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主任的门,我准备去交个人信息表。当我把身份证复印件摆在他眼前时,他轻轻一瞥,便随即惊讶地问:“你是砀山的吗?” “是啊,我是。”我也有些诧异,主任怎么突然问我这个呢?我只知道他在河南教过书,却不曾知道他和砀山有什么关系。 “砀山好啊,我在河南的时候每年都要买上几箱砀山梨。你们那里的梨是在全国出了名的好吃!” 听到主任这样赞美家乡,我喜不自胜。本来要和他大谈砀山,大谈酥梨的我,一时间却被想家的心情堵的说不出话来。 在异乡的我,从异乡人的口中听到家乡。第一时间里,忘了该怎样表达开心,忘了该怎样用自豪的神情走出办公室,只是想哭。因为想家了。 在我的印象里,砀山一直就在那四省交界的偏僻一隅,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很少被提起。直到离开家乡之后,我才后知后觉——原来砀山不只是那样。它还是我心的归宿,还是我心心念念的总和。 很小的时候,我就跟着爸爸妈妈来外地上学。每年寒暑假都是我最期待的,终于可以回老家了。记忆中的砀山,是渴睡人的眼,是长长铁轨那头的召唤,是东方既白时愈来愈近的家乡。 十二个小时的舟车劳顿,凌晨下车时刺骨的寒冷,什么都不能挡住我的喜悦。我和爸爸妈妈总是在出站口就做好充足的准备,准备冲出车站,冲出熙攘的人群,然后安心地停在路边,静静等待亲戚的到来。无论早晚,老家的亲人们都很愿意来接我们回家。 爸爸妈妈和亲戚聊天,我就定定地坐在车里往外看。听着大人们说知心话儿,心里是不孤独的。虽然还很早,可是街上已经有了早起锻炼的人,况且还有一路喜人的空气陪伴,哪里又会觉得孤独呢?只是神清气爽。 很多年了,都是这样。可是又不全是这样。因为每年回去,砀山都在变。 以前店门口随意堆放的垃圾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哨兵似的垃圾桶,守卫着砀山的清洁。路面越来越干净,路两旁是花花绿绿的霓虹灯,目不暇接。 最令人喜出望外的,莫过于每次回家都能参加到砀山独有的节日——梨花节。这个活动给我感触颇深,不仅仅因为它好玩,更因为它代表了一个地区厚重的文化底蕴。作为酥梨的故乡,砀山的梨花精神,劳动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就这样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每每想到这里,心里一种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有了梨花节,还有梨花广场。俯瞰过去,一个呈五瓣梨花形状的建筑赫然伫立在眼前。每天晚上遛弯的时候,总是忍不住要去梨花广场走走,看看那五瓣梨花,希望永远记住它的样子,不至于在异乡的日子里忘却了家乡靓丽的风景。 在广场的旁边,还有音乐喷泉。每次回来我都饶有兴趣地要去观赏一番。置身其中,这里的音乐与水声相合,水柱也此起彼伏。 喷泉渐渐地在眼前模糊,脑海里却浮现起砀山旧社会的景象;听爷爷讲,过去砀山是黄泛区,黄河在县境内肆虐了七百多年,数次泛滥、决口,留下的是一道道河床和沙丘,每年冬春狂风起,飞沙满天。“面缸一层沙,走路难睁眼,张口沙打牙”。流传在民间的顺口溜正是当时农村荒凉景象的真实写照。以前听他讲只是觉得新奇有意思,现在再回想起来却多了一分感慨。漫天的黄沙不见了,恶劣的天气不见了,明亮蔚蓝的天空却越来越清晰。 我无法想像以前的黄泛区是怎样一步步变成现在焕然一新的模样,便突发奇想地问一同来的爸爸:“以前爷爷给我讲砀山满地是沙子,现在怎么一点都看不到了呢?” “沙子都变成果子了啊。”爸爸神秘地说。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我迫不及待地问。 “你知道吗,解放后,党领导全县人民彻底改造砀山恶劣的环境。大栽果树,改造沙滩。没过几年,就大见成效,全县七十万亩果园,它不再是沙的王国,而是花的海洋,果的世界,堪称世界之最。” 我轻轻地点了点头,心里思绪万千。我以前总觉得似乎党离我很远,听了家乡的大变样后,立即觉得浑身像一股暖流流过,感到党给家乡人民带来的幸福和温暖。一阵明快的音乐又将我拉回到喷泉前,我目不转睛地望着,看到跳跃的水柱,我不由得会心一笑。因为我知道,眼前喷薄着的不仅仅是美轮美奂的喷泉,还是砀山蒸蒸日上的明天。 砀山俨然已经登上了这趟构建中国梦的列车,以前的梦是要把沙子治理好,现在梦圆了。于是,砀山又有了新的梦,那就是实现小康,让全县人民尽快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如今砀山它不再是那个皖省最北边的小县城,而是有自己的标志,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文化。充满精气神的令人神往的好地方。 夜深了,思绪像一匹天马,踢踢踏踏奔回了家乡。我带着幸福写下这满是思念的文字。情到深处,泪眼朦胧。 想到白天主任的那句话:“你家是砀山的?”,我不由得又点了点头,再次在心里默念了一遍:“是啊,我家是砀山的。” 近来,我听说高铁修到了砀山南站。欢欣过后,心里也暗下决心:等今年放寒假了,我要坐高铁回家过年。 毕竟,砀山,才是我心的归宿,是我心心念念的总和。 回家吧,回砀山吧! |
|
来自: 新用户56909953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