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脾胃论治慢性咽炎之意

 我爱你文摘 2020-04-11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津液生化之源。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与运化水液。食物入口经咽入胃,经过胃的受纳与腐熟作用,将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在这一过程中,脾帮助胃肠将饮食物彻底的分解成精微和糟粕两部分。《注解伤寒论》日:'脾,坤土也。脾助胃气消磨水谷,脾气不转,则胃中水谷不得消磨。'食物消化后,脾又助胃肠吸收水谷精微,并将吸收的水谷精微运输到全身。脾气主升,将水谷精微向上转输至心、肺、头目、咽、喉等处。

  脾的运化水液的功能指脾有吸收、输布水液,防止水液在体内停滞的作用。人体所摄入的水需经过脾的吸收和转化以布散全身而发挥滋养、濡润作用;脾又把各组织器官利用后的多余水液及时地转输给肺和肾;通过肺和肾的气化,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脾主运化水液的功能强健,就能使全身各组织器官得到水液的充分滋养,又能防止水液在体内发生不正常的停留,从而维持人体水液的相对平衡。

  若脾的功能减弱,则其运化水谷和水液的功能就会下降,升清功能降低,精微物质和水液就不能被转输至头面咽喉,咽就得不到精微物质和水液的濡养和滋润,就会出现咽部干燥等一系列症状,从一般性干燥思饮到严重的饮水也难以求润,在薄暮、子夜或言语过多时更为严重;日久就会导致慢性咽炎的发生。 

  脾在液为涎,涎为口津,唾液中粘稠而少沫的部分称作涎,它具有湿润口腔,进食时分泌增多,有助于食物的吞咽和消化。同样也具有濡润咽喉的作用。'脾为涎'(《素问.宣明五气论》),是说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则津液上注于口为涎,以濡润咽。若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则津液不能上注于口为涎,咽就得不到濡养,同样会出现咽部干燥,导致慢性咽炎的发生。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其精微通过脾的运化输布全身各组织器官,从包括对咽部的濡养,如脾虚胃弱,津液不能上乘咽部,咽部经络失养而为病。由此可见,慢性咽炎的患者,应注意对其消化系统仔细检查,治疗上必须溯本寻源而治其本,才能使津液的生化输布恢复正常,从根本上改变咽部的症状。

  尽管其他脏腑虚损如肺怯金虚、阴虚火旺、心火亢盛等也是慢性咽炎发病的原因,但肺怯金虚、阴虚火旺等的原因在于脾胃虚损。如《丁甘仁临证医案》日:'喉痹燥痛,咳嗽音声不扬,脉象细弱。肺肾阴亏,金碎不鸣,虑成肺损,以培土生金,养肺化痰。'因此,补脾益胃在慢性咽炎的治疗中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其治疗就要滋阴补液,而津液主要来源于脾。因此,补脾益胃是治疗慢性咽炎的根本原则。中医脾与现代免疫功能密切相关,早在《灵枢.五癃津液别篇》就有'脾为之卫'的论述。临床用健脾培土益气法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其疗效机理,可能是提高局部及全身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外邪的能力,防止咽炎反复发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