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人农场:前景可期 痛点犹存

 文明世界拼图 2020-04-11

\

“民以食为天”,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保障型产业,一直以来都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不断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方式,积极提升自身的现代农业水平。其中,农业机器人的出现和应用,极大的改变了传统耕作模式,给我国的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全新改变。

“无人农场”来了

近日,福建首款人工智能农业机器人正式在中国以色列示范农场智能蔬果大棚开始全天候生产巡检,标志着福建人工智能农业机器人从研发阶段正式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与福建新大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于今年初组建了数字农业联合实验室,这款机器人是该实验室公布的最新成果。

据了解,这款机器人外观为白色的卡通人物,有清晰的五官和手脚,通过底部的轮子可完成360度旋转和移动,流畅地沿着栽培槽自动巡检、定点采集、自动转弯、自动返航、自动充电,如果途中遇到障碍物还能自动绕行。

福建新大陆时代科技公司总经理郑培强说,高质量数据采集的实现得益于机器人拥有的强大的“大脑”——边缘计算装置和人工智能识别算法,解决了海量数据传输的延时问题,提升快速响应能力,实现前端智能决策。

目前,这款机器人已可以实时回传大量清晰的图像和视频,不仅实现了通过VR进行远程会诊、远程教学等,也为后续的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了更多基础数据来源。

福建新大陆时代科技公司总经理助理陈莉说:“这是农业机器人实景智能巡检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的云端协同、可视化智能分析,将实现智慧农场的无人化作业。”

放飞无人机为稻田喷洒生物制剂,操纵机器人完成科技巡田,利用“稻情收集站”采集信息后再通过5G传输完成数据分析,农民看屏幕便可知道稻田长势……日前,位于浙江省瑞安市曹村镇的120亩稻田实现了5G信号全覆盖。

这种高科技的智能种田模式一举改变了当地农民仅凭个人经验、看天种田的传统农耕方式,农户再不用花大把时间进行人工巡田了。与此同时,120亩“5G田”的诞生,也标志浙江省首个“5G+智慧农业”项目正式启用。

与传统稻田中竖起的是稻草人不同,“5G田”中竖起的是一个个约2米高、自带太阳能翻板的设备,这便是“5G田”的“核心武器”之一——农田数字采集站。

艾米相关负责人袁剑表示,数字采集站依靠太阳能自主发电工作,安装有多个传感器和多光谱摄像头,既可采集稻田温度、湿度、光照、土壤酸碱性、土壤肥力等信息,还可为稻田拍摄高清视频和照片。

采集站所收集的相关数据经5G传输,可快速、稳定地传送至云端,经云计算处理和大数据分析便可生成稻田的“体检报告”。当“体检报告”呈现在电脑屏幕上时,农民通过看屏幕便可掌握田间稻苗的健康指数,比人工巡田所发现的信息更多、更准。

艾米集团是国内一家专注于生态水稻种植与人工智能科技结合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位于广州,进驻温州前在华南和东北地区已布局有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艾米希望将温州作为企业布局华东地区的总部,将曹村镇打造成华东地区农业科技集聚区,进而助力温州的乡村振兴。

目前,艾米已在曹村镇完成了近2000亩田地的流转,开辟出了120亩的“5G田”,今后企业还要在曹村镇建设生态观光工厂、现代恒温恒湿仓库、现代农业科技园、数字农田大数据中心等,并打造一批农旅结合项目,“5G田”的种植规模也将2年后也有望扩大至1万亩。

我国既是一个粮食大国,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因此,对于粮食我国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农业机器人拥有十分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许多房地产企业纷纷向农业机器人领域展开布局。

2018年7月,碧桂园成立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其产品和业务主要是建筑机器人、服务类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系统三个方面。同年9月,博智林机器人和西湖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在11月成立智能机器人联合研究院,以“科学家+企业家”的模式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研发与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合作。

除碧桂园外,也有不少其他房地产企业布局向科技、农业等领域进行转型。比如深圳星河WORLD落地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孵化基地、绿城中国打造农业小镇、华润置地进军田园综合体。

技术难题待突破

不过,就当前我国农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来说,要达到预期的发展前景,需要在技术上取得有效的突破。与美国等广阔的大片平原相比,我国地形复杂,土地大块连成片的较少,这对机器人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的在成本和技术落地上就更为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农业机器人研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个是研发类似于机械手的农业机器人,这种机器人不需要移动,受地形限制较小,但需要考虑作业对象的基本特征、力学特征、生理特征等因素;另一个是研发更加智能的农业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能够自动行走和作业,需要机器人具备独立路径规划、智能避障、精准探测定位和稳定的系统控制。

不管是不受地形影响的机械手,还是智能行走的农业机器人,其中都有需要我国研究人员加快突破的技术难题,只有攻克了技术难关,未来才能找到农业机器人最佳的作业方法,更为合理的机器人结构和更加低廉的价格,才能让农业机器人的用途最终实现更为广泛的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