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摩洛哥二~马拉喀什作者:李旭(化茧𢦓蝶 )摩洛哥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君主制国家,有最具代表性的四大皇城,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乃至非洲最西边的濒临大西洋的城市,我的终极目的就是从卡萨布兰卡开始以逆时针方向环绕摩洛哥一周。依次走过温暖的红色皇城马拉喀什、充满霸气的白色皇城拉巴特、相对年轻的黑色皇城梅克内斯,最后抵达千回百转的蓝色皇城菲斯。 从卡萨布兰卡出发,一路向南直奔红色的城市马拉喀什,真正的皇城之旅开始了……。 非洲的冬天还是很暖和的,我也识趣应情应景的穿上了裙子,高速路边的仙人掌和狗尾巴草大的超乎我的想象,最不适应的还是这里的阳光,谈不上强烈,但很刺眼,让你不得不明媚。 在阿拉伯语中"马拉喀什”意思为"红颜色",因用赭红色岩石砌成的建筑,马拉喀什又称为红色之城,城市的房子都是暖系列,棕红、粉红、深浅不一的红色外加棕黄色,一派祥和。 马拉喀什是摩洛哥必须打卡的地方,以前有许多各国的政要都曾光顾此地,例如:戴高乐、丘吉尔、罗斯福……等等。三位二战巨头光顾北非一定不可能和我一样走马观花,引起世界瞩目是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当时的北非战事。 摩洛哥的皇城都是古城,路边会看到很多建筑的墙上有这样大大小小的洞眼,这就是说在很久以前所有的房屋城堡都是搭的木质脚手架建造的,建成拆除了支撑,就剩下这么多“小眼睛”,现在,你就看见从这里时不时会飞出很多鸽子🐦,稍微低一些的“小眼睛”还会有猫咪出没。 这是我在摩洛哥拍到的唯一一张有红十字的图片,是医院吗?怎么关着门呢?早年曾经翻过一本书《我在摩洛哥当医生》,好像是同济医院援外的同仁写的,当中很详细的描述了摩洛哥的医疗条件是怎样难以想象的落后,好在有撒哈拉替他们挡住了大量的病菌和传染病,否则……。 马拉喀什居民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至今仍保留了浓厚的中世纪风貌。临街的墙上很高,几乎没有窗户,要有也是很小,为的是不让外面的行人看见屋里的情形。墙的外观倒是寥寥几笔,装饰的有声有色,趣味十足。可见摩洛哥可以贫穷,但不缺乏审美。 这座古城建于公元1062年,近千年的峥嵘岁月,仿佛全都凝固在清一色的陶土红墙之中——那不仅是时光的馈赠,更是阿拉伯文化浓烈的绽放。 千百年来,马拉喀什就像一块磁石那样,悄然无声地散发出神秘的吸引力。这里总是充满着生命的活力,给人一种既有人为的原始淳朴,又有一种自然的放荡不羁。 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霓虹闪烁,气候温和、林木葱郁、花果繁茂的古皇城淡然的坐落在这里,亲近,祥和,像一个高领的绅士让你不得不另眼看待。 小巷里的涂鸦更有腔调。 哪里的美妞?我不知道,微笑是走遍全世界的通行证,在这么漂亮的地方,我怎么会拒绝这张热情洋溢的脸。 漂亮的墙,精致的门,斑斓的非洲毯,无论贫穷与富贵,没有对生活的十二份热爱,日子怎么会这么活色生香呢! 推开一扇貌似普通的门,里边的精美和奢华让我们震惊,在这里用餐,饭菜的口味已经不重要了,我只想有一个人能够告诉我,这座华丽屋子里曾经发生的故事。 《巴西亚宫》不是皇宫,单看这门就知道里边不会有国王,应该叫总督府比较确切,是十九世纪统治马拉喀什的总督给自己修建的府邸。 这组建筑占地八千平米,有宽大的厅堂、用雪松雕刻的穹顶、大大小小众多的房间、种满绿植的院子和连接各处的回廊。 中国传统建筑中雕梁画栋的部位,在这里也是以雕花木件拼构,但全是精美的几何图案,不见任何的花鸟人兽。雕板图案之对称与精致,令人叹为观止。 伊斯兰建筑不似西方式的高大厚实,多取纤巧的廊柱,优雅的拱券,犹如阿拉伯少女,散发出一种婀娜的风韵。 