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探寻救亡图存的“药方”(导学案与PPT)

 新用户56909953 2020-04-11

湖北省监利县第一中2015级历史学科导学案(必修3

编写人:  赵斌   编写时间: 2016.12.07    

知识的超市 -生命的狂欢

导学案

                                  ——探寻救亡图存的“药方

【学习目标】

    1掌握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提高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情景剧展示,认识到鸦片战争后不同阶层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异同   

3、激情投入,学习进步思想家们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深刻体会近代仁人志士艰辛的心路历程。

【预习案——专家门诊】

【药方一】“师夷长技以制夷”

【药方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药方三】维新变法思想

我的知识树

【探究案——名医会诊】

 探究一:假如你是魏源同时代的读书人,你会精读他的著作《海国图志》吗?无论精读与否,请说明你的理由。

探究二: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他为什么要“跪着造反”?

探究三:归纳总结鸦片战争后不同阶层的中国人学习西方呈现的轨迹及其特点。

【我的疑惑】              

【检测案——巩固提升】

11839年《澳门新闻纸》报道说:“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

   至今仍不知西洋。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林总督”“相反”

   的“行事”是指    
   A.虎门硝烟                        B.抗击英国侵略者
   C设立驿馆,翻译西学              D.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2、陈旭麓先生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

   要的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

   能够论证一观点的是(   

   A.清廷官僚体系由此开始发生被动转变

   B.反映时代脉搏跳动的改革思想日渐增多

   C.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D.向西方学习成为精英和民众一致的选择

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进一步冲破了传统“华夷之辨”的保守观点。下列材

   料可以体现“中体西用”这一进步思想的是(   

   A.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B.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

   C.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4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备受列强欺凌,有识之士开始关注世界形势,力图挽狂澜于

   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逐渐将中国引进近代化的道路。中国迈出近代化历程的第一

   步是(      )

   A. 林则徐编译《四洲志》              B. 魏源编撰《海国图志》

   C. 洋务派“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D. 戊戌变法

5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

   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                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

   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                  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

【我的收获】学习本节课后同学们有何启示与认识?写一两条。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PPT

                                  ——探寻救亡图存的“药方

Kiss The Rain mp3

附:  体用之争

人物:

      慈禧太后—邹清

      大总管李莲英—王光亮

      李鸿章—刘铭

      倭仁——田野

      郑观应—梁宇轩

总管李莲英:“太后嫁到!”

    慈禧太后在太监总管李莲英的搀扶下,来到了正殿,坐在那把太师椅上,拨弄着她的那双妩媚的手指!

李鸿章等大臣纷纷跪拜,给太后请安:“太后吉祥!”

    慈禧太后:“众爱卿平身”!

    李鸿章等大臣:“谢太后!”

慈禧太后:“今日国力贫弱,洋毛子扰我大清河山,盗贼四起。哀家心里郁闷、郁闷啊!诸位有何良策,可助我大清永保万年?”

    李鸿章:“启禀老佛爷,臣乃直隶总督李鸿章,臣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所以我大清欲自强,可学习外国之利器,造轮船、制火器,师夷长技以自强。”

   “一派胡言!”站在一旁的大学士倭仁大声斥责到:“师夷长技,置祖宗之法于何地?大学士倭仁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臣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抵御外侮。李中堂这么做是要以夷变我华夏,弃祖宗之法,臣认为万万不可,太后三思!”

李鸿章直摇头!

老佛爷见状,说道:“哀家思量了一下,觉得李鸿章的看法有些道理,况且恭亲王奕訢和地方的曾国藩也有此意!不然就照李中堂的做法......          

郑观应:“启禀老佛爷,臣郑观应有奏,臣认为李中堂的做法只是西洋各国强盛的皮毛!臣认为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也。立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强计日可待也。”

太后:“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我怎么听着那么不舒服呢?”

李莲英见状,马上对郑观应斥责到:“太后面前竟如此放肆,还不快退下!太后您息怒,是下面的奴才不好。”

太后:“今日哀家心情不好,今日议政就到这里吧!李鸿章你留下!”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