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词人故事:李清照的外公——王拱辰

 文化点心铺 2020-04-11

前言:

李清照的外公——王拱辰:北宋著名的诚信状元,为了坚守节操,竟然把已经到手的状元往外推。

众所周知,李清照出身名门,家学深厚,天资聪颖,自小就有“才女”之称。十几岁时,李清照便凭一首《如梦令》名动京城。后来,她更是文采斐然,写下了许多经典诗词,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女词人”,堪称“千古才女”。

可是,“千古才女”名号的由来,不仅有李清照自身的因素,还有更大一部分源于她的家庭影响。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千古才女的亲人们自然也不简单,例如她的外公——王拱辰。

王拱辰原名王拱寿,字君贶,河南咸平人。宋仁宗天圣八年(即公元1030年),他考取了进士第一,那年他只有17岁。那么,第二名是谁了?就是历史赫赫有名的欧阳修。考取状元之后,宋仁宗亲自为其赐名“拱辰”。自此,王拱辰一夜成名。

王拱辰自幼家境贫寒,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作为长子,他早早地就挑起了家庭重担,和母亲一起照顾3个弟妹,逐渐养成了孝顺谦恭,生活俭朴,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受到了乡邻们的夸赞。

此外,在母亲的鼓励支持下,王拱辰不仅坚持读书,还非常刻苦。因为白天要帮母亲干活,他经常天不亮就起床学习。有时候,睡到半夜他还会爬起来翻一翻书。

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王拱辰少年时就名动乡邻,文采卓著了。在乡试和会试中,他名列前茅。因此,便一路过关崭将,在天圣八年,到京城参加了由皇帝亲自主考的殿试。最后,他考取了进士第一名,被宋仁宗亲定为状元。

按照惯例,殿试前三名的考生在名单召告天下前,都要先到王宫大殿上磕头谢恩。其他两个考生见了宋仁宗后,都赶紧跪下谢恩。可是,王拱辰不但没有谢恩,反而说:“陛下,小生不配当状元,应该把状元判给别人。”

一时间,金殿上的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科举考试至北宋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十年寒窗苦读,还从没听说哪个读书人会把已经到手的状元往外推的。这真是天下奇闻!

宋仁宗听了,也非常纳闷,就问他为什么。只见王拱辰不卑不亢,朗声答道:“陛下,我和其他人一样,都是十年寒窗苦读,自然做梦都想中状元。可是,这次考试的题目不久前我刚好做过,所以这次中状元纯属侥幸。如果我接受了这个状元,我就是个不诚实的人。从小到大,我都没有说过谎话。我不想为了当状元,就败坏自己的操守。”

众人一听,不禁愕然,没想到天底下竟是还有这样的“傻子”,放着现成的便宜不拣!而宋仁宗听后,却连连点头,不住地赞叹道:“我大宋有这样诚实的人才,真是国家之大幸!”

所以,宋仁宗不仅没有批准王拱辰的请求,还勉励他说:“此前做过考题,是因为你勤奋,况且,从你的文章里可以看出,你有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且想法很独到,理应选为状元。再说,你坚守本性,诚信做人,是一个堂堂状元应该具有的品质,你的诚实比你的才华更可贵。朕颇感欣慰,因此,朕一定要选你做状元,你就不要推辞了。”

于是,王拱辰成为北宋王朝第三十八名状元。而他的诚信更是让他受到世人尊敬。事实上,王拱辰在后来几十年的仕途中,一直都秉持着诚信正直的本性,成为北宋历史上的一代名臣。

试问:有这样品质一流,才华出众的外公,作为外孙女的李清照又会差到哪里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