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玉环这么胖,到夏天如何度过?光看她穿的衣服,一般人穿不起

 Oumuamua 2020-04-11

每逢酷暑,人们总会想到各种办法以避暑,现代人可以享受到空调和电风扇等带来的凉快,可在科技落后的古代,他们的衣服也比现代人繁复,男女皆是长发,只能任由着屋子外热气蒸腾,那么他们会想出什么办法来驱散暑气呢?

有一个办法是物理降温,在三伏天的时候,古代人会跳到江河中洗冷水浴,或者是让地下的井水冲凉,这些俗称为“浸伏”,以此来避暑,祛除暑气热毒。在《四时幽赏录》中记载着东晋炼丹家葛洪,他不喜欢酷暑天。总是会用“浸伏”来避暑,“葛仙翁每大醉,夏炎热,入深水底,八日乃出,以能伏气故耳。”竟然能在水中泡这么久,足以可见他有多喜欢浸伏避暑了。


就唐朝来说,在长安城的普通老百姓只能是通过扇子或者浸伏以驱署,这些是最便宜简单的办法,而上层人士自然会搞出更多的花样来避暑,花费人力、物力、财力,比如修地窖储冰块,搭建豪华凉棚,讲究又奢侈。

古代没有制冷的冰箱,但是他们可以将冬天的自然冰块储存下来,每逢冬天,流经长安城的渭水河面上结出的浮冰被达官贵人收藏,他们花钱雇佣劳力去凿冰块,再在府中打造地窖,地窖的修建也是很讲究的,首先深而广,足够保证冰块能存放很长时间,地窖的地上铺上干草,打上固定冰块的木桩,将冰块放入后,密封保存,用柴草和泥土封住顶部,这样等到来年夏天,就可以取出冰块放在屋中以驱散暑气,降低温度。


《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着杨国忠杨家的避暑排场十分讲究,存储的冰块竟然可以雕成一座山,让众人围着冰山避暑,“杨氏子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为山,周围于席间。座客虽酒酣,而各有寒色,亦有挟纩者。其骄贵如此也。”如此权贵名流的生活过得丝毫不比现代人差呢,在三伏天中甚至会感到微冷,还需要盖上丝被才觉得恰好。


不过这样的排场恐怕也只有一些特殊人群才能享受,普通的大臣是没有这样门道的,他们甚至都没钱请人去凿冰块,而杨国忠便用自家的冰山去送给众大臣,这样的“雪中送炭“更能让人感激,“杨氏子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为山,周围于席间。座客虽酒酣,而各有寒色,亦有挟纩者。其骄贵如此也。”这可是比送什么金银财宝好得多了。


至于另外一种搭建凉棚的方式,虽说是老百姓也会搭建一个五尺的瓜棚以避暑,但避暑效果可是比不上富人们的豪华凉棚,在《开元天宝遗事》中就记载着富人子弟修建的凉棚可是乘凉圣地,同样也是欢乐场所,“每至暑伏中,各于林亭内植画柱,以锦绮结为凉棚,设坐具,召长安名妓间坐。递相延请,为避暑之会。时人无不爱羡也。”如此即使是酷暑,也并不是大问题,用着”锦绮“材料,这可是比老百姓的干草木头奢侈多了。


那么作为最有钱的皇宫中是如何避暑的呢?皇帝可是享受着天下所有最好的东西,冰块缺不了,避暑胜地也会修建在专门的地区,除此之外衣服也是用轻薄无比的布料做成的,比如众所周知的杨玉环,她的身材较为丰盈,对于胖人,夏天的日子是最难熬的,杨贵妃很怕热,每到夏天,她就会穿上“轻绡”,再让侍女们给她扇风,但即便这样也不能解暑。

可“轻绡”若是穿在常人身上,或许就足够凉快了,因为这种布料质地很轻,三十三米长的轻绡还没三两重,可想而知做成衣服穿会有多么的轻便,此外她会为用冰凉的玉制品放在嘴里,就像雪糕一样,在嘴里是凉的,可雪糕最终会入胃,进入体内,以达到解暑的效果,可玉不能吞下去,所以这样的方式也是于事无补。


常规方式无法避暑,杨贵妃就经常跟着皇帝外出避暑,再带上一切避暑物品,扇子冰块什么的,但还是无法让她彻底解暑,一向宠爱贵妃的皇帝也很心疼她,为了让爱妃舒服,他下令在深山老林中修建一处行宫,这样就可以真正避暑了。

不愧是皇帝,即使是住处也要讲究,但玄宗想要及早修好行宫,也为了节省开销,便下令让人“便宜行事“,在《寰宇记》中记载着修建行宫的时候,只是让工匠在正殿加瓦,其余的殿室只是用茅草修顶即可。

参考资料:

【《开元天宝遗事》、《寰宇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