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恒瑞医药年报显示国际化放缓,来看看梯瓦、武田如何靠并购走出去

 嘟嘟7284 2020-04-11
恒瑞医药年报显示国际化放缓,来看看梯瓦、武田如何靠并购走出去

3月22日,我国医药第一股,恒瑞医药(600276.SH)发布了2019年年报。报告显示,恒瑞全年营收232.89亿元,同比增长33.7%。

恒瑞的主营业务包括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主要产品涵盖抗肿瘤药,手术麻醉类用药,特殊输液,造影剂,心血管药等众多领域。2019年恒瑞医药的综合毛利率为87.48%,比上年增加了0.88%。其他的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数据长期稳定。

实际上,持续关注恒瑞医药并完整看过这份年报的人一定都知道,如此稳健的业绩数据和会计处理方式,是恒瑞一直以来的特点。

但在本次报告中的“国际化”方面,恒瑞在此部分呈现了其在瞄准全球市场,以及开发海外客户上的一系列举措。可是其海外营收占比和海外销售总额,却均出现了同比下降:恒瑞2019年的海外营收占比仅为2.6%,海外销售总金额为6.3亿元;2018年的海外营收占比为3.7%,海外销售的总金额为6.5亿元。

而这与其报告中提到的“打造中国人的跨国专利制药企业”的目标相比,似乎还有些背道而驰的意思。

不论是美国的辉瑞,以色列的梯瓦,还是日本的武田,我们纵观这些国际制药巨头们的发展历史,就不难发现“并购”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而恒瑞似乎还没有准备迈出这一步。

下面我们以梯瓦和武田为例,来看看这两家在不同场景下成长起来的制药巨头,如何在并购道路上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而这些“他山之石”,能给国内药企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启示。

一、梯瓦制药

梯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1年。彼时由于复国运功的驱使,大批犹太人聚集到了巴勒斯坦地区,随之而来的是该地区对于医疗和药品需求的激增。

1901年,三名犹太人在耶路撒冷成立了一家药品批发企业,名为S.L.E公司(博赫纳-李文-艾尔斯汀公司)。这家公司同时还提供配送服务:用骆驼或毛驴将药品输送至巴勒斯坦全境。直到今天,梯瓦在以色列的市场营销机构还在延用这一名字。

恒瑞医药年报显示国际化放缓,来看看梯瓦、武田如何靠并购走出去

在20世纪早期,德国的医药制造技术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不过,在纳粹上台后,排犹运动使得大量欧洲犹太人来到巴勒斯坦地区避难,其中也不乏制药人才。

而由于犹太人对“德国制造”的反感,1935年,艾尔莎和库特这两名当地犹太移民在S.L.E公司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生产基地,并将其命名为Teva制药(希伯来语“自然”的含义)。

二战结束后,以色列于1948年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当时的以色列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产业促进措施,吸引了更多犹太专家的回归,为社会各界带来了更多的人才资源。在制药方面,以色列政府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各种税收优惠措施,促使它们开展新产品研发工作。

梯瓦抓住了这一阶段的发展机遇,完成了初始资本积累。1951年,梯瓦制药成为了以色列特拉维夫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

不过,在重组到来之前,梯瓦的发展始终受限于潜力极低的以色列市场。

1950年到1980年,是以色列医药产业内部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的30年。

1964年,以色列两大制药企业Assia与Zori合并。之后随着新公司对梯瓦股份的持续收购。

1976年,Assia、Zori和梯瓦制药合并完成。新梯瓦成为了以色列最大的制药公司,并由Assia公司的一把手,也就是后来的梯瓦传奇CEO,伊莱·赫维茨(Eli Hurvitz)出任新梯瓦的总经理。