伊斯兰的建筑艺术中使用了大量的几何图案,千百年来的传承,加上光与影的帮助,穆斯林的工匠们已经把它运用到了极致。 伊斯兰教的核心是真主,而它、他、她是无处不在却又无形无相,所以所有的伊斯兰艺术里都是没有人、植物与动物的形象。如果有,那就是侥有兴致的我们。 在家的时候,缝个扣子还扎手,真佩服曾经那个时候的能工巧匠竟然把木头,石头雕刻和拼接的像蕾丝一样。 在这迷宫般的建筑里,阿拉伯风格的各种木雕、石雕和石膏雕刻精致细腻,墙面和地面上的马赛克瓷砖艳丽夺目,尽管色彩不尽统一,但仍让人感觉柔和协调,赏心悦目。 猛一看以为前面方形是个门,还有一个人,其实是一面镜子,镜中的人是正在拍这张片子的我。这面镜子放在这,真是独具匠心。镜子映出门外的风景,生动又有纵深感。 听说这座巴西亚宫的主人最宠爱的女人叫巴西亚,故这座府邸以其命名。近千年过去了,她的精美和奢华至今让人仰视和瞠目。 窄窄的门进去就是著名的马约尔花园。马约尔是著名的插画家,他是这个花园的第一个主人。知道充满魅惑的“马约尔”蓝吗? 它蓝的别出心裁,惊艳脱俗。听说这种独特的颜料,是从撒哈拉沙漠植物提炼出来的,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无从购买,价值连城,因为独特,所以人们用花园主人的名字命名为“马约尔蓝”。 1923年,马约尔购买的是一块巨大的棕榈树林,为了把它变成一座私家园林,从世界各地搜罗了各种花草植物,建造了仙人掌园、藤蔓长廊、竹林小径、莲花池塘等等植物景观。 近百年过去了,仙人掌有的和房子一般高,碗口粗竹竿上也凌乱的刻着字,看看没有方块字“到此一游”,我心安了许多。花园里充斥着画家喜欢的各种蓝色。别墅、墙壁、花瓶、水池,到处可以看到那种令人魅惑的蓝色,让人清凉明快,神清气爽。 其实,真正让马约尔花园著称于世的是花园的第二位主人著名的奢侈品牌YSL的设计师圣罗兰。 圣罗兰是阿尔及利亚人,性格怪癖,对设计绘画有绝对的天赋,二十岁就被迪奥收到麾下,不幸的是,时间不长,阿尔及利亚发生战争,圣罗兰被强行召回当兵,后来因为身体的原因并没有上战场,但是回来后,迪奥已经没有他的位置了。 那个时期,怪癖,落魄,缺乏生活能力的圣罗兰得到了他的“挚友”皮埃尔的帮助和照顾,并于八零年买下了这个令圣罗兰疯狂钟情的花园,花园里别墅、墙壁、花瓶、水池等看到那种令人魅惑的蓝色,极大的激发了圣罗兰的创作灵感……。 一场战争,迪奥还没有来得及意识到失去了旷世的天才设计师,另一个奢侈品牌圣罗兰诞生了!其代表的颜色就是著名 的“马约尔”蓝。 本以为冬天应该是“晚来天欲雪,红泥小火炉~”,原来这里的冬天还可以“枝间新绿重重, 蓝墙栖数点红。” 心里一半明媚,一半落寞。偶一低头,躲不开的还是眼里的这几许斑斓……。🙏 圣罗兰之所以成功,离不开他的基友皮埃尔的陪伴和照顾,你说是不是天才都是禀赋分布不均的人呢?,皮埃尔曾经说过,我之所以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和圣罗兰是分不开的,是的,能买花园,钱少了行吗? 不管怎么说,相互扶持相互成就的爱情应当受到尊重和祝福! 橙黄绿蓝各种颜色交错跳跃,一股脑儿地全挤进视野之中,但是一点不突兀,如同律动的色彩斑斓一路铺展开来,洋溢着饱满的热情和明快的阳光浑然一体。不得不佩服主人用色的大胆,充满想象力。 花园的中心有一个纪念品商店,错落有致的陈列,简约大胆的设计与众不同令人驻足,艺术家就是艺术家,圣罗兰就是圣罗兰。 如今的小别墅,已经改为柏柏尔人博物馆和书店,那个他曾经三十年里整天整天坐在这里守着花园的别墅,正敞开大门,迎接世界各地的旅人。 从八零年买下花园,到零八年去世,将近30年的时间,据说每年春天,Yves Saint Laurent先生都会在马拉喀什的这座花园里度过。马约尔花园里鲜花盛开,草木扶疏,禽鸟鸣翠,是那样的与世无争,宛如桃源胜境。圣罗兰如此热爱这座花园,以至于在他死后,一部分骨灰被永久地留在了这里,这就是我们今天在花园里看到的纪念碑。允许圣罗兰的骨灰安放在这里,不由的遥想到耶路撒冷犹太墓地里安置的基督教徒辛德勒。