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 摇曳的记忆在心中流动——记我的家乡

 新用户56909953 2020-04-11

我的家乡位于西北高原的青海省,因境内的青海湖而闻名。青海素有“金城屏障”“玉塞咽喉”之称,又因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而被誉为“江河源头”“中华水塔”。而生我养我的湟源县则像一颗明珠点缀在茫茫的青海高原上。

湟源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在离开这里半年后我又一次信步走进了我记忆深处的丹噶尔古城。在我感慨岁月的磨洗使许多鲜明的过往人事化为乌有的同时,还是可以见到许多历尽沧桑的遗迹依然如故。

沧海霁月,落崖惊风。假如让时光倒流,回溯到那盛极一时的丹噶尔古城,她是闻名遐迩的贸易重镇,因其扼“唐蕃古道”险塞,据“丝绸辅道”要冲的重要地理位置而渐渐发展成为茶马互市的中心,被誉为“环海商都”。古城经济的高度发展也带动了文化以及各种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与繁荣。汉藏文化、佛教与道教文化、东西方文化都在这里交融,从而形成了特殊的地域文化风俗。在这种历史文化背景下,丹噶尔古城又孕育出了许多艺术奇葩,诸如绚烂多彩的排灯艺术和惟妙惟肖的皮绣艺术。丹噶尔以一种大海的气魄容纳了各民族文化艺术的并存与繁荣。

但是这一切,随着民国十八年正月的一声跑响而灰飞烟灭,这是一个令古城人民心灵滴血的日子,丹噶尔百年繁荣的美梦彻底破碎,肢残体破的丹噶尔撒遍了牺牲的血雨,浸透了痛苦的泪泉眼前的衰败既是现实,曾经的繁盛已永远成为过去惨遭马仲英屠城厄运的丹噶尔再也无力重振“环海商都”的雄风了。她如一位风烛残年的老妪,默默地躺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惟独留下那座伴着暮鼓晨钟的城隍庙庄严而倔强的屹立在历史的风尘中,独自承载着丹噶尔古城所经历的苦痛与磨难。

一切的辉煌与伤痛都在岁月的指尖流过,不变的唯有丹噶尔人民对她的一片赤子之情。在丹噶尔古城缄默了近八十年之后,丹噶尔人民开始重新发掘古城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底蕴,并赋予她新的使命与内涵。在原高等第一小学堂的基础上建立了“昌耀纪念馆”,以纪念这位扎根高原,命运多舛的著名诗人。丹噶尔古城如凤凰涅磐,浴火重生。正如尘风不能改变花的艳丽,乌云的倒影也不能改变河流的清澈,昔日的伤痛丝毫不能改变古城今日的崛起。傅雷说:“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过劫难的超脱是轻佻的。”丹噶尔在经历磨难几十年之后重新焕发生机便显得更加珍贵。如今,修缮一新的丹噶尔古城已渐渐成为湟源旅游业的支柱,每天来自各方的游客络绎不绝,纷纷争相领略昔日“环海商都”的风采。

丹噶尔古城养育了湟源人民,是湟源人民的骄傲。勤劳质朴的湟源人民凭借他们的智慧、双手和扎实肯干的精神创建了这座灿烂辉煌的高原古城。她是高原人民高贵品质的集中体现,也是高原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依托。丹噶尔古城,她曾经的辉煌已离我们渐渐远去,但人民对她饱含深情的金色记忆却永远不会褪色。让我们在心底祝愿这座美丽的高原古城在新的时代重新焕发出她的生机与活力。

编辑:赵子瑞

负责:周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