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在近代史中占据着十分特殊的位置,它为中国培养出了无数名将,而其中第一期和第四期更传奇,不论是我军的开国元帅大将,还是国军的顶级名将大多都出自这两期,但其实要说黄埔最牛的一期则是不受人重视的第五期,因为这一期几乎是为我党专门举办的,光是开国将军就出了6位。 这主要是因为这一期举办的时间十分特殊,当时黄埔分成两个军校一个在武汉一个在南京,而第五期学生毕业的的那一年也刚好是武汉政府和南京政府决裂的那一年。所以第五期的毕业生到了国军之后大多受到排挤,几乎没有几个出人头地的,反观我军这批毕生中那可真的是人才济济。 首先是新中国首任装甲兵司令许光达,1955年被授予开国大将军衔,他一生高风亮节几度请求降衔,最后上级破例让他成为唯一一位没有享受大将级别待遇的大将,但不同意他辞去大将军衔。第五期还有三位上将,张宗逊、宋时轮、杨至成,和一位中将:谭希林。 张宗逊虽然位列第三上将,但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张宗逊是第一野战军的第一副司令,地位仅次于彭老总,许光达还是他的部下。这个资历已经比粟裕之外的其他大将都高了。杨至成则是红军第一任“大管家”,宋时轮三野十纵也是全军闻名。中将谭希林,曾任中央军委警卫团团长,后来还是外交部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 当然还有几人因为离开军队系统而错过授衔。不过国军那边也不是没有人才,比如郭汝瑰最高做到了国防部作战厅厅长、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以及国军110师师长廖运周。但这位二位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都是我军的地下工作者。其中廖运周在建国后被授少将,成为第五期的第6位开国将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