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恭王府博物馆精品陶瓷欣赏(第41期)

 千冰室 2020-04-11

黑釉瓜棱罐

罐直口,双系,扁圆腹,圈足。通体施黑褐釉。圈足露胎。罐身为瓜棱形,并饰有凸线纹,线纹以一二一形式排列,宋代黑釉器物盛行线纹装饰,在瓶,壶,罐上均可见到。多数为黑釉白色条纹装饰,亦有黑釉酱色条纹装饰。线纹排列方法很多,有单线,满线,数线一组,或一二,一三线间隔排列,此罐在瓜棱形上又饰凸线纹,是其独特之处。

黑釉白口碗

碗敞口,以下渐内收,圈足。口一周白釉,以下施黑釉,日本称此种碗为白覆轮。这种施釉方法在宋代北方地区比较盛行,它打破了单一釉色,用两种色彩对比鲜明的釉来作装饰,或黑釉白口或白釉黑口,别具一格。南方很多瓷窑以烧青釉为主,有青釉白口碗,但白釉不白,为灰白色,黑釉碗亦有饰白口者,白釉亦不如北方窑的白,有的为青色口。

黑釉小口大腹瓶

瓶小口,口平折,短颈,硕腹,平底。通体施黑釉,形似梅瓶上半部,此种瓶式见于北方磁州窑,传世器物中有白釉褐花瓶,白釉剔花瓶等。造型独特。

黑釉剔花罐

罐唇口,无颈,溜肩,圆肩,通体施黑褐釉,装饰采用剔花,整个纹饰分两层,肩部为变形回纹一周,腹部主题纹饰为缠枝花叶纹,叶纹剔划细密,从造型与装饰风格来看,具有山西地区特点。

黄褐釉划花瓶

此瓶小口,平沿,短颈,溜积,硕腹,通体施黄褐釉,近足部露胎,有垂釉,施釉不均匀,有几处露胎。肩,腹部各划出缠枝牡丹两朵,辅以花叶,并在花叶纹以外的地子上划出复线纹,使花纹更为突出醒目,两组纹饰间用两道弦纹间隔,腹部花纹为主,肩部花纹为辅,主次分明,划花线条流畅,风格粗犷。

褐釉刻花梅瓶

瓶小口,短颈,丰夹,长腹,通体施褐色釉。近足处露胎。肩及上腹部以细线划卷枝纹两层,下腹部刻稍粗一些的叶纹,每两组相类似的纹饰及各有变化,从造型,釉色上看,属磁州窑系产品。

磁州窑虎枕

枕为卧虎形,以虎背为枕面,枕面白地黑花绘花卉鸟兽纹,虎身模仿虎皮黄,黑色条纹。虎头有左向与右向之分,黄釉色有深有浅,还有白,黑条纹相间的。枕面多为腰圆形,上白地绘黑彩芦塘秋禽,芦雁鹊鸟等纹饰。

磁州窑白釉划花大碗

碗敞口,口以下渐内收,圈足。灰白胎,釉下施白色化妆土,里心纹饰为划花荷花,荷叶纹各一枝,花纹以外为篦划纹,衬托出白色花纹,里心有五个长方形支烧痕,为金代磁州窑较为典型的器物。宋金时期磁州窑装饰品种多样,除白地黑花为典型的代表性品种以外,白釉划花品种亦为该窑的主要装饰之一,器物有碗,枕,缸等。

黑釉酱彩碗

碗敞口,口以下渐内收,圈足。里外施黑釉,外釉至近足处。口沿釉呈酱色,碗外釉色为窑变釉,黑色与茶叶末色相溶融。里心用酱色绘菊瓣式花纹,花纹在似与不似之间,色彩富于变化,韵味别具。

黑釉酱彩碗

碗敞口,宽唇,瘦底,圈足。里外施黑釉,上施七道褐彩,彩外口较宽,至碗心渐细,俯视整个碗心,宛如一朵盛开的花,此碗从胎质,釉彩来看,与磁州窑窑址出土的标本极为相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