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诗经》「十五国风」没有「楚风」

 关东老圃 2020-04-11

熟悉《诗经》的人也许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十五国风都以国名地名命名,唯独开篇的“周南”,“召南”,不是国名,也不是地名。

此二者,人们习惯谓之为“二南”。那么,《诗经》“二南”到底是哪里的民歌呢?“二南”又指的是什么地方呢?《诗经》里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十五国风里没有楚国。这是为什么呢?

大多数诗家认为,这里的“周”是周公旦的代称,“召”是召公奭(音:shì)的别名。而“二南”就在今天陕南和湖北交界处的地带。胡适就曾指出,诗经里不是没有楚国的国风,而是以另外的名称出现。它就是周南,召南。

有学者研究发现,所谓诗经“二南”,就是周人原都镐京(在今陕西西安东)。灭殷以后,又建立了东都,称为雒邑(在今河南洛阳)。周初,为了便于统治,召公奭常驻西都镐京,统治西方诸侯。周公旦长驻东都洛邑,统治东方诸侯。这就是著名的分陕而治,亦即以今河南省陕县为分界线。具体地说,以西周时河南陕县为界,周公在东面、召公在西面。

因此,产生于陕西以东的河南南阳、鄂西北(襄阳、枝江以东地区的)诗歌归入周南;以河南陕县以西,岐山之阳,汉水流域上游的汉中、安康、商洛等地为召南。

周召公,姬姓,名奭,是周武王的同姓宗室。食邑于召(今陕西岐山西南),谓之召公。又称周召公、召康公或召伯。又因其受封于燕国,也称燕召公。召公奭是后来燕国和召国的始祖。召公奭曾辅助武王伐殷,被封于燕(今河北北部),都城在蓟(今北京)。但召公本人并未前往,由长子姬克前往就任。而他自己则留在召国(今陕西岐山西南)。

召公奭是周初活跃时间最长的政治家,历经文武成康四世。周成王时,位列三公,担任太保的职务。他和周公旦把周朝一分为二:陕东(今河南省陕县以东)由周公管理为东伯侯,陕西由召公奭管理为西伯侯。而陕西省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全国三十四个省份行政区,论起省名的历史渊源,陕西省的名字源自西周初年,无人能出其右,应该是最古老的省名了。传说召公奭曾在一棵甘棠树下办公听讼,后世思其人而敬其树。《诗经·召南·甘棠》: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就是描述这个故事,成语典故“甘棠遗爱”说的就是这件事。

湖北房县古为彭国,属“二南”之地。房县地处汉水中上游,秦巴武当交汇,鄂、渝、陕毗邻,十堰市及房县地处汉水中上游。房县地处周公、召公所分“陕原”之正南方,其毗邻地域以东属“周南”,以西属“召南”,房县界于“二南”交汇地。诗经开篇的《关雎》是《周南》中的头一首。“周南”产生于江汉一带,从字面上理解“江”是长江,“汉”是汉水,而房县恰在长江之北、汉水之南的江汉之间。以此看来,房县应该就是《国风·周南》的发源地。

近代学者钱穆也曾指出,余观《诗》与《楚辞》于“江汉”、“江湘”每每连举,此多不得专指长江言。如“江汉浮浮”、“江汉之浒”以及“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大率多指汉不指江(钱穆《古史地理论丛》)。这个结论说明,房县乃至整个渝东、陕南、鄂西北都是《诗经》的发源地之一。

房县当地很多人都会唱诗经里的民歌。据传,他们中很多人根本不识字,仅是祖辈口口相传,历史悠久。比如,门古寺镇草池村六十多岁的村民邓发鼎唱的“姐儿歌”:

关关雎鸠往前走,在河之洲求配偶。窈窕淑女洗衣服,君子好逑往拢绣,姐儿见了低下头。

另外,房县一些乡镇的村民们,不仅传唱《诗经》里的民歌,还用唱诵《诗经》里的《蓼莪》一诗来哀悼已去世的父母。这个应该算得上是一个高雅的风俗了。比当年英国王室艾尔顿庄悼戴妃高雅多了!

至于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诗经》十五国风中为何没有楚风的原因,有人猜测可能与西周的“歧视”政策有关。

史载,周成王时,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到了他儿子周康王时的一次诸侯大会盟,由于西周王朝历来歧视南方少数民族,视楚国为“南蛮”,熊绎并没有受到一个诸侯该有的礼遇,反而与当时的狄夷鲜卑一起为康王守燎,负责茅蕝缩酒,根本就是仆役干的差事。

再则,从下图可见,《诗经》明显是一部我国北方的民歌总集。十五国里的十三国全部位于黄河中下游: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读bīn)。仅仅周南、召南是位于汉水和长江中游。

《诗经》十五国风大体上分为五区:

西区:《秦风》、《豳风》

北区:《魏风》、《唐风》

中区:《郑风》、《卫风》、《邶风》、《鄘风》、《王风》、《桧风》、《曹风》

东区:《齐风》、《鲁颂》

南区:《周南》、《召南》、《陈风》

很明显,国风把周南,召南排列在第一、第二位,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周公、召公代表的是西周王室。而其后的国风,仅仅代表的是诸侯国。在那个讲究“周礼”的时代,王先侯后,再自然不过。

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直讲究对称,如,山东-山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为何没有“陕东”流传下来?有人猜测可能是:黄河在陕县附近拐了个弯,南北流变成了东西流,把“陕东”一分为二:黄河以北,不久就被成王封给了他的弟弟唐叔虞,这就是后来的晋国,今天的山西。黄河以南也封了许多小诸侯国,后来叫作河南,而陕西则一直保留至今成为最古老的省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