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事串出期货真谛 读新书《期货战争》

 hyqg8 2020-04-11

中国人并非天生没有资本市场博弈的“基因”。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当时主持外贸工作的陈云就曾领导中国企业在国际期货市场中上演过乘风破浪、虎口拔牙的好戏。

  当时,为了满足内需,以合理价格在货源紧张、价格趋涨的国际市场及时购买到47万吨原糖,我国企业先从伦敦和纽约期货市场购买期货合约,预先对冲涨价风险,随后迅速辗转巴西、澳洲、伦敦、泰国等地购入现货,当国际糖市发觉中国大量买糖而趁机抬价时,我国企业已完成购糖任务,并高位卖出期货合约,赚取了大量额外收入,打了场“漂亮仗”。

  然而,时至21世纪,中航油事件、国储铜事件、中盛粮油事件、东航国航事件……这些悲壮的案例无不透出中国企业在参与衍生品市场时的弱势与不成熟。在其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深层次的症结?

  初见《期货战争》的书名,我不禁怀疑,这莫非又将是一本满足大众猎奇心理、增加茶余谈资的畅销书?而当看到书的主题——“企业如何利用期货市场规避经营风险”后方晓梗概。

  最终,在伴随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读完全书后我发现,《期货战争》既是期货市场功能普及读物,又可以说是实体企业和投资机构参与期市的入门“兵书”。

  书中,编著者用尽可能通俗的语言讲述了日本三井住友银行事件、德国MG集团MGRM公司事件,包括前述国企系列事件等一大批“折翅”案例,不仅有当时的市场背景,对事件的前因后果甚至交易的点位也尽可能具体,让人在津津有味阅读的同时不由得心生感慨。

  而称其为“兵书”,则在于书中不仅针对具体事件,揭示了套期保值的原理,分析了一些企业被“套”而不“保”的本质原因,起到以史为鉴的作用,还细数了诸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阿联酋阿提哈德航空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熟练老辣的套期保值手段和操作准则,从而给我国企业的资本经营提供有益借鉴。

  我国的国航和东航在前期燃油对冲业务进展顺利的情况下,“脑热”参与了自身并不熟悉的场外复杂衍生品交易,同样也尝到苦头。其中,东航通过在场外市场与多家投行和外资银行签订一系列价格不同的结构性期权组合,在2008—2009年间既卖出大量看跌期权,又卖出大量看涨期权,试图锁定燃油价格于一个宽泛的价格区间内,超出了简单套保范畴。然而,一波原油价格的“过山车”行情导致东航在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两个方向均形成严重亏损,东航实际上钻进了国际投行预埋的圈套里。

  而反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其长期受益于套期保值则与之长期坚持正确的套保理念分不开。区别于多数航空公司采用的“燃油价格对赌协议”套保模式,美国西南航空仅靠坚守三条准则就使自己保持了“微笑”。

  其一是长期低位套保。与一些航空公司在油价较低的年份不重视套保,在油价高涨时却“临时抱佛脚”,导致收益有限甚至方向错误相比,美国西南航空坚持长期套保,规避未知风险。

  其二是简单至上原则。该公司的套保组合中大多数只是简单地买入看涨期权,未涉及复杂衍生品交易,保障了期、现货之间的平稳对冲,实现风险可控。

  其三是不为盈利和短期损益所驱动,坚持套期保值的最初动机。

  上述原则似乎印证了“简简单单才是真”的老话同样适用于企业套期保值。

  《期货战争》的编著者通过剖析一个个案例,揭示了为何我国在不少资源类大宗商品上既拥有资源权,又拥有需求权,却依然没有定价话语权而身陷被动局面,同时串联出期货市场的功能(商品定价、价格发现、风险规避、资产配置、贸易渠道、投机),现货市场经营的风险点以及多种期货避险策略和期货交易本身的风险等。书中对企业套保专家组的构建,套保的决策、执行、效果评估流程,以及企业套保的财务处理等也有较为具体的讲解。相信即使是从未接触过期货市场的人士仔细读完此书后也能成为“半个专家”。

  值得一提的是,《期货战争》的内容除了针对我们所熟悉的商品期货和股指期货市场,还涉及我国筹备中的外汇期货、利率期货以及更为复杂的期权产品等,具有一定的扩展性和前瞻性。

  愿更多的人通过此书正确认识到期货市场存在的意义,共同维护和推动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

故事串出期货真谛 读新书《期货战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