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分十里,遇见百年延庆路

 街心舞苑 2020-04-11

春风十里,风吹过树梢,树叶悄悄从树枝中伸出来,一片一片绿叶,迎风打个懒腰,喜爱的梧桐树依然在酝酿力量,等待长出夏天遮阳的绿叶;一声春雷春分到,春雨沐浴万物,花开的更艳了;春光四溢,抚摸万物,漫步的路上随处可见春的身影.....

温暖的街区,一步一步走过,用脚步丈量上海的一角,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历史的见证,举起相机的那一刻记录上海过去、现在、未来,在采风中,感恩遇到友善微笑问候!

  在上海西区徐汇东北角,有一条弧形的小马路,全长不过500米,初建于1919年,原名格罗西路,1943年改名延庆路至今,上世纪20年代开始建造欧式的花园洋房,中间穿插着老公寓、新式里弄,起始是上海幽静的高级的住宅区的之一,花园洋房、新式里弄、老公寓汇聚,记载了上海的百年历史沧桑一角。

延庆路、常熟路驻足,一栋9层高的L型建筑,造型简洁,风格突出,水泥拉毛墙面,屋檐下部和建筑底部的几何图案,及楼梯的铁花栏杆装饰,使整幢建筑体现出强烈的装饰艺术派风格,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1928年由法商营造公司(Minutti and Co.)设计,带电梯的老公寓,初名赛华公寓<Savoy Apts>,美国花旗银行当年在上海的一幢寓所,住的是花旗银行职员,瑞华公寓落成后即成为当时上海最时髦的公寓之一,是当年标志性建筑物解放后改名瑞华公寓。

延庆路南159号独栋洋房,瑞华公寓为邻:

北进门南花园,1922年竣工,砖混结构,形式简洁,布局自由,有大面积玻璃钢窗,新古典主义风格,局部黑色鹅卵石外观。

延庆路151、153、155、157四联排沿街花园洋房,远远望去被吸引着!

中国建业地产公司建造,砖木结构,1934年建造,沿华亭路大体成行布局,单体有多种样式,如华亭路71弄1号为地中海式,大多为四坡瓦顶,对称立面,西卵石或水泥拉毛墙面,2层设劵柱廊或半圆形敞廊,有室外楼梯通向花园,3层为阳台。同期建造(华亭路72、74、84、、86)

延庆路151号:1988年上海市实施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制度,1992年延庆路151号住宅的转让成为上海市花园住宅转让中实施有偿出让的第一例。

延庆路130号:一栋法国古典花园住宅,砖木结构,1928年,南立面对称,底层前凸弧形柱廊,2层3层退平台,2层栏杆柱饰花盆,平拱窗锁石上饰浮雕石像。

延庆路147、145、143、141、139、137、135号,7栋沿街并排的独栋洋房 

延庆路141号:著名画家程十发寓所:

上图1970年代,程十发在延庆路141号里创作,下图1980年代初,程十发一家在延庆路

上图:程十发和程多多合唱鬲溪梅令,下图:程十发在延庆路家中

延庆路141号  《海上记忆  程多多:父亲程十发在延庆路 中有段描述,摘录如下 上个世纪50年代,程十发一家入住这里时,外墙是红色的。这鲜艳夺目的外墙颜色,以及可以直接通往二楼的室外楼梯,都让程多多感到好奇和欢喜。在设计之初,原本一幢楼仅供一户家庭居住。但作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宿舍后,一幢楼由七八户人家合住。邻居里,包括三楼的连环画家罗盘(《草上飞》《战上海》等作者)、画家王仲青和吴性清夫妇。程家住在二楼大房间,隔壁是连环画家韩和平(合作创作《铁道游击队》《红灯记》)。长辈们白天在一个单位上班,晚上则比邻而居,过着煤卫合用的生活。

 延庆路121号独栋花园洋房:

延庆路121号独栋花园洋房,北进门南花园,花园里弄住宅,安记工程司设计,1924年竣工,砖混结构

延庆路96弄:越剧大师袁雪芬、周宝奎、徐玉兰曾经寓所,在新民晚报数字报 ,林惠子著作上海往事-10.浴室里的客人》有这样一段描述,摘抄如下:

