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校或在家学习,不要忽视第三种力量

 学生100分之路 2020-04-11

这段时间,为了保障学生居家学习的质量,学校和社会都在强调家长的重要性。

没错,家长和老师,是孩子成长路上影响最大的两大群体。

家长和老师在一起,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一横一竖合在一起,会给予孩子十倍的力量。

但是除了家长和老师,还有第三种力量。

这种力量很重要,却也很容易被忽视。

不用这种力量,学习成绩依靠自己的勤奋努力,依然可以稳步提升;而借助这种力量,学习会有如神助,学半功倍。

这种力量,会让学生在家学习的时候不再孤单,不再孤军奋战;

这种力量,会让学生在校学习的时候更加起劲,更加生龙活虎。

在校或在家学习,不要忽视第三种力量

在校或在家学习,不要忽视第三种力量

01

这种最易被忽视的力量,就是同学的力量。

在学习上,同学的作用甚至比老师、家长还重要。

一个老师面对多个学生,教学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家长面对青春期孩子常常束手无策,一旦监管过度,反而激化亲子矛盾。

有调查表明,中学生受同学的影响要比老师和家长大得多。

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的成绩怎样,除了与个人的努力程度相关,与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家长的教育水平相关,还会受到身边同学的影响。

因为同龄人更容易有共同语言,更容易模仿和学习,也更适合当榜样。

同学之间,尤其是好朋友之间在学业上的帮助或者竞争,可以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 同学之力让强者更强

为什么大家挤破头也要上名校?

不仅因为师资,还有学习氛围。

一个班里学术气息浓厚,竞争氛围积极,学生的理想目标就会更加远大,自我实现诉求就会更加强烈,克服困难的意志也会更加坚定。

良好的竞争环境,会不断鞭策、激励学生,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

在“比、学、赶、帮、超”的氛围里,每天的学习目标都很明确,每天的学习都不敢倦怠,学生的个人学习潜能就会得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 同学之力让勇者更勇

疫情之下什么样的学生最吃亏?

就是学习基础不错,成绩中等偏上,但是需要老师严管的学生。

失去了老师的监管,个人处于放养的学习状态,可能2个月的居家学习,就能让一个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直接降为中等生,甚至沦为差生。

为什么不少学生在家学习容易效率低下?

因为一个人孤军奋战,没有参照对象,没有明确的赶超目标,没有考试检验的刺激,难免三分热度,努力了几天就泄气。

而邀同学在学习之路上同行,最适合有一定学习基础,有目标、有追求,但又常常管不住自己,情绪上易发生波动的学生。

和同学一起沟通和交流,互相排解心理压力,相互督促着学习,相互赶超着学习,你就会始终饱有学习的欲望和热情,不再感觉学习是一件孤独的事情,是一件看不到希望和尽头的苦差事。

一起学习,抱团取暖,你的居家学习一定勇者无敌,无往不利。

▼ 同学之力让弱者不弱

青春期的学生自尊心较强,学习越差的学生,遇到困难时往往越不愿意求助老师。

而请教好朋友则不同。

一次没听懂,还可以让好朋友再讲一遍,而完全不用担心尴尬。

在讲题的过程中,学习差的学生可以获得知识上的帮助,改进自己的思维和认知习惯,学习好的学生,可以边讲边梳理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

在校或在家学习,不要忽视第三种力量

在校或在家学习,不要忽视第三种力量

02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初一到初三,我如何让中等生的儿子考进年级前10!》。

文章中提到,儿子初一数学分层教学时曾掉到B层,初二又遭遇几何入门和函数入门这两座大山。

前两天闲聊,他都表示还记得我带着他刷题的情景。

而今天这篇文章的初衷,也是缘于我和儿子的一次闲聊。

我问他:你的数学越学越好,是什么让你的数学开了窍?

他反问:你觉得呢?

我给了三个答案。

答案一:妈妈?

首先说一下,我当然不认为是我的陪学让孩子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

我的陪伴刷题,只能保证他的数学不掉队,却绝不可能让他的数学发生质的飞跃。

答案二:初中数学老师?