在赫维茨于1976年走马上任后,梯瓦的国际化之路由此开始,而这条路中最重要的里程碑节点,当属梯瓦对于美国市场的开拓。

1980年,梯瓦制药收购了以色列第三大制药企业Ikapharm公司。比较幸运的是,这家公司的生产基地,在1982年获得了美国FDA的GMP认证,为梯瓦抢占美国市场打下了基础。

恒瑞医药年报显示国际化放缓,来看看梯瓦、武田如何靠并购走出去

而更为幸运的是,1984年,美国通过了Waxman-Hatch法案(《药品价格竞争与专利期补偿法》),这对当时的梯瓦来说是重磅利好消息:

第一,该法案极大简化了美国药政部门审批仿制药的流程。比如,法案规定了仿制药只需要提供简化新药申请(ANDA),通过生物等效性试验和文献数据来代替安全有效性试验。

第二,该法案为仿制药大规模登陆美国市场建立了法律保障体系。比如,其中规定了“Bolar例外条款”,允许仿制药厂家在原研专利期内开展研发、申报和生物等效性试验。并鼓励仿制药厂家挑战原研的专利,对首仿药给予180天的市场独占期,保护了原研厂家的利益。

鉴于有大量在六七十年代开发的新药,其专利已经在八十年代逐渐到期等原因,梯瓦迅速将仿制药定为公司在美国市场运营的绝对核心业务。但与原研药相比,仿制药本身具有利润低、难以推行全球化等特征,所以在战略制定上,梯瓦的管理层可谓是花足了心思。

当时的梯瓦认为,与跨国制药巨头相比,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更多的是规模较小的美国本地药企。

第一,梯瓦判断,美国的默克、辉瑞等药业巨头主要致力于药物研发,涉足仿制药领域的意愿不强。

第二,彼时的美国仿制药市场高度碎片化,很多企业只活跃在某一区或某一州,规模较小且药品种类单一。综合以上两点,梯瓦决定,结合自己的技术优势和FDA认证,将自己在美国医药市场的角色,定位成拥有丰富仿制药产品组合的制药公司。

因此在业务布局上,梯瓦也并未为了错位竞争而选择一些细分领域,而是完全相反:借助当地企业,对美国的仿制药市场发起总攻。

1985年,梯瓦与美国特种化学品生产巨头格雷斯公司(W.R.Grace)达成协议,以50:50成立合资公司TAG Pharma。尽管两者是一比一持股,但Grace作为制药新手,其支付了230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而梯瓦则以出技术为主,实际出资只有150万美元。

不久以后,TAG Pharma收购了列蒙(Lemmon):一家因安眠酮而声名狼藉的美国公司。

赫维茨以他独到眼光,在Lemmon处于品牌危机时将其收入囊中,轻而易举地获得了Lemmon完整的药物销售网络和分销渠道。这一举措使得梯瓦在美国市场站稳了脚跟。

1987年到1989年间,梯瓦的销售收入从1亿美元增长至2.69亿美元,利润实现翻倍。1991年,梯瓦以3500万美元的价格买走了Grace手中50%的股份,自此,Grace不再参与TAG Pharma医药业务的经营。

恒瑞医药年报显示国际化放缓,来看看梯瓦、武田如何靠并购走出去

随着实力骤增,梯瓦的并购步伐逐渐加大。90年代早期,其主要收购目标还是中小型仿制药企业,足迹遍布欧美。到1993年时,梯瓦过半的营业额是由美国贡献。

而随着美国仿制药处方率的提高,到了90年代后期,巨头们也加入了混战,梯瓦开始把收购目标放到了中大型仿制药企业上,但公司却在1996年首次出现长期债务远超同期利润的情况。

而梯瓦的收购之路似乎是停不下来了。2001年,美国仿制药处方率首次突破50%,仿制药利润被进一步压缩,竞争开始走向白热化。经整理,梯瓦在1976年后的主要并购或合作项目如下:

