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翅膀”官帽|不是为了防止“交头接耳”,而是古人审美观的历史沿袭

 怡心斋YXZ 2020-04-11

平日无论是看电视剧,还是看电影,但凡宋朝的皇帝、官员出场,他们的帽子上两根长长的“翅膀”总是很抢眼。检索宋代官帽,网络上铺天盖地信息都直指宋太祖赵匡胤是这种官帽原创“设计师”。

▲电视剧《清平乐》中的宋仁宗

赵匡胤设计官帽的说法流传极广,据说:
赵匡胤黄袍加身登基以后,大臣们还没习惯角色的转换,总是没尊没卑。某天,心胸狭窄的赵匡胤见官员上朝交头接耳,勃然大怒,心生一计,下旨开发出一种特别的帽子,两边加两根长长的翅子,专供官员上朝使用,防止他们相互咬耳朵说悄悄话。

咋一听,感觉蛮合理的。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其实不然,宋代这种“翅膀”官帽是历史沿袭的产物。

宋朝的官帽叫“幞(fú)头”是从唐代一直延续下来的,并在唐朝基础上做了自己的改良

宋朝高级官员最常戴的是直脚幞头。至于低级吏员和皂隶,服装较为简单,戴的多是交脚幞头。另外还有局脚幞头、朝天幞头、顺风幞头等。

▲头戴直脚幞头的宋代官员


“长耳朵”原来只是固定帽子的带子,其实早在宋太祖之前上百年,这两条带子就已经逐渐夸张伸长,人们以其长、挺为美,经历百年的逐渐变长过程。

这种“ 官帽 ”从隋唐时的幞头演变而来,宋代正式文献中也依然直接称为“幞头”或“折上巾”。幞头原来是一块黑色的方形织物,有四个角,盖在头顶以后,两角在后面打结下垂,两角反折到头顶上打结固定,所以也叫“折上巾”

▲初唐幞头的原始系法,两角反折到头顶打结,

另外两个小角在背后打结下垂

两个小小的幞头角打结后,垂在后面飘摇,人们逐渐觉得不够美观或不够庄重,于是想方设法做各种夸张化改造,并加以固定,两角成为幞头的装饰重点。从初唐到晚唐三百年间,变得越来越长,并且加了骨架,拗成各种固定造型。

或成八字外撇、或左右平伸、或斜向上、或朝天、或一边倒、或舒张开、或交叉,又出现长脚、展角、交角、花角、局角、软角、舒角各种造型。晚唐时,向左右伸长的平幞头脚逐渐流行,成为一种常用的标准幞头。

▲晚唐、五代的各种幞头脚,从短脚到八字、到平直、到上翘冲天,

各种夸张都有

▲晚唐五代壁画中的幞头,几乎360度各种角度都有,平角也很流行

因此,宋代的官帽只是延续晚唐五代的这种发展趋势,并且进一步夸张化。

这种展角幞头在晚唐五代出现时也并非官员上朝专用,本是上下通用的帽子。当时上自天子、皇太子,到百官诸臣,甚至乐师、仪卫、戏子,谁都可以用,很多场合都会用。

▲戴幞头的宋太祖、宋徽宗、宋神宗,也是帝王常用的巾帽,

甚至比官员还长,更显威仪

▲五代、辽、宋壁画绘画中,有不少戴展角幞头的侍卫、

乐师甚至仆侍,并非官员上朝专用

敦煌五代壁画里,甚至还有很多干活的百姓戴展脚幞头

我们从壁画中可以看到,唐、五代、辽、宋、金,不少门卫、伎乐,甚干活的仆人都使用展脚幞头。自然更不可能是赵匡胤为了防止官员而专门设计的。



古代官帽样式



▲秦代官帽样式

▲汉代官帽样式

▲晋代官帽样式

▲元代官帽样式

>>相关链接

《诗经》——可作情诗追爱,亦可作食谱美腹
《鬓边不是海棠红》,是一波梨园回忆杀
隋朝就流行的十二星座,看看你能认出几个!
唐贤写经遗墨 |价值半个多亿的小楷
五瑞兽|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
开卷有至乐,卷中天地宽,快来创造独属于你的DLY小天地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