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色的乔治 2020-04-0600:07 今天无意中与友聊起港剧,我对她说我看的第一部港剧是1981年版《霍元甲》。 这部剧,对于七零后以上的人来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的。 它是一代人对港剧的最初印象,这部剧承载着中国人对八十年代初的记忆, 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思想解放和文化解放的一个符号。 并且,《霍元甲》的播出,让人们第一次浓烈而又真实地感受到, 与祖国分离近百年的香港人民内心不变的爱国心,以及崇尚中华传统文化的本心。 该剧由黄元申,米雪,梁小龙,魏秋桦主演,其中黄元申在剧播出后突然出家, 令大众和媒体愕然:正当红时的黄元申何以出家? 01 成为明星,实非他的本意。 1948年12月2日,上海的一户黄姓人家迎来了一个新生命, 腹有诗书的黄先生给孩子取名为元申,寓意孩子的人生从此开始。 次年,未满一周岁的黄元申,跟随父母移居香港,当时正值许多中产家庭的移民大潮,黄元申家虽是书香门第,但到了香港之后,一时间无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家境逐渐困窘。 随着5个弟弟妹妹的出生,家里的经济情况更加拮据,经常性的入不敷出。 懂事的黄元申12岁时,就希望自己能像父亲一样承担家庭重担,他希望自己能练出一身好功夫,有一个好身体,好为家里赚钱出力,黄元申拜师学习武术,从小便练就了一身好功夫。 在学校,他同样是一个刻苦学习且天资聪颖的好学生。为了帮补学费和书簿费, 黄元申小小年纪每到暑假便到处做暑期工,后考取了加拿大大学的土木工程系及纽约大学的工程系,但因家贫而放弃留学机会,无奈之下踏进社会工作赚钱养家。 走上社会的他,做过多种类别的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他接触到社会各阶层的人和事,这为他后来的表演打下了非常好的生活基础, 工作之余,练习武术成为他业余生活一直持之以恒的习惯,黄元申练就了一身真功夫。 七十年代,正值香港武术片的萌芽期,张彻、胡金铨等武术导演,正在跃跃欲试,以拍摄金、古、梁的小说为主,为香港电影市场注入新血液。 而此时,大黄元申8岁的李小龙,已在美国电影界闯出自己的名号。 1967年,张彻导演的《独臂刀》票房收入首过百万,被称作'百万导演'。 1968年,执导了《金燕子》,由郑佩佩主演,塑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女侠形象。 张彻的两部电影大受欢迎,由此拉开了香港武侠片的序幕。 很多业内人士都感觉到动作电影是当时香港电影市场的发展方向,而动作明星,将是最具潜力最有价值的香港明星。 很多年轻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李小龙那样的人,虽然当时的李小龙还未拍摄《唐山大兄》等经典影片,但他在美国开设武馆,建立截拳道,在美国电影中担任武术指导的一系列动作,都成为香港年轻人崇尚的目标。 黄元申的弟弟偶然看到了无线艺员培训班招生,他从小就被哥哥的身手折服,没跟大哥商量,弟弟就给自己和黄元申都报了名。 没想到他自己落选,而大哥却在六千多人中脱颖而出,成为被选中的六十人之一。 02 出道后的黄元申,凭借过人的功夫先后参演25部电影、34部电视剧,不但在本港名气大震,而且成为第一位在内陆引起巨大轰动的香港动作明星。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霍元甲》播出后,黄元申成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香港明星,纵使现在任何一位顶流明星,都不及当时黄元申的知名度高。 《霍元甲》播出后,在之后的三四年里,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都播放着那首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 《霍元甲》对于中国老百姓而言,不仅仅是一部电视剧,它是凝聚两岸三地人民情感的纽带,也是唤醒血浓于水的民族情的兴奋剂。 