到了冬天,洗澡也要“开后门”;尤其是逢年过节,普通人要排一个多小时的队才能洗上澡。延庆路96弄里住得都是越剧院的演员,袁雪芬、周宝奎等,我们住在112号,同住在一条马路上,我母亲很喜欢看越剧,所以也相识了,经过我家,她们总要停下来寒暄几句,打个招呼。她们逢年过节有演出,排练很忙没有时间排队,所以就来找母亲,希望能照顾一下,母亲爽快地答应了,她提前一个小时去浴室开门,让她们不排队就能舒舒服服地洗个澡。为了感谢母亲的“特殊关照”,徐玉兰、袁雪芬、周宝奎等名角经常会送越剧票给我母亲,我也借了光,看了很多越剧《孟丽君》《红楼梦》等折子戏。

延庆路80、82、84新式里弄,砖木结构,82号为里弄公馆,有主楼和辅楼组成,平面布局对称方正,南立面2、3层设宽敞平台,坡屋顶,灰色水刷石墙面,80、84为新式里弄,坡屋顶,红色清水砖墙

延庆路54弄老公寓,经典老公寓的再现:

延庆路经典老公寓:在售   层高约3米 3楼  2房1厅1卫生  93.89平方   1050万

延庆路18弄花园洋房,11号洋房“偶遇”邹韬奋的足迹:

延庆路18弄11号,格罗西疗养院(又称剑桥医院),延庆路上最好的独栋洋房之一,疗养院创始人丁惠康先生是医疗专家、收藏家,《三联周刊》邹韬奋在此短时疗养度过。

延庆路整栋洋房招租: 整栋3层 ,建筑面积297平方,花园约200平方,月租:10万可谈

延庆路2号、延庆路4弄:


在延庆路弄堂里穿梭采风,寻找延庆路的故事,在延庆路4弄偶遇3位俄罗斯美丽的姑娘,在弄堂中走动,不停的讨论,拍照,有点好奇,有点像寻找过去的家,不明所以?

回来后查阅图书文献,终在《上海的俄罗斯记忆》中找到了答案,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摘录如下:俄侨抵沪初期,大多居住于“公共租界”,其中的赤贫者多居于虹口及华界的闸北一带,部分富裕阶层(主要以旧俄贵族、官员、资本家、知识分子为主),则生活在“法租界”。1920年代中期,随着法国政府推行反苏政策,“法租界”的慈善组织和天主教会拨巨款救济白俄难民,“法租界”由此成为上海俄侨的聚集地,逐渐形成了东起班路(今重庆南路),西至杜美路(今东湖路)、毕勋路(今汾阳路),南抵辣斐德路(今复兴路中路),北至巨籁达路(巨鹿路)。

当年霞飞路,因俄侨聚集带来商业更加繁华,更是带来了深受上海居民喜欢的“罗宋汤”,此汤酸中带甜,鲜滑爽口,上海居民按照本地口味对其进行了改良,迄今依然是上海家庭餐桌的一道常见菜。

春天走在延庆路上路,花开、梧桐树叶伸出枝条,春光四溢,里弄、老公寓、花园洋房汇聚,点缀在弧形的延庆路上,靠近常熟路的雅静与靠近东湖的生活气息相会,此刻有别样的美,生活应该如此......

 有一些老地方,它们并无多么了不起,可能永远不会进入地方的史册。但是,对曾经生于斯长于斯的普通人来说,是难忘又珍贵的。它们是我们最初的视野,对世界的张望,是从这个视野开始的。最质朴的美感,也由此被启蒙..顾唯颖著《一个人的淮海路》

感谢一直陪伴的朋友、喜欢上海文化的朋友,斧正编辑中的不足及提供史料的朋友,感谢:微信名《碧野蓝天》提供中国水泥公司经理徐美峰人生工作经历、微信名《刘健》斧正建安公寓门牌号的编辑错误。

因喜欢而分享,因分享而相遇,因相遇而有缘,因有缘而相识,一切皆是缘分,我是闲云小筑,我为自己代言......

3、【海上记忆】程多多:父亲程十发在延庆路  作者:沈轶伦 2017-05-2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