恒瑞医药年报显示国际化放缓,来看看梯瓦、武田如何靠并购走出去

从梯瓦今天的情况来看,由于其并购行为的不谨慎,导致公司债务的雪球已然越滚越大。虽然梯瓦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布局创新药,并且当其创新药部门渐壮大以后,该部门也为梯瓦贡献了绝大部分利润,但其中一大半都被用在了仿制药的扩张上。

恒瑞医药年报显示国际化放缓,来看看梯瓦、武田如何靠并购走出去

以收购Actavis仿制药部门为例,一笔405亿美元的收购就花光了梯瓦20年攒下的利润。目前,梯瓦除了需要为债务负担巨额利息之外,还正在面临仿制药利润进一步下滑、专利悬崖等考验。

但无论这些考验会如何影响梯瓦未来的发展,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并购模式已经引领梯瓦取得了巨大成功。在上世纪90年代,“梯瓦模式”还一度成为了美国医药市场中的一股潮流。

二、武田制药

恒瑞医药年报显示国际化放缓,来看看梯瓦、武田如何靠并购走出去

武田制药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1781年,时年32岁的武田长兵卫在大阪府开设了一家名为“近江屋”的药铺,主做汉方药的批发和分销。彼时还没有“研发”一说,近江屋只做卖药的生意。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国门被打开。当时的武田尝试从英国、德国等进口西药到日本销售,由于西药比草药的疗效更为直接,并且日本的百姓没有很重的思想包袱,所以这些西药都卖得非常好。

恒瑞医药年报显示国际化放缓,来看看梯瓦、武田如何靠并购走出去

在尝到甜头以后,武田先后与20多家国外公司展开合作,而它的这种药品销售中介的模式,维持了一百多年的时间。

在此期间,武田于1895年收购了Uchibayashi Drug Works,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自己的工厂。该工厂的成立,标志着武田开启了制药之路。1909年,武田开始布局精细化工品业务,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武田仍有超过10%的营收来自于化工品。

1925年,“近江屋”更名为 “武田长兵卫株式会社”,成为了一家注册资本500多万日元的公司。

随后,由于武田在化工行业的积累,其在1937年前后成功合成了维生素C和维生素B1,直到二战结束后的60年代初期,武田已经成为了日本维生素巨头,市占率超过30%;在制药方面,武田当时的主打产品是抗生素和安定。

但与欧美医药市场相比,日本的市场规模偏小。在当时,优秀的日本药企们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海外,而武田的海外扩张之路,同样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

1962年,武田已经开始向东南亚的一些小国输出产品,但是武田的这档生意并没有在60年代形成规模。而在此期间,日本的医药政策发生了巨大调整。

从1961年开始,日本政府花费巨额资金来普及全民健康险,人们看病只需支付一半的费用;1963年,这一比例被进一步降到30%。

此外,政府不仅允许制药厂家提高药品定价,还默许医生在药品销售过程中攫取差价。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制药行业在60年代后呈现出高增长态势,年增长率超过20%。

恒瑞医药年报显示国际化放缓,来看看梯瓦、武田如何靠并购走出去

但爆发增长却并没有带来本土制药的创新热潮。彼时,由于日本的专利法只保护配方和工艺,不保护化合物,于是技术普遍落后的日本制药企业,就更加不愿意做底层技术的创新。

具体体现在当时日本国内卖出的药品,进口药占比高达80%。换句话说,日本政府为推行全民健康险所花费的巨资,大部分都进了国外药企的口袋。

日益增加的药品贸易逆差,最终倒逼日本政府做出了改变。从7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政府开始调整医药政策。具体调整如下:

首先,禁止国外药企在日本直接申请药品的应用和临床研究;

其次,国外药企如想要在日本销售产品,必须和本土企业合作,并让本土企业赚取利润;

再次,更新了专利保护条款,延伸至化合物领域;

