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色十法是汪宏在《望诊遵经》里提出来的,其理论渊源是《内经》“大凡望诊,先分部位,后观气色,欲识五色之精微,当知十法之纲领。浮沉分表里;清浊分阴阳;微甚分虚实,散抟tuán(把东西揉弄成球形)知久近;泽夭分成败。” “浮沉分表里”其实指的是颜色看上去是比较表浅,还是比较深沉。颜色表浅而浮于外的,称为浮,主病在表;颜色沉隐而藏于内的,称为沉,主病在里。沉隐,就是深沉而隐藏的意思。这种病色看起来位置很深,好象是藏在皮肤里面似的,那这种情况,往往说明疾病是里证,病位比较深。如果一开始病色浮而在表,后来逐渐变得深沉起来,说明疾病是由浅入深了。而如果起先是病色沉隐于内,后来逐渐变得浮显起来,那就说明疾病是由里出表了,说明是逐渐好起来了。 “清浊分阴阳”。清是清而明亮,颜色舒展,主病在阳。这样的病色,虽然也是有疾病,但是颜色看上去比较亮,有光泽,有一种鲜活的感觉。比如感冒发烧了,满脸通红,这种红,就属于清。浊是指病色浊而晦暗,其色惨,主病在阴。这样的病色,看上去就很晦暗,很脏的感觉。比如很多老年人的面色,或者一宿没睡,第二天早上的面色,就属于浊。为什么呢?人的衰老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阳气渐衰,浊阴渐盛的过程。所以如果看到一位老年人,面色还很清亮,那么,应该恭喜他,这可是长寿之征。而熬夜呢,最是伤人阳气阴精,一宿不睡,阳气大衰,当然就面色浊暗了,甚至还会有黑眼圈。和浮沉一样,面色清浊也可以反应疾病的变化趋势。如果是面色由清转浊了,这是阳病入阴;要是由浊转清呢?这就是阴病转阳。 “微甚分虚实” 微是颜色浅淡,主虚证;甚是颜色深浓,主实证。自微而甚,是先虚后实;自甚而微,是先实后虚。 “散抟tuán知久近” 散就是散开的意思,是说这个颜色看上去很松散,或者有散开的趋势;抟是聚集的意思,是说这个颜色看上去很紧致,都聚在一起的感觉,或者有聚集的趋势。色散说明其病将解,色聚而抟,说明其病渐聚不易解。由散而抟,是新病渐聚而难解;由抟而散,是久病将散而易愈。这个散抟可能有点难理解。最容易见到的散抟是我们碰伤以后出现的瘀青块儿。刚碰的时候,可能瘀青的范围并不大,但是界限比较清晰,颜色也比较浓聚;过个三五天,瘀青的范围就逐渐变大了,但是和周围界限也不象一开始那么清晰了,颜色也比较分散。这个就是典型的由抟而散了。 “泽夭分成败” 泽夭主要是指病色的光泽。和我们之前讲的气有点象。泽是指气色润泽,主生;夭是指气色枯槁,主死。这个是气在色先,同望色不可无神气的原则是一样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