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胡军哲

 新用户56909953 2020-04-11
基本信息

胡军哲  硕士学位,中学特级教师。先后工作于煤炭坝子校(3年)、长沙市一中(15年)、长沙教育学院(1年),现为长沙市雅礼中学历史教师,湖南师大硕士研究生导师(兼)。

长期担任高三历史教学及备课组长,致力于历史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培训等方面的研究。先后获“湖南省教育厅直机关十佳青年”“长沙市教学能手”“长沙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长沙市委、市政府颁发)“长沙市教研积极分子”“长沙市友谊教育科研奖”“感动长沙市一中人物”“长沙市一中教研标兵”等荣誉称号。教学工作深受学生喜爱,成绩突出。所教学生先后有3人获长沙市“文科状元”,其中1人为湖南省状元,一批学生考入全国一流高校。

至2015年,已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教育理论与实践》《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等专业刊物发表学术研究文章近100篇,其中14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34篇被列入其目录索引。主编教辅书籍20余种/本。出版专著《杏坛爬梳》(岳麓书社2011年,24万字)。应邀先后在省内外举行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教学、高考复习等方面的培训讲座140余场/次。均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个人先进事迹曾被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历史教学》《三湘都市报》《潇湘晨报》《长沙晚报》《现代教育报》、湖南教育电视台等媒体作为“名师”推介报道。

专家评价

  曾长期担任《历史教学》杂志主编,现为天津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的任世江先生在《杏坛爬梳》(岳麓书社20113月版)一书的序言中说:“我和胡军哲接触不多,但从文章中认定,他会成为湖南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中学历史教师。”“胡军哲老师不仅善于思考,而且勇于实践。”“现在很多青年教师不看杂志,一些骨干教师能仔细阅读就很不错了,能像军哲这样,通过阅读杂志,吸取同行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无疑是少数。胡军哲老师不是在名牌大学接受专业训练的,但他比同龄教师进步快,成就也多,这说明他勤奋、钻研,把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教学上了。”“胡军哲的文章不仅内容有创见、有新意,文字也越来越流畅,相信读者从他的书中能看到他进步的脚印。”“提携青年、培养新人是杂志的责任,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当编辑的愿意给作者‘抬轿子’,但是,能坐上轿子的人一定是像军哲这样勤奋的老师。”

