是被港台恐怖片中纸人纸马纸钱支配的恐惧感,恍如昨日。与古代到清末民国的瘗钱不同,纸钱是我们最常见到的冥币,出殡时抛洒,到坟茔压坟,以及扫墓焚烧都用得到纸钱(各地习俗不同,从出殡到扫墓不同用途也有不同种类的冥币),这种简单明了“阅后即焚”式的阴阳两界精准汇款方式,与焚烧其他类纸扎祭品,往往被俗称为”烧纸”。出殡抛洒的多为剪成方孔古钱一样的冥币,压盖坟茔的多为长方形规格的冥币,焚烧的多为土洋结合西式纸币般的冥币,多写有地府银行,天地银行,冥国银币,冥通银行,天堂银行等字样,面值也大到惊人。 这类看起来老不到民国又新不到近年的冥币,在香港经典恐怖片《阴阳路》系列中《阴阳路5:一见发财》中见到过类似的,冥通银行也是从右至左所写,考虑到影视作品道具来源于现实,再加上外国人名翻译习惯,那么这类冥币很可能是香港地区的。另外在大英博物馆出品的《钱的历史》一书中记载,这类冥币是上世纪70年代香港殡葬行业人员所创,增加各国政治人物;明白了来龙去脉,看来这种冥币确实有一部分历史沉淀,是否值得作为收藏品,这就见仁见智了。 最后要说的则是互联网时代的与时俱进,这就是最后一类电子货币一般的电子冥币。如果清明之时不方便祭奠故去的家人,传统的办法可能要在十字路口的路边寻找一些通路来焚烧祭品与冥币,这种风俗虽然是远在他乡之人的一种思念,但却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甚至还有很多不安全因素。火灾,污染,其他人身安全的问题都有可能出现,而我们可以畅享在未来也许云葬礼,云冥币甚至云扫墓都会成为现实。 新冠疫情期间,大家不方便出门,赶上清明节,可以手机在线扫墓,把对故人的思念输入其中,时空隔离的云扫墓不失为一种缅怀的方法,还有很多附属的电子祭品与电子冥币,云祭祀这种形式,也许就是未来祭奠先人的备选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