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塔位于广东英德浛洸镇东北的方平地上,因塔旁曾经建有一座蓬莱寺而得名,同时又因位该塔砖有“舍利弗”阳文,故又称“舍利塔”。 在地方志《韶州府志》《英德县志》当中均记载此塔建于唐咸通年间,在宋代时曾重修。 塔为平面六角五层楼阁式砖室塔,高15.4米,塔腔为穿壁绕平座结构。 首层设副阶,以上各层以棱角牙子砖和线砖相间叠涩出檐,塔身置假平座并向上逐层收分。 该塔的整体形制结构为典型的宋塔风格之一,尤其是底层的塔檐的设计方式便是最突出的特征。 关于这座塔,明末清初时期生活在英德地区的文人邹衍中还曾做诗云:“半藏舍利半每苔,劫火曾经未化灰。芳草年年春自绿,六朝往事一寒堆。” 由邹衍中的诗句便很好地说明了这座塔的作用,是曾经用来放置“舍利”的,其中还说出了这座塔虽饱经沧桑,但却幸运地保留了下来。 1979年12月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当地政府对该塔进行了加固维修,恢复塔刹和副阶、各层栏杆。 大美中国古建筑之“中国古代名塔”系列,感谢关注,感受中国古建筑之美! |
|
来自: 袁承志dtau70na > 《古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