他的初中数学老师,除了降到B层的半学期没有教他,一直是孩子的数学老师。

初三重新分班后,她又成为了儿子的班主任,给了孩子不少切实的帮助和学习建议。

答案三:高中数学老师?

他的高中数学老师,也算是学校有名有号的大神之一。

辉煌的执教成绩,独特的个人魅力,操着一口浓重的乡音,却让孩子再听其他老师讲课都认为别人说的不是普通话。

但是,儿子的答案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他非常认真地说出了一个人的名字:那是他的一个初中同学,也是最好的朋友之一。

他俩是初三重新分班的时候,才开始交往的。

那个孩子特别喜欢思考,喜欢钻研各种问题。

下了课,他常常在纸上随意画些图形,然后自己设计一道几何题,或者试着发现一条“定理”。

儿子和他成为同桌后,两个人还经常一起竞速解一道题,或者比比谁能想出不同的解法。

他俩经常在微信里互相发题挑战,有时是小学的奥数题,有时是某道好玩的竞赛题。有时,俩人干脆去咖啡馆一起做题。

那个孩子现在在北京四中,前两天他还把四中三角函数卷子的倒一发过来,两个人一起探讨做法。

儿子原本不喜欢钻研大题和难题,但却在同学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发生了积极的转变。

互相依赖,互相竞争,修正认知,分享成果——这样的神仙同学,就是来上一打,也不会嫌多吧。

在校或在家学习,不要忽视第三种力量

在校或在家学习,不要忽视第三种力量

03

无论是儿子的故事,还是许多的研究都已表明:

一起学习,比个体学习,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为,大部分学生都还不具备独立、专注、持续的自主学习习惯。

那些实现了“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总结”的学生,都已成了学神级的人物。

你可能想问,身边没有可以一起学习的神仙同学怎么办?

这里,我想分享几个 “创造同学”的方法。

1.家长扮演“同学”的角色

下面这张图展示的是戴尔的学习金字塔。

在校或在家学习,不要忽视第三种力量

在校或在家学习,不要忽视第三种力量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实际演练/做中学”、“马上应用/教别人”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绩效最高。

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也为了检验孩子的学习效果,家长可以充当孩子的听众,让孩子给你讲题。

因为水平实在不够,做不了一起探讨问题的同学,我现在就常常充当听众,听孩子给我讲数学和物理。

讲的这些题目,大都是他第一次没做出来,看了答案后,在笔记本上写出细致完整的解题步骤后,再重新给我讲解一遍。

他会在讲解中夯实知识,或者发现自己并没真正搞懂,需要重新思考。

我从他讲解的语速和语气上,也能大致判断出他对这道题的理解程度。

即便有时我听得昏昏欲睡或者心不在焉,但只要他在讲,他就会有收获,有提高。

2.和同学一起做题

居家学习的这段时间,日常没有了同学的陪伴,学生学起来会不会寂寞?

有次我就发现,儿子做题的同时,微信开着语音通话。

手机另一侧,是他的同学。

两个人同时开着语音,不说话,只做题。

就好像在学校上自习课,各学各的,却又能“看见”对方在学习。

我当时就想,这种方法,应该挺适合在家学不进去,又管不住自己的学生吧。

3.各种学习App

现在和学习相关的App很多,里面常常是一些互相鼓励,互相监督的学友。

我儿子这两天就认识了一个高三的朋友和一个高四复读的朋友。她们聊天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询问或者讨论问题。

在备考的路上携手同行,彼此就都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在校或在家学习,不要忽视第三种力量

在校或在家学习,不要忽视第三种力量

《礼记·学记》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意思是团队的力量要大于个人。独自扎头学习,比不上伙伴们之间的交流切磋。

如果老师是好老师,家长是好家长,孩子的成绩依然不见提高时,那么原因可能是:他还缺一个可以一起学习的同学。

同学间的共鸣和模仿行为都是自发的,是润物细无声的。

好的同学,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自发向上向好,扩展学业知识,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路上,家长和老师都是关键人物。

至于第三个关键人物,就是同学。而同学,还可能对学生影响最多、最大。

重视并善用同学的力量,也算在其他途径之外,多了一条成功的秘诀。

作者 | 学习控

北京四中网校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