黄元申儒雅的外表,如行云流水一般的武打动作,成为中华武术的象征,也成为中国男人审美的新标准。 《霍元甲》播出后,本已凭借多个武侠形象红透香港的黄元申事业更加如日中天,可以这样说,如果黄元申不出家,他完全可以和成龙并驾齐驱。 乔治此言并非夸大其词,以黄元申的武术功底和表演经验,再加上他俊美的外表、儒雅的气质,无论从哪方面都不弱于成龙。 只不过,黄元申在名利汹涌而至时选择了全身而退。 1984年拍摄《边城龙虎斗》,认识了皈依佛门的林国雄,偶然间接触到佛门思想,对佛学有了认识,并受到感召,在林国雄的引导下,领悟出佛学的理论真谛,与他身处的名利场中尔虞我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黄元申自己的人生开始重新思考。自此黄元申开始信奉佛教,奉行斋戒,并与妻儿一同食素。 到1985年,他便彻底落发出家,成为真正的佛门弟子,不再接戏,并拒绝参加任何活动,潜心向佛。 他的此举引发观众和媒体的百般猜想,传播最广的是他因情陷合作搭档赵雅芝被拒而出家。 对此,乔治笑而无语。 但凡有些许生活经验的人,看过黄元申的履历就不难发现这种传言的荒谬之处,不过是为了增加谈资和八卦内容而已。 一个从小便历经生活沧桑变化的人,而且在已婚生子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为了另一个不相干的女人而出家。 但至今,对黄元申出家一事的原因,传得最多的就是为了赵雅芝。 这是对黄元申的不敬,更是对赵雅芝的不利,更主要的,是对黄元申妻子的不善。 所以,我并不想费笔墨写这段往事,杜撰多于事实,不提也罢,用脑子认真想想,只觉可笑而已! 黄元申本人说过:出家全是佛缘所定。在剃度前他早已倦怠世相,厌弃虚荣,后逐渐染濡佛法,感到心中豁然开朗,令其充实平静,遂萌发了出家皈依佛祖的决心。 “听闻佛法,缘分注定“,过去拍戏时有很多问题在他的脑子里弄不清楚,许多人生问题在书中也找不到答案。接触佛法后,他感到很多问题都能解释融通。 黄元申对人生哲学、宗教和科学等问题深有远见,见多识广,言谈中不时留露出与世无争的恬淡和看破红尘的清高。他是一个学无止境的人,他喜欢看书,满屋子都是书;他喜欢书法,练得一手好字。 03 切莫用你的思想,去定义别人的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世界的不同感知和选择, 人生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快不快乐,愿不愿意。 黄元申曾写过一首诗: 生命托化三世通, 死神来去无影踪; 事主不论贫与富, 大限忽来戏即终。 这首诗,让我蓦地想起红楼梦里的很多诗词来。“生死事大,名利事小”难道不是么?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替他惋惜,不正是因为我们把名利看得光环太重吗? 而对于已经得到过名利的他来说,或许反而能将名利放下。 纵有广厦千万间,死后也终为土灰,人生的本质不就是这样么? 只不过看穿的遁入了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一片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 若生缘,再苦味也是甜,若无缘,放爱在心间。 人活着,当遵从于本心,黄元申的妻子大概也理解了他出家的行为,一直未改嫁,替他照顾一双儿女。 2005年,黄元申还俗,一家四口深居于美国。 好一位来去自如的雅士,除了佩服,我找不到别的词。 他的境界,不是我等凡夫俗子能看懂的,所以,默默祝福就好! 黄元申演艺成就: 台湾剧集:飞花逐月(饰演萧寒月,与苗可秀合演) 他是《绝代双骄》里聪明绝顶,活泼精灵的小鱼儿(荣获美国国际电视节目金奖) 他是《陆小凤》里冷傲潇洒的西门吹雪(荣获纽约国际电视银奖) 他是《小李飞刀》里英俊剑客阿飞(荣获20世纪华语电视剧集100强) 他是《少年黄飞鸿》里武功高强的黄飞鸿 他是《上海滩龙虎斗》里帅气十足的纪先勇 他更是人们广为传颂的“霍元甲”!(荣获《大众电视》金鹰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