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单与简约的不等式

 稼穑居 2020-04-11

  在社会人生中,能够参悟世相的门径,能够说服人的道理,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其逻辑通常是简单的,其语言也是化约的。所谓要言不烦,大义至简。

  改朝换代这件事,中外历史皆然。其实质是什么?说起来千头万绪,写出来千言万语,托尔斯泰用一句话就说清楚了:“革命赢得了权力,权力又来压迫革命”。通俗地说,就是做媳妇时怨婆婆狠,做了婆婆对媳妇更狠。

  什么是和谐之道、安详之道?一言以蔽之:古代圣贤的经典著作,讲的都是和谐之道、安详之道。季羡林老先生曾说过,中国人五千年吃饱了就想一件事,就是琢磨怎么和不同利益诉求的人和谐相处,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怎样达到人的内心和谐。

  聊斋中的书生,不是穷酸迂腐,就是用情不专,而那些鬼狐幻化出来的美女就是喜欢他们,这让外国读者很不理解。赵玉平教授用一句话就说清楚了:因为写书的人就是个书生。那么,戏曲里的佳人爱才子又怎么说呢?是爱才,也是终身托付的投资。富小姐赠金穷秀才,是盼他金榜题名后过上夫贵妻荣的好日子。

  马寅初教授在回答什么是经济学时,先讲了个故事:一进京赶考的书生住店,预付十两银子要上房。店主将这十两定金给米老板付了米钱,米老板转手给屠夫还了肉钱,屠夫又找养猪的还了猪钱,养猪的又去还清了饲料钱,饲料商又赶到旅店还了房钱。就这样,十两银子又回到店主手里。这时,书生转回来说房间不合适,要回银子就走了。然后,马寅初教授概括说,你看,店主没赚一文钱,大家却把债务都还清了。这说明,货币流通得越快越好,这就是经济学。

  其实,只要你秉持大义至简的原则,凡事均可用简单的逻辑说透,那就是往骨子里看,往骨子里说,往痒处挠,往疼处扎。鲁迅先生的杂文之所以被视为投枪、匕首,就是因为简短而又犀利,读过之后,让人如醍醐灌顶,心明眼亮,痛快淋漓。《立论》一文,通篇不到三百字,但却质朴凝练,通过说谎话与说实话不同报应的对比,将圆滑老道的打哈哈处世哲学及其赖以寄生的社会,刻画得形神兼备,剖析得鞭辟入里,真正是刺时弊一针见血,砭世相入木三分。

  那么,在有些人那里,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会弄得复杂化了呢?余秋雨将其归结为“构思过度”。他认为,一个成功的大企业,它的经营模式一定是简单的;一个伟大的人物,他的人际关系一定是简单的;一个危机处理专家,他抓住问题核心的思路一定是简单的;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它的核心理念也一定是简单的。

  在科研领域、学术领域以及思想文化领域,对于“简单与复杂”这个命题,我们需要具体分析,灵活把握,该简就简,当繁则繁,不应一概而论。牛顿就曾说过: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可以发现新领域;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可以发现新定律。前者属于发散思维,后者属于聚合思维,两者都是创造思维的范畴。就思维逻辑和方法论的适用性而言,简单与复杂各有其妙,关键看你怎样运用它。复杂,不是故弄玄虚、故作高深;简单,也不是笼而统之、马而虎之。套用陈道明的一句广告词说事,那就是:简约而不简单。从某种意义上说,化约的的设计与规则更管用。

(作者 王兆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