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新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球,医护科研人员义无反顾奔赴抗疫前线,普通民众则响应国家号召,居家隔离,做好个人防护,社会仿佛停摆。但是有这样一个小群体,他们不畏凶险疫情,迁飞海南加代育种,只为争取早一季育出良种,江苏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良种繁育创新团队就是其中一拨。 为确保水稻育种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在疫情还处于大流行危险期,冒着被感染的风险,2月中旬,良种繁育创新团队成员戴好口罩,手套,备好消毒液,带着家人的牵挂飞赴海南基地。一路辗转,多次报备、登记、测量体温,终于来到陵水基地。水稻已开始抽穗,进入杂交配组的关键时期,为不引起周边群众恐慌且保证育种工作顺利开展,良种繁育创新团队成员克服时间短、人手紧、任务重等困难,每天早上6:20天刚蒙蒙亮就到田间,中午、傍晚等老百姓基本回家了,才从田里回基地宿舍。3月底,基地稻田片片金黄,稻浪起伏,又到了选种的季节,太阳暴晒,高温灼烤,每天9个多小时站在田间选种,热气蒸腾迷蒙了眼睛,汗流浃背浸润了衣衫,但恶劣的环境丝毫没有影响他们选种进度,预计4月中旬,55亩南繁育种田,18463份加代育种材料将选种结束。 一直以来,良种繁育创新团队在改良稻米外观品质,改善稻米食味品质,提升综合抗性方面下功夫。今年海南陵水稻瘟病高发,但是武进基地的育种材料在多年严苛的稻瘟病接种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双重筛选下,依然郁郁葱葱,表现出较好的综合抗性;粒型方面,团队引用长粒型材料将原有材料粒型拉长,千粒重达32克左右,长宽比2以上,外观米质达国标二级优质米以上的长大粒材料逐步育成并参试;株型方面,团队转变育种思路,将原来偏大穗材料向穗粒兼顾材料转变,适当增加穗数,减小穗形,拉大籽粒着粒密度,减小强弱势籽粒间米质差异,提高结实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良种繁育创新团队就是通过这种不畏时艰、开拓奋进、一步一脚印的干劲踏实前行,多育良种,造福百姓是他们恒久不变的追求。 |
|
来自: 昵称37581541 > 《水稻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