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据村里人说,大守公祠是村中长者国深公一手建起。在那个不是很丰衣足食的年代,仍然能将建祠看做头等大事来抓,真是敬祖心切。在国深公的带领下,并且雕龙刻凤,传承古制,省吃俭用,光显祖德,此乃二村之福,五经富之光。 饮水要思源,翻身不忘本。我在祠堂坝写作,这里有刘屋桥,受秀气所钟,灵感不断,深深感到,要将公祠之美,文化之精写下来,传出去,才对得起地灵陶冶,人情爱敬。 因此,我找到传承大守公祠八首对联的曾一三老师(曾友林老师之子),所谓清茶三杯解困乏,吉语一句振人心。一三老师跟我讲这大守公祠的八幅对联,真是首首震人心,句句解困乏。 (大守八联即,一首大门联,两首反照联,两首龙虎联,三首石柱长联。) 已过古稀的一三老师对我说,大守公祠的八联,年年未改,从祠堂坝三老之一的文波老师(又名庆才)手中传下,传到一三老师手中,一三老师写了二十多年了,现在才请令三先生打印做成匾,贴在祠堂石柱门上。 首先,大门联左右各四个字,合起来八字,叫四平八稳。 三阳开泰, 四季如春。 注:三阳开泰,是吉庆,喜气洋洋之象。海晏河清,国家升平。四季如春是五经富这山水小镇,环境优雅,满眼翠绿,被誉为绿宝石小镇。尤其太守公祠的位置是坐虎向龙,坐靠虎山,前临龙江入怀,笔架高耸,人称龙生虎养笔来朝。 进门有反照联两首。 第一首,省身念祖联: 俎豆祝千秋, 祖德垂万世。 注:俎豆,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后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 凡曾氏之祖祠,最少不了的就是省身念祖。不断地反省自己,家族事业才能很好地传承下去。 ▲二村奕亮公祠内门匾 第二首,慎终追远联: 祖德昭日月, 宗功耀山河。 注: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这是曾子讲的。三省吾身,跟慎终追远,都是曾氏宗祠的特点,也叫招牌。祖上的德行,像日月那样无私爱子,他创造的基业功劳,让五经富乃至山河都光辉耀眼。 然后是两首龙虎门左右对联。 左门光前裕后,又名青龙门: 大祖公德流芳远, 守业裔孙世泽长。 注:光前裕后,说明传承人的重要。上光前贤,远裕后坤。形容祠堂青龙门,要人文蔚起,奕世荣昌。 右门继往开来,又名白虎门: 养神振奋承祖业, 志气宏雄振家声。 注:中国人很重视来山去水,承前启后,祖上告诉我们,要养够精神,你才能担当祖业,要立大志,才能远振家声。有精神而没志向,蛮牛一个;有志向而没精神,病夫而已。精神跟志向具足,就叫龙精虎猛,豪气干云,定可开创祖业,发扬光大,光前裕后,继往开来。 因此,太守公祠后人,耕牛精神必须有,老虎威风不可无,方不负这龙虎联。 接下来是三首长联,在石柱上贴着。 第一首: 家声远扬须众人相亲相爱。 祖德馨香要裔孙同心同德。 这是讲族人要团结的,同舟共济,同是曾姓,团结则旺祖德,扬家声,团结是天地间所有祠堂的主题曲。 第二首: 大公创业维艰而裔孙无忘先泽。 守成发展非易但后人永记祖恩。 这是讲创业不易,守成当惜。《朱子家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粥饭尚要珍惜,寸丝千命,匙饭百鞭。何况祠堂集巨资数辈人心血集成,后代要隆师重教,从高从严,陶铸大器,方愧前贤。 第三首: 大守公英灵庇佑裔孙房房富贵。 养志堂儿女敬宗念祖代代吉昌。 这首对联,满足一般拜祭祠堂的乡亲房房富贵,代代吉昌的愿景。大守公是创祖兴旺公,养志堂是堂名,大守公祠是祠名,祠堂分为祠名跟堂名,祠是整体结构,堂乃核心结构。俗云“登堂入室真弟子”。 时行物生的堂名叫百千堂,就是习炼百千遍,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大守公祠的堂叫养志堂。是指好男儿应弃燕雀之浅见,要取鸿鹄之大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寨场创福祉,为儿孙开太平。 这里就是祠堂八首古对联,句句高瞻远瞩,首首振奋人心。常有人说,五经富没什么好玩的,就一个小镇而已,那是因为你不懂玩,你不懂看,那些祠堂乃一地之仙珠玉露,里面千百年文化积累,又有铁将军把守,不经文化人提醒,你怎能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劝君放眼寻将去,自有蓬莱在此间。 机缘将至,我愿意先行,作五经富旅养,在旅游文化陶冶中养生,这应该是未来的一条主题曲。 慎风寒 节饮食 惜精神 戒嗔怒 ——保身四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