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塔糖”绝迹的秘密:20克种子带来童年回忆,可惜如今已绝种!

 图说历史 2020-04-11

90年代之前出生的国人,童年中最甜蜜的回忆,一定有“宝塔糖”。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吃糖果都是一种奢侈,而这些花花绿绿又很甜的“宝塔糖”,就成了小朋友最受欢迎的零食。当然,这种糖的主要作用可不是为了解馋,而是灭杀肚子中的蛔虫。

遗憾的是,从1982年开始,“宝塔糖”就在中国消失了,而且是彻底的绝迹,就连生产原料都找不到了,这是为什么呢?(现在虽然也有“宝塔糖”,但只是借用其名,跟原来的宝塔糖并不是一个成分。)

20克宝贵的种子

全国解放后,由于国家条件还不太好,蛔虫病在中国大面积存在;如何生产一款有效又便宜的蛔虫药,就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遥远的北极圈内,生长着一种叫蛔蒿的植物,可以提取制作蛔虫药的原料,我们国家并没有这种植物。50年代苏联援华,苏联送给我国20克蛔蒿种子,这些种子平均分成4份,在公安民警的护送下(可见这种子多么的珍贵),分别送到潍坊、呼和浩特、大同、西安四个城市进行试种。

不过,试种工作只有潍坊取得了成功。从50年代中期开始,潍坊国有农场开始大量种植蛔蒿,“宝塔糖”的生产有了源源不断的原料。

蛔蒿绝种

如此重要的药用植物,在中国刚刚扎根没多久,就遭遇了诸多劫难:“大跃进”期间(1958-1960),由于工艺使用不当,导致数千公斤原料被毁;“三年自然灾害”期间(1960-1962),蛔蒿的种植面积骤降94%;1964年,潍坊遭遇水灾导致蛔蒿绝产,竟未能收获一粒种子。多亏了农场一位有远见的老同志,用农家的土方法保存了3瓶种子,蛔蒿得以复种。

1965年,蛔蒿重新在国内大规模种植,哪想到第二年又开始了“十年动乱”,蛔蒿被砍得一塌糊涂,再次遭遇灭顶之灾。“动乱”结束之后,蛔蒿种植面积再次增加,原料源源不断的送进制药厂,“宝塔糖”一度出现市场饱和。

从1979年开始,国家推行全民服用“宝塔糖”,然而仅仅过了2年,“宝塔糖”就在中国突然绝迹了。当时,由于“宝塔糖”生产的太多,库存太多无法消化,蛔蒿的种植也就停止了。1982年9月,“宝塔糖”被国家淘汰,蛔蒿自然也就不再种植了。

但是,淘汰一种药品,不代表药品的提取原料也要淘汰,遗憾的是,蛔蒿的种子没有得妥善保存。1985年,全国都在求购蛔蒿原料,很多采购人员带着丰厚的条件前往潍坊,这才知道蛔蒿在全国都已绝种,只好无可奈何的离去。不得不说,这是我国制药史上的一起悲剧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