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历史教师

胡军哲
从事教师职业后的第三年,当我满怀激情、放手大干教育的时候,有位老教师很关心地对我说:“军哲啊,历史学科在中学是副科,属于第三世界。它在很多家长、学生的心目中可有可无,历史教师也很难干出点名堂来。你有才华,能改行就改行,有机会搞学校行政也很好。”前辈的劝导无异于给我的热情泼了瓢冷水。感叹之余,我常想,历史教师怎样才能干出点儿名堂来?后来,我逐渐发现,即使是所谓的“主科”教师,如果工作不努力,教师本人及其任教科目也没有地位,家长、学生同样不满意。前不久,我读到了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清华附小窦桂梅老师的著作,启发很大。原来,即使是语文教师,也要努力为自己赢得专业尊严!教师的地位、学科专业的影响似乎与所谓的主科还是副科关系并不大。历史教师的专业尊严与他的专业修养密切相关。
1
历史教师的专业尊严首先表现于专业自信。
我始终坚信,历史教育是社会和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促进和完善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是一部人生教科书,记载着人类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我的艰辛历程,从历史的进程中可以体验先辈们在追求理想、改变命运过程中的痛苦与欢乐,挫折和喜悦;感悟到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与伟大。历史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培养现代公民所必须的素质。历史学注重解释,历史解释因人而异,因此,历史教学的确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大力宣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历史学科将更加凸显其重要性。我为自己是一名历史教师而感到自豪。
2
历史教师的专业尊严来自于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高为师”,专业素养平平的人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不学无术的人不配当老师。怎样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一句话,阅读与思考。阅读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信念,阅读是教师的生命所在,阅读的力量就是教师的力量!青岛市教研室的陆安老师说得好:“历史教师仅仅满足于职前的‘一次性充电’是远远不能满足‘一辈子放电’的需求的,持之以恒、覆盖终生的学习,便成为了历史教师这个特殊行业应该秉持的态度。”参加工作15年以来,我时刻不忘阅读与思考。我从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等介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书籍中,读到了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我从聂幼犁的《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赵亚夫的《历史教育学》等介绍学科教学实践的理论书籍中,读到了历史教育教学的魅力;我更从众多历史专业书籍、杂志中读出了历史的智慧与历史学的博大精深。陈旭麓先生的四卷本文集,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国近代史。黄仁宇、许倬云的著作,让我兴奋地领略了历史的大脉络。历史教学专业杂志提升了我的精神气度。通过长期阅读专业杂志,我总能立足于学科发展的最前沿,不断给自己的学生带来新奇的感受;通过长期阅读专业杂志,我熟悉全国很多优秀同行的名字,时刻感觉到历史教学跳动的脉搏。“文字就是生命的酒”,表达理性情怀、呼唤真诚、讴歌善良的文字,对教师的工作与人生永远有着不可漠视的无穷力量。厚厚的眼镜镜片是我长期坚持阅读与思考的见证。如果说,我在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的话,主要原因就在于坚持不懈地阅读与思考。当我凝望自己书房里成墙的书籍,找寻自己散落于各种报刊杂志上的文字,翻阅即将出版的《杏坛爬梳》时,溢满心房的不止是“成就”!
教师的专业素养,关键看课堂教学。我每年都要参加多次教学调研活动,听到不少历史课,心中生出诸多疑惑。我发现,很多教师依然是一讲到底,以考纲为纲,以课本为本,积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经验为模式,沿此经营着自己的职业生涯,立足于三尺不朽讲台。学生则沉浸于现成的结论之中,退出了自己的思考,记住了别人,却丧失了自己。我一直认为,历史课堂一定要有生命力。有生命力的课堂一定是有生活、有情感、有思想的。我在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课时,没有把着力点放在“让学生感受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上,而是通过大量典型的生活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与艰巨性,体会历史发展背后的艰辛与付出,课堂深深触动了学生的心灵。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说:“三尺讲台,是联系着学生的生命的,你讲什么,教什么,传授什么知识,培养怎样的能力,给予怎样的思想熏陶,给予什么价值观,将来都会反馈给你。……教师的每一节课都会影响学生的生命质量。”这是多么深刻的见解!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几乎把全部精力放在备课与上课上,每备一堂课,我至少要精读并比较二个版本的教科书;每上一堂课,我至少要查阅一本相关著作;每做一个课件,我至少要参考4个甚至更多的别人的课件。我的努力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肯定。在每学年学校组织的学生评教活动中,我几乎每次都获得了所教班级100%的优秀率(或满意率)。2009年6月,我所任教的高三(7)班学生很另类,他们赠送我一本自制的留言簿,里面有很多同学送给我的“留言”,还贴有每一位同学的生活照片,有集体的,亦有单人的。这份特殊礼物让我感受到了历史教学的力量,我将自己的感受写成随笔《简约·爱·创造——由一份特殊礼物所想到的》一文,发表在《中学历史教学》2010年第9期,竟然引起了全国许多同行的强烈共鸣。
3
历史教师专业尊严的突出表现是专业个性。
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独特的存在,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应该张扬自己的教学个性。张扬个性不是轻佻狂傲,更不是自我封闭,它是一种不人云亦云、不迷信权威、不屈从权力的精神品质,它散发的是一种建立在深厚专业素养基础上的文化气息。新课程实施以来,讲授法遭到了猛烈的抨击,被视为是“接受学习”的象征,讲授法似乎已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其实,课堂讲授是由教师教学的本质决定的。我认为,历史教学尤其要注重讲授法。当然,这还得取决于怎么讲以及讲什么的问题。我在《新课程理念下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革新》一文中指出:历史课堂教学内容要精讲;历史课堂讲授要讲到“点”上;历史教师要讲出自己对历史的独特理解与感受。大概是受到目前功利因素的影响,人文学科的教学普遍存在工具化的现象,以理科教学的讲解剖析来取代人文学科的阅读和感悟。历史教师会了应试训练,会了编选试题,会了下载试卷,会了高考走向分析,会了知识点之间无血无肉的连接,却越来越不会讲故事了。没有故事的历史课堂是怎样的滋味?我在历史教学中坚持要讲故事,以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极力反对以解题来引领高一的历史课堂教学。我的做法遭到过反对,但自己的坚持换来了欣喜,我所任教过的高一学生都有一定的课外阅读量,大多数学生掌握了较强的历史表达能力。优秀的历史教师需要具备对课程设计的理解力、对现行课堂教学的批判力和对高效教学的建构力,并从中培养自己的教学个性、塑造自己的教学风格。
就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教师这个职业还是不错的。因此,听说有些领导经常提醒老师:要珍惜目前来之不易的工作。这句话,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教师的努力纵然对得起工资,是不是对得起这份工作?我们珍惜了自己的工作,是不是珍惜了教育规律?恐怕想过的人不太多。纵观今天教师专业成长的话题,我们需要反思的是,自己有没有被功利的课题研究和论文所钳制?是否注重扎根于实践,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否有了关于教材以外的见解,并将之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新的一年,我们都应该好好想想这些问题。
作者:胡军哲  
(原载《历史教学》2011年第1期“新年寄语”栏目。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1年第4期索引列出。)

统计胡军哲老师2011—2012年间所发表的论文

1.《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历史教师》,载《历史教学》2011年第1期“新年寄语”。

2《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师如何做教研——从对历史学科名师的研究谈起》(5000字),原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1年第6期全文复印转载。

3.《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读任世江老师〈编余杂俎——历史课程研究〉》(7600字),原载《历史教学问题》201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1年第8期全文复印转载。

4.《高中历史教学调研听课有感》(5200字),原载《中学历史教学》2011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1年第5期全文复印转载。

5.《2010年江苏卷第22题对第二轮复习的启示》(5600字),载《中学历史教学》2011年4—5期。

6.《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激活学生思维——〈新文化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8800字),载《历史教学》(上半月)2011年第4期,列入人大复印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1年第11期重要论文目录索引。

7.《太平天国的反孔与崇儒——兼评2011年高考新课程文综卷第29题》(8000字),载《中学历史教学》2011年第9期,列入人大复印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2年第4期重要论文目录索引。

8.《多一个角度,长一分历史见识——再谈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对尹海峰老师文章的回复》(6400字),载《历史教学》(上半月)2011年第11期。

--------------------------------------------------------

9.《掌握学业评价理论,深度推进课程改革——读黄牧航教授著〈高中历史科学业评价体系研究〉》(8800字),载《历史教学问题》2012年第3期,有删节。

10.《公民教育的理性表达——读王雄老师〈革命与建国:为了百年后的中国〉有感》(8800字),载《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年第4期。

11.《教师阅读与考试命题》(11000字),原载《中学历史教学》201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2年第10期全文复印转载。

12.《2012年全国文综卷(课标)历史试题评析与教学启示》(8300字),原载《中学历史教学》2012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2年第12期全文复印转载(置于首篇)。

13.《教学随笔:透析特别的成长体验》(6000字),载《中学历史教学》2012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3年第4期全文复印转载。

14.《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的特点、类型及教学策略》(9800字),载《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第11期,有删节。

--------------------------------------------------------

微信编辑:李进

资料来源: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