其实,只要你足够伟大和卓越,那里都是你的家。 我穿的衣服顺色了,不过还是很开心,能在遥远的非洲给马约尔蓝当陪衬也是一种幸事。 马拉喀什的街道很干净 马拉喀什的马车是一种交通工具,和汽车,自行车在路上同行,明白这个路牌是什么意思吗? 夕阳下的阿格诺门,马拉喀什市区内十九座城门之一,是昔日苏丹前往王宫专用的城门。 听说马拉喀什,越夜越沸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马拉喀什一直是摩洛哥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历史上也是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队贸易路线起点。曾经的繁忙至今依稀可见。 你在马拉喀什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到这个标志性建筑库图比亚清真寺。是由阿尔穆瓦希德王朝的苏丹雅各比·曼苏尔(1184~1199)兴建的。 它的宣礼塔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三个宣礼塔中最古老、保存得最完整的一个(其他两个分别是:拉巴特的哈桑塔和西班牙塞维利亚的Girada塔。)从城市的各个地方,都能看到清真寺高达67米的宣礼塔。该塔在建筑设计上追求细致和唯美,满足了人们的视觉感官需求,它在主塔体上再设小塔的设计形式,后来在建筑学上被广泛借鉴。 库图比亚清真寺的建筑师叫雅库布-曼苏尔,拉巴特的哈桑塔也是他的作品。听说建造时灰浆中拌入大量各种名贵香料,故置身其中,香气氤氲。可惜我们并非穆斯林,不得入内一闻。 那个高67米的宣礼塔在当时可算是极高的建筑了,站在上面,城市的一切尽收眼底,因此就有了这样的规定,登上宣礼塔招呼做礼拜的只能是盲人,以避免偷窥国王后宫中的众多佳丽。这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皇宫离库图比亚清真寺🕌️很近。 路边炮制的香料和码放的干果很配,配🔑的招牌是不是很卡通,就喜欢这样,热热闹闹的市井气特别吸引人。 摩洛哥的裁缝店很多,阿拉伯风情伊斯兰格调的美服,即使是路过也是没有抵抗力的。 马拉喀什__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马拉喀什的老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德吉玛广场又是马拉喀什的心脏,自诞生以来就没有消停过。也叫不眠广场,这不,随着夜晚的来临,警察也忙碌起来了。 上榜全球14座著名城市广场的德吉玛广场,始建于公元1050年,曾经是刑场,如今是马拉喀什最神奇的舞台。是摩洛哥乃至非洲最大的集市之一。 这里的东西琳琅满目,吃的用的应有尽有,耍🐒的,玩🐍的,满满的阿拉伯风情,漫步其中,犹如走进中世纪。 和其他著名的广场相比,这里没有雄伟庄严的建筑, 没有漂亮醒目的设计,仅是靠它活色生香的人间烟火气,一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听说白天的德吉玛广场主要是靠水果、干果摊撑门面,下午三四点开始,各式各样江湖卖艺人从四面八方向广场聚集,广场像变戏法似地热闹起来。 橙子是摩洛哥的支柱产业,橙汁真的很好喝,一定要尝一尝,我选择的是石榴汁,一口下去,差点呛的我背过气,怎么石榴籽还能在里边呢(o^^o) 在德吉玛广场找一个高处坐下,等待日落,鸟瞰整个市场,拍摄全景是大多数游客的心愿。广场周围有很多餐馆,几乎都有屋顶花园,只要消费一瓶饮料,就可以坐下来,休息和拍照。 因为下一站要去撒哈拉,就在这里买了几个装沙子的小瓶子。 不眠广场在继续喧嚣,我累了,要回去休息。 作者:李旭(化茧𢦓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