最后,日本政府开始控制药品整体价格,但仍允许本土创新药定下高价,确保其最终利润高于前期研发成本。

随着政策的落地,日本药企开始大力投入创新研发,使得彼时日本制药行业的整体研发水平迅速提升,以至于超过了同期的欧美药企。

到了8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再次加大了对药品价格的整体控制力度,但是本土创新药物仍可单独定价。有了政策的持续支持,日本药企的研发热度不减。

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日本药企一共收获了130余种新化学实体,占全球总数的三成左右。而拥有丰富研发成果的日本药企,自然也不甘心把目光局限在本土,当时日本药企掀起了一阵“出海潮”。

恒瑞医药年报显示国际化放缓,来看看梯瓦、武田如何靠并购走出去

虽然武田在此前已经向东南亚进行过产品输出,并于后来的70年代末,在德国和意大利市场采用了药品销售代理模式,但这些还属于其国际化进程中的“小打小闹”。直到1977年,武田与雅培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TAP Pharma,这标志着其正式布局并进入了全球最大的北美医药市场。同时,也意味着武田进入了更加复杂的联合研发与合资公司的国际化阶段。

恒瑞医药年报显示国际化放缓,来看看梯瓦、武田如何靠并购走出去

时间进入9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的破裂,政府开始节省各项开支。在医药方面,日本政府出台了更为严格的药价限制措施,相应的,日本本土医药市场的总体利润开始缩水,武田的全面国际化战略迫在眉睫。

随后,武田建立了一系列外国分公司,包括中国武田(天津)、美国武田、英国武田、爱尔兰武田等。而武田的海外营收占比,也因为其逐步深化的“国际化”战略而变得越来越高:这一数据在1995年时为11%,到2000年时已经提高到了接近30%,达到了26亿美元。

以武田2017年的营收额为例,在这一年中,日本市场只贡献了其中的三分之一。而到了2018年,当武田决定以620亿美元收购Shire后,武田对于日本市场的依赖度更是降到了20%以下。

经整理,武田近年来的主要并购或合作项目如下:

恒瑞医药年报显示国际化放缓,来看看梯瓦、武田如何靠并购走出去

虽然由于海外市场环境和监管规则等原因,武田的国际化之路走得并不是一帆风顺,但在其完成对Shire的收购后,武田已经首次进入了全球药企十强俱乐部。

在产品的迭代上,武田也经历了从最初的生产维生素、抗生素,到上世纪80年代,在日本老龄化背景下开始研发老年病药物,再到后来的通过资本运作进行国际化布局、以及自主研发等手段,形成了如今专注于肿瘤、消化、罕见病、血液制品等治疗领域的产品矩阵。

写在最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由于国情和时代背景不同等原因,我国药企无法完全照搬两家巨头的发展和扩张模式,比如我国CFDA已经在2017年6月19日加入了ICH(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这意味着目前我们无法像70年代的日本一样,为了促进本土药企的研发能力,而让在中国开展业务的跨国药企做出让步。

但是除了自主研发的方式外,通过并购其他具备研发实力,或具有本地分销渠道的海外药企,也不失为我国药企实现持续增长的一个好途径。目前,复星医药、绿叶制药等,是我国药企中擅长并购和整合的典型代表。

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医药市场相比,我国医药市场中的创新药占比相对较低,创新药的成长空间巨大。而恒瑞作为我医药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从1970年成立至今,一直是一家无并购商誉、零借款的公司。和梯瓦、武田不同,这是一家典型的靠技术和研发来驱动业绩增长的“内向型”企业。

而值得注意的是,恒瑞目前的收入仍以仿制药为主。在我国仿制药利润逐步下降的大趋势下,其是否会在未来改变“内向”的风格,采取并购的方式扩充产品线及研发管线,并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海外销售份额?虽然目前我们无法对此做出准确的判断或预测,但“药王”孙飘扬选择在其62岁时离开恒瑞的管理一线,这或许是恒瑞即将做出改变的信号。

让我们拭目以待!

主编:谦启咨询 | 陈勇

原创:谦启管